红河县哈尼十月年:万人共跳“乐作舞”嗨翻全城

2019-11-18   微动云南

万人共舞、欢庆盛世。17日上午,来自红河县各个乡镇的乐作舞演员,穿着节日盛装,占满了县城莲花大道,用他们整齐划一的乐作舞,与万千游客一起欢庆哈尼“十月年”。

上午9时,随着音乐响起,30个方阵顿时齐舞。节奏从慢到快、再从快到慢,场面惊艳众多游客。哈尼族、彝族、汉族等各族群众欢聚在一起,共伴一首曲、共跳一支舞,引来摄影师、游客争相拍照。

“太壮观了!太漂亮了!”首次观看乐作舞展演的昆明游客杨先生说。他边欣赏舞蹈,边拍照,忙得不亦乐乎。

“‘乐作舞’是我们镇人人都会跳的舞蹈,大家得知‘十月年’期间要组织‘万人乐作舞’展演,都争相报名,很快就组建了两个方阵。”来自该县乐育镇的李南,边拍视频,边告诉笔者。

据介绍,本次参加展演的30个方阵队伍,由该县各个乡镇舞蹈队联合组成。各展演队除了“乐作舞”,还添加了各乡镇的特色舞蹈进去,用锣鼓、竹板等伴奏,形式丰富多样。

为了让游客参与时间充分,跳得尽兴,今年还把“乐作舞”时长增加至1小时。前半场是舞蹈演员展示,后半场让游客参与同舞。活动方还特别安排一些乐作舞演员,邀请游客参与其中。让“看客”成“舞者”,共享舞蹈乐趣。

红河县哈尼十月年:万人共跳“乐作舞”嗨翻全城

前半场刚结束,乐育镇的方阵就组织演员跳起了竹杆舞,不少游客加入其中,跳着、笑着,共享哈尼“十月年”浓厚的民族风情。

展演现场,来自乐育镇启蒙幼儿园的老师马和文特别开心地说:“这是我们自己的节日,也是最幸福的节日。”

据介绍,2003年,红河县把乐作舞定为县舞。2008年6月,红河县乐作舞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1月,红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乐作舞”意思是“大家一起跳舞”,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哈尼族、彝族的古老民族民间传统舞蹈,在红河县各个乡镇广泛流传。这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传承的舞蹈,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是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文化艺术。

“乐作舞”不限人数,但必须以双数男女搭配,围成圆圈来跳。伴奏乐器有笛子、巴乌、二胡、三弦、四弦、草秆、树叶等,配以手掌拍打节奏。目前,已收集表现劳动和生活内容的12套舞蹈,独特的舞步加上乐声伴奏和人声伴唱,韵味独特。

以乐作舞”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绚丽多彩,引人入胜,在全州乃至云南省的艺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乐作舞”先后在全国各地,还有美国、法国、日本等地进行表演交流,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较高声誉。


红粉们

哈尼“十月年”各项活动仍在继续

直到23日才结束

州庆假期中

赶紧约!!!

来源丨红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