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宿迁“新春第一会” 220项、1516亿元!宿迁中心城市建设今年又有“大动作”
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是完善城市功能、满足民生需求、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支撑。1月30日,全市招商引资暨重大项目建设动员大会通报了2022年度中心城市重点工程完成情况和2023年计划安排。
2022
2022年,我市因势而谋、顺势而动、乘势而上,重大任务样样出色、重点工程全线突破、重要成果不断涌现,创造了一个亮点纷呈的超越发展之年。
回顾2022年,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期的大,成果比预想的好。去年,我市的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共计230项,其中,实施项目215项,前期研究项目15项。实施项目达到或超序时进度209项,占比97.2%;未达序时进度6项,占比2.8%。 全年完成投资390亿元。宿迁学院新校区、迎宾大道二期快速化改造工程、骆马湖渔业风情村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北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洋河大道、347省道、宿迁第一高级中学、皂河龙运城、新盛街、苏州街等106项重点工程建成投用,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3
2023年,翻篇归零再出发,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年全市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分为十大类、220个项目,其中实施项目195个,前期研究项目25个,总投资1516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487亿元。
十类重点工程奏响中心城市建设“交响曲”——
围绕改善对外交通环境和区位条件,
有效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安排了潍坊—宿迁高速铁路新沂至宿迁段、宿迁高铁站东站站前广场及综合客运枢纽、云帆大道京杭运河特大桥等22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计划总投资约72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约144亿元。
围绕完善城市区域路网,
提升道路品质。
安排了通湖大道(北京路至上海路)市政化改造、昆仑山路改造等33项城市道路畅通工程,计划总投资约2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约20亿元。
围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
安排了西民便河(通湖大道至东沙河段)治理工程、宿城区洪泽湖退圩还湖工程等18项绿色生态修复工程,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约12亿元。
围绕改善居民住房、教育等民生服务条件,
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安排了棚户区改造、医疗卫生提质、教育提升等57项民生幸福提质工程,计划总投资约33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约168亿元。
围绕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增强城市基础承载力。
安排了智慧城市建设、排水防涝能力提升、电力提升、网络提升等24项功能设施优化工程,计划总投资约3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约20亿元。
围绕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安排了数字经济中心、宿迁经开区科技孵化园等14项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计划总投资约231亿元,当年计划投资约55亿元。
围绕高质量建设宿迁特色“大运河文化带”。
安排了第一江山春好处湿地公园、朱海康养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等9项大运河文化带工程,计划总投资约7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约40亿元。
围绕提升酒都宿迁建设层次和品位,
推动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安排了酒都核心区城市出入口景观绿化工程、洋河酒厂10万吨陶坛库等3项中国酒都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约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约5亿元。
围绕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高标准完成海绵城市示范要求。
安排了城东污水厂尾水净化工程、古楚公园等15项海绵示范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约5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约23亿元。
安排了324省道(迎宾大道至杨舍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发展大道提升改造工程、骆马湖新沂河提标改造及运河大三角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等25项前期研究项目,一旦具备实施条件,将按程序转为实施项目。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如今站在蓄势待发的新起点,全市各地、各部门都以拼搏实干的精神聚焦2023年项目建设。
接下来,我市将不断加快推进新建项目方案审批、手续办理、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确保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加强对续建项目的施工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尽快建成投用。此外,在确保各项工程有序推进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严把工程质量,严格督查考核,把每项工程都打造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的能级水平和首位度。
速新闻记者 柏志勇 时晓凯
见习记者 刘海
编制 王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