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别讲究婚丧嫁娶。在某些地区,葬礼非常特别。关于墓碑的设置,亲人去世后,后人不仅要安葬亲人,还要讲究安葬的地方,以及墓碑的设置。墓碑的时间、方位等。老人常说“立墓碑三误,立后家人弃之”。这“三个错误”是什么意思?
一不立:三年内不得立新墓
所谓新坟,不是指现在竖立的坟墓,而是指死者下葬后三年内所属的坟墓。中国人有爱好稳定的传统。古人认为人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坟墓是人离开后的第二故乡。
《易经》相信三年一关,阴阳两界皆是如此。三年是求稳之时。如果此时搬坟,会给家人带来不好的影响。长辈们认为,所谓的老人墓其实可以称为“阴宅”,墓葬的位置与家族的运势息息相关。日子越来越好。
因此,很多人将自己现在的艰难日子归咎于祖辈私宅条件差,通过“移坟”来改变命运。在老人下葬前的三年里,墓穴的土质其实处于一个固定的形成期。若频繁迁移,则视为扰乱死者,故告诫世人,三年内不得立新墓。
二不立:非正常死亡不立祖坟
中国人非常看重血缘关系。他们在世的时候,经常会绕着家人走,亲如一家。死后,这个大家族也将葬在同一地区,这片地区被称为“祖传灰山”。
古人认为,祖坟上有天平,天平可以让已故的家人在另一个世界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也能保佑子孙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非正常死亡的人的坟墓不能立在祖坟上。
所谓非自然死亡,是指一个人死于车祸或其他原因。古人认为,比起他们的前辈,通常都是在生命的尽头死去,这种人的怨恨很多,而且这种怨恨即使在死后也不会消散很长时间。
如果把这种人的坟墓立在祖坟上,就破坏了祖坟的总体幸福平衡,不仅扰乱了死者的安宁,而且对健在的家人也有不好的影响。.
三不立:无子之人不立碑
古人非常重视“孝道”,这种思想在汉代尤为盛行。甚至有民间说法,不孝分三种,无子孙为大。按照古人的说法,如果没有孩子,就是香火断绝,血脉不传。这是非常忌讳的事情。所以,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他是一个没有孩子的人,在家里人的眼里,就是极度的不孝和叛逆。他不仅生前不受待见,甚至还被邻里诟病,死后也得不到尊重。
老人认为,没有继承人的人死后不能立碑,因为他生前做过错事,必须受到惩罚。只能由家属迅速安放,墓上不得立碑。
“钢筋歪了,房子不顺”
其实上坟上坟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老人常说,碑歪了,家道不顺。这里的石碑,是指老人死后立在墓碑上的墓碑。这是一个人死后在世上唯一的寄语,也寄托了后代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
古人认为,碑歪了,家族运势更差,万事不顺,所以必须把碑弄直。其实,弯曲的碑有很多原因。比如,后人小心翼翼地架设使石头弯曲的小路。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句话的本意是希望后人能够多多关注已故的亲人。举办葬礼活动时,要小心,把钢材拉直。平日拜访死者家属,检查碑是否歪斜。
民间关于立坟立碑的说法很多,大多是出于对后代的期望,希望后代人死后多多保重,常来探望。
正因如此,坟墓的命运和家人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这种说法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确实行得通。当然,它的背后也有很多说法,比如墓碑没有它立不了等等,对于这些习俗我们要学会认识,辩证地学习。你还知道其他关于立坟立碑的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