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历史上,受到西方列国和日本的侵略冲击,唤醒了国人们的反抗意识。当时许多人将武学奉为精忠报国的要义,使得民间练武之人日益增多。
中国功夫自古以来就有源头可追溯,各家武学集百家之长逐渐演化成自己家门的武学精要,其中霍家传承多年的秘踪拳在当时旧特别受欢迎,他的传承人就是鼎鼎有名的霍元甲。
霍元甲以一套“秘踪拳”震慑了许多国外武士,为中国功夫争得一席地位。他创办的精武门在他身故后更是享誉海内外,而精武门有此成就最应当感谢的就是霍东阁。
承袭父志
霍家一直以来都是武学世家,秘踪拳传到霍元甲这一辈的时候才逐渐被发扬光大,也许是时势造英雄,秘踪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拥有了可以发挥的余热。
但除了这些,秘踪拳的发展与霍元甲忠贞爱国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国人意识的觉醒,霍元甲认为中国人只有强健体魄才能抵御西方列强的挑衅,于是便创办了精武门。
霍东阁出生的时候霍元甲和秘踪拳还没开始发迹,但他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非常喜欢武术。霍元甲一共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霍东阁是他的次子。
霍元甲的长子霍东章对武术没有兴趣,因此传承秘踪拳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霍东阁的身上。习武是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过程,为了培养好霍东阁,霍元甲常将他带在身边教授其武艺,对他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精武门成立的时候,霍东阁年仅15岁,但他的功夫已经日渐成熟。而且那时的精武门也吸收了很多弟子,他们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霍东阁也开始帮着父亲教学。
好景不长,精武门的壮大引来了许多人的不满,特别是日本人。一天日本派出许多摔跤手前来踢馆,结果被霍元甲打得落花流水,此事当时名震整个上海滩。
但这样却招致了日本人的记恨,霍元甲患有肺结咳,日本人假意要给他介绍一名专家医生。霍元甲不疑有他,欣然接受,可没想到这是日本人的圈套,霍元甲吃了那个医生开的处方药后不久就骤然离世。
他的徒弟们怀疑日本人做了手脚,于是拿他的药去化验,结果发现药里有伤肺的成分。霍东阁悲愤难当,但父亲的遗愿是让他不要报仇,他也只能吞下这口恶气。
霍元甲死后,精武门开始衰落下来,霍东阁见此情形焦急万分。他不忍心看到父亲的心血付之东流,于是便力挽狂澜接下了父亲的遗志。
远赴南洋
霍东阁虽然年纪轻轻,但武学上得到了霍元甲的真传,在他接管精武门之后仿佛给了徒弟们莫大的信心,精武门也重塑了昔日的辉煌。
1920年精武门在广州成立分会,霍东阁便前往广州进行执教,当年他才25岁。广州当时是国内重要的贸易交流地,来往通商的外国人非常多,前往东南亚地区经商的国人也不在少数。
霍东阁在广州期间也深受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当地有着极高的武学氛围,于是便让他产生了远赴南洋发展中国功夫的想法。
随后霍东阁说服了精武门的两位元老卢炜昌和罗啸嗷一起跟随他由香港乘船去南洋。1923年初,他们三人抵达爪哇的泗水城并投宿在陈英三的家中。
陈英三是在南洋经商的中国华侨,在当地经商多年有着一定的根基。霍东阁在陈英三的帮助下与南洋的华侨商人们取得联络并积极游说他们参与到体育事业的发展当中,但刚开始却收效甚微。
霍东阁在侨商中遭到了很长时间的冷遇,但他并不气馁。直到有一天泗水中学要筹集经费,于是便在学校举办了一场演出,校长知道霍东阁是精武门的传承人,因此想邀他来表演节目助兴。
霍东阁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宣传机会,于是便在活动上为大家表演了霍家拳和醉八仙,两套拳法引发了轰动,他也收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随后霍东阁在泗水名声大震,中国武术也迎来了等待已久的春天。
当时许多学校都找到霍东阁让他教授学生武术,他在当地的威望水涨船高。经过一年时间的艰辛筹备,泗水精武体育会终于成立了,自此霍东阁的事业中心也开始转向南洋。
在所有的习武者当中,华侨子弟占了绝大一部分,霍东阁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无奈之下他只能把广州分会的侄子霍寿嵩召过来帮忙。有了侄子的帮忙,霍东阁可以抽身出来四处奔走宣传。
不久后他们就在雅加达城创办了精武总会,随即巨港、芝利昆、万隆和北加浪等地的分会也相继成立。
抗日救国
随着国内抗日形势的严峻,南洋地区也开始沦为战场。当地的爱国华侨都纷纷响应祖国的抗日运动,贴横幅、游行示威、爱国演讲在各大街头轰轰烈烈地上演。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爪哇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他们在当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以极端残忍的方式对待当地的居民。
霍东阁和霍寿嵩满腔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他们率领着众多精武门的弟子走遍爪哇岛的各个角落,为了筹集抗日基金到处义演,将爱国精神奔走相告。
在日本人的残酷统治下,霍东阁等人依然不畏强权继续进行义演。一次他们在达维亚进行募捐义演的时候被日本兵逮捕,霍东阁被关进了监狱。
但这依然不能泯灭他心中的爱国热情,他在狱中认识了一位爱国华侨名叫赖汉传,他是一名音乐家。两人在狱中一起合作写了一首歌曲以此痛骂日本侵略者的无耻侵略行为。
霍东阁在南洋期间除了传授武术之外,还努力钻研医术。他祖传的治外伤的秘方在南洋当地非常受欢迎,久而久之他在缺医少药的南洋当地也成为了一位名医。
大战结束后,武术之路走向衰落,霍东阁便成立了“东阁制药厂”,靠着挂牌行医的方式维持生活。但武术始终是他毕生的热爱,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武术,他自购了一部摄像机将精武门弟子们的武艺都拍摄下来,然后剪辑成电影拿到各地去放映宣传。
1956年霍东阁因病去世,享年62岁。虽然他常年居住在海外,但却非常眷恋故土,只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他最终长眠于海外,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最为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