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坐公交车时,听到旁边两个人阿姨闲聊。父母聊天,内容往往都离不开孩子。果然,两位阿姨三句话离不开孩子,其中一位阿姨叹口气,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委屈。
老人开口道:“人老招人烦,我家儿子虽然孝顺,但总是各种挑剔我,前几天我就是在楼下顺手捡了几个瓶子,回家后就说我捡瓶子给他丢人”。
可能是听完这位阿姨的话有同感,另一位阿姨也附和道:“我家女儿也是,打电话永远都是说不上几句就挂断,特别不耐烦”。
听完两位阿姨的谈话,我也有些惭愧,毕竟早上自己刚和母亲因为一点琐事发生了口角,现在想想,估计当时母亲的想法也是“自己招人嫌”了吧~
常言道:“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子女在成家有娃后,按道理应该是更能体会父母的不容易,能和父母和平相处,但实际生活中却恰恰相反。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父母十分嫌弃,甚至一言不合就吵架,而父母也会因为子女对自己的态度,暗自伤心,甚至觉得自己年老无用,只会“招别子女厌烦”。
其实,“子女长大看不惯父母”这种现象在国内家庭中,是比较常见的。
原因一:父母不懂得角色改变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懂得会越来越多,当他们成为社会主角后,父母那一辈的人,就应该学会退出。
但现实生活却是,父母仍然习惯指手画脚,不管是在子女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父母还是以自己的经验教导别人,甚至有时候还“倚老卖老”,逼迫子女顺着他们的心意。
说实话,这样的父母确实很让子女们讨厌。
原因二:彼此之间有代沟
现在的知识改朝换代速度非常快,父母和子女接受的教育时间相差了好几代,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就会出现“有代沟”的情况。而随着代沟的积累,子女就会在有意无意间表达出对父母的厌恶。
原因三:对于多子女“拎不清”
在那些多子女家庭中,很容易出现那些“拎不清”的父母,出于对某个孩子的偏爱,对于其他子女就会格外凉薄和冷漠。
最常见的就是偏向那个被偏爱的孩子,甚至要求其他子女也要帮扶自己偏爱的那个兄弟姐妹,一旦子女有不满和反抗,父母就会不满,甚至不惜在外人面前诋毁子女的薄情。
这样的父母,即使是孝顺的孩子,也会看不惯父母的种种作为。
1)调整心态,不过分干预子女的生活
人到老年,不可避免地总是会胡思乱想,自己年纪大了以后发现子女开始慢慢地讨厌自己,很多时候是父母过分干预子女的生活,让子女产生了厌烦的情绪。
尤其是在子女成家后,父母要学会适当退出,即便是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帮不上忙还添堵。所以无论是和子女同住还是分开住,必要的距离感最好要保持,毕竟只有“距离”才能产生美。
2)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子女身上,分出一些时间来感受自己的生活。平时可以多注意锻炼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选择那些自己喜欢的项目,但前提最好是对体力要求不高的,这样在消磨时间的同时,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会达到更高的精神层面。
3)提前规划好自己以后的生活
倘若真的遇到不孝顺的子女,老人更是提前规划好自己以后的生活,无论是金钱还是物品,都要提前准备,考虑好未来照顾时的解决办法,当然,目前最理想的办法就是住进养老院了。
年纪大的人,对“老”这个字很敏感。“老了,不中用了”这句话不知道被多少老年人经常挂在嘴边,所以凡是涉及到养老的问题,他们都会十分在意,会把自己置于当前的话题中或者故事中。
其实有时候,子女未必真如老人感受的那样:开始讨厌自己,只不过说话的语气和态度稍有不当。所以当父母年纪大后,子女在说话做事上,也要注意把握言辞和行为,避免在无意间伤害到父母。
小岛想说: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子女住在一起不再是老年人养老的唯一选择,老年人应该把生活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才能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开心,子女也更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