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米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由小米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研发的澎湃S1手机新品,正式搭载小米5C上市了,这宣告着中国又有一个手机品牌,具备了手机芯片的研发实力,也是在苹果、三星和华为之外,第四个可以自主研发芯片的手机品牌。但是时隔两年,松果电子则再没有推出新的芯片,但网友却一直在关注着小米芯片的发展,那么与华为的海思相比,小米做芯片到底差在哪了呢?
在笔者看来,小米做芯片,最主要的就是钱的问题。我们来看华为的海思半导体,在研发手机芯片之前,海思半导体是早就开始研发行业所用的芯片的,也就是说,海思半导体已经走上正轨,自己就可以养活自己,而松果电子刚刚起步,上来就研发手机芯片,根本没有独立养活自己的能力,完全需要小米来进行资本输血。
可是小米偏偏是一家上市公司,这就要照顾到股价的问题,如果大量资金用于芯片研发,那么短期内很难看到优秀的回报数字,这自然会影响小米在股市的表现,近日小米就宣布用120亿港元开始逐步回购股票,如果不用照顾股市,那么这120亿是不是就可以用于芯片的研发了呢?
这就是不上市公司的好处,不用在乎眼前和短期利益,例如华为研发鲲鹏920芯片,用了10年时间,投资了200亿元,但是尽管如此,现在还在继续砸钱建设鲲鹏生态,初步预计投入30亿元,这样的投资,在小米就会很困难,试想一个上市公司,这么多年,投入这么多前,却一点回报都看不到,这样的风险,投资人可不想去冒,毕竟投资人只关心可以赚多少钱,而不关心公司长远发展。
此外,小米与华为相比,制造芯片的时机已经不一样了,华为2009年发布了K3开始试水手机处理器,但是直到5年后发布的麒麟910才开始有所起色,不过也只是采用28nm工艺,而小米的松果电子成立仅三年就发布了同样是28nm的澎湃S1,其实这已经很不容易,但是现在,松果将会更不容易。
因为澎湃S1发布的2017年,业界旗舰手机处理器就升级到了10nm,现在更是升级到EUV工艺的7nm,不仅如此,还赶上基带升级到5G,还有AI芯片的加持,这些困难可以说在以前是没有的,如此多的竞争壁垒,让小米发布新品芯片步履维艰。
笔者猜测,小米之所以迟迟没有发布新的芯片,或许是因为,小米希望向高端芯片迈进,之前有爆料说小米芯片流片失败,既然第一款芯片流片如此顺利,第二款为何会流片失败呢?显然是因为芯片的研发难度更高了。
其实笔者认为,小米不妨可以学习一下紫光展锐,目前紫光展锐研发的虎贲系列芯片,虽然不能与高通、华为,甚至联发科相比,但是因为其性价比优势,在印度市场的低端机上,已经出货不少,起码这让企业开始进行商业运转,增加了收入来源,属于“以战养战”。
所以小米做芯片,技术上已经不差,管理上我们也相信雷军的实力,关键就是是否可以有持续的资金投入进去,不过世界上五大手机芯片公司的产品,都将会逐渐将5G基带集成到SOC当中,而小米短时间能否做出5G基带还有待商榷,如果是采购基带进行外挂,那么还需要解决耗电多,发热高的问题,看来,小米的芯片之路并不好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