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炮是在一战中初具雏形,在二战中发扬光大的火炮系统,不过在那之前就已经有了许多火炮具备步兵炮的特征,英国在19世纪末设计制造的QF 2.95英寸山地炮,就和二战时期的75毫米步兵炮很相似。
QF 2.95英寸山地炮
QF 2.95英寸山地炮也被称为维克斯75毫米山炮,它属于英国早期软后坐力炮的尝试型号,大胆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以至于火炮性能并不怎么样。
火炮采用短身管结构,炮管长0.8米,倍径只有10.6倍。火炮复进结构比较原始,尽管采用液压弹簧反冲系统,但是活塞行程太短、力量不足,这套系统实际上无法完全承受后坐力,并且系统尺寸较大,增加了重量。
QF 2.95英寸山地炮
炮管底部有一条导向槽,与炮架的凹槽相匹配,炮管运动的时候沿凹槽运动,避免炮管受到弹头出膛的影响而旋转。后膛采用间断螺纹闭锁结构,操作还算简单。炮轮为当时普遍的木制辐条轮,可用马匹拖曳,也能拆解分散运输。
弹药方面相对丰富,与当时普遍装备一种榴弹不同,该炮装备了12.5磅的破片弹,12.6磅重的榴弹,以及18磅重的复合型弹药。虽然破片弹是为了提升对人员的杀伤力,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士兵们反应破片杀伤弹威力不足,还不如直接使用榴弹好用,破片弹爆炸能产生203片弹片,另有330发弹子,至于复合型的弹药则是两头不讨好。
QF 2.95英寸山地炮弹药示意图
火炮在1897年开始服役,全重380千克,炮管重107千克,炮轮直径36英寸(约0.914米),炮管俯仰角度-10°~27°,无水平调整能力,只能移动整个火炮。发射不同的弹药时初速度和射程有所不同,最大炮口初速度为280米每秒,最大射程为4412米,最大战斗射速约14发每分钟。
除了技术上的缺陷外,QF 2.95英寸炮的整体性能和后世出现的75毫米级别步兵炮性能差不多,如德制le. IG 18步兵炮,两者口径相同,后者重量400千克,最大射程3800米,单论这些性能指标还稍有不足呢,因此QF 2.95英寸炮完全可以当成步兵炮使用。
QF 2.95英寸山地炮
该炮最初装备驻埃及军队,用来为港口保护队伍提供机动的重火力武器,一战爆发后参与了非洲多地的战争,无论是西非还是东非都有它的身影。英军主力并不使用这种火炮,它们使用的是技术更加成熟的BL 10磅山地炮。
一战前,美军曾先后从英国购买了132门QF 2.95英寸炮,并将这些火炮投入到美菲战争中,这批火炮在战争后一直留在菲律宾,直到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当地军队还将其整备用于抵抗日军的进攻,从定型服役至二战,已经四十多年近半个世纪。
QF 2.95英寸山地炮
虽然服役时间长,但必须看到该炮其实缺陷很大,复进系统无法完全承担后座力,士兵们在使用中需用绳索进行捆绑,以免炮管后座行程过大损坏液压弹簧系统;另外火炮无法进行水平角度的调整,这影响了火炮的射击频率,加上后座系统的缺陷,在进行精确打击和远距离射击的时候又成了“打一炮瞄一发”了,射速优势无法体现出来。
QF 2.95英寸山地炮
正是有如此多的缺陷,英军自己都很少装备,连驻印军也没有,只在非洲这样战争水平偏低的地方使用,装备于英军殖民地部队中,也作为招募的地方部队重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