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往往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个人信息的保护。如今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网络欺骗等比比皆是,个人信息的泄露所导致的诈骗案更是数不胜数。在面对信息泄露所导致一系列垃圾信息及诈骗电话的轰炸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必要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的权益。
几天前,居住在浙江金华武义的刘妈妈在工作的时候,一通电话突然打进自己的手机里,拿出手机一看是女儿。接听后,电话那头马上传来求救声“妈妈,我被绑架了”同时伴随着女儿的哭泣。刘妈妈脑袋一嗡,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一名男子说:“拿不出50万,我就要扒光你女儿衣服进行伤害。”
刘妈妈一时吓得慌了,她语无伦次的对绑匪述说自己家里的贫苦,自己手头的全部积蓄也只能凑出3万3千元。绑匪想了下,竟勉为其难的答应刘妈妈收到3万3千元,就放了女儿,但前提是一定不能报警。
刘妈妈这时开始起疑,心想:“50万到3万3,这个价竟然还谈成了。”于是她在手机上按下了录音键,为了拖住绑匪,刘妈妈假装晕倒和绑匪慢慢周旋。
趁着假装晕倒的间隙,悄悄通知刘爸爸联系女儿,结果发现女儿正常上班,平安无事。
刘妈妈在确认了女儿的安全后,当即挂断了绑匪电话,拿着录音来到派出所报了案。民警了解事情经过后,连连夸赞刘妈妈冷静、机智。
这件事被传到网上后,网友也都纷纷夸赞这位刘妈妈很是机智,与“绑匪”周旋时的沉着冷静值得我们学习。但试问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又会怎样呢?其实,像这种类似事件,我们完全可以从根源上遏制住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规避此类情况的发生呢,这里有三点建议:
1.保护好个人信息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一定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随便透露个人信息。一张快递单,一份随手填的信息表,很可能就会成为我们被诈骗犯盯住的关键点。所以在取完快递后,我们可以把快递单那张个人信息撕成很多张小的碎片。同时,在网上购买产品时,留收件人姓名时用一个网名或者其它名,不要用自己本人名字。
2.不随意接通陌生号码
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视频讲述了一名大学生接通陌生电话被诈骗2万块钱的事情。对方利用了她的个人信息为她编造了骗局。看到这个视频,我们不禁心想,如果不接这个电话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如果不接电话真的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吗?答案谁也不知道,因为时间不能倒流。我们只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随意接通陌生号码的电话。
3.刷单等兼职需谨慎
在各大电商平台卖东西的商家,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商品好评率最高。好评率不仅代表着商品的好,还意味有更多的潜在客户。而这也就诞生了一种兼职——刷单员。
帮商家刷单这种兼职往往都是私下进行的,没有正规的渠道。一单低至几元钱,多则几十元。这种兼职往往通过短信或者QQ群里去领取任务,成功后领取自身的收益。在这没有正规渠道的兼职模式下,为那些诈骗犯提供了很大的可乘之机,每年派出所接到类似的报案更是不在少数,所以在选择所刷单等任务时,请一定要擦亮双眼。
总之,在面对老道成熟的诈骗局前,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万一接到“绑架”电话,一定要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向亲属求证是否安全,或向公安机关求助,保护好自身财产。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