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原著:冯华成屡次背叛,周蓉却从不后悔的真实隐情

2022-02-11   涛涛文化沙龙

原标题:《人世间》原著:冯华成屡次背叛,周蓉却从不后悔的真实隐情

周蓉是周家老二,从小就聪明漂亮,她是整个光字片最漂亮的女孩。

她信仰爱情,为了爱情可以私自远赴贵州,跟冯华成结婚并生女。为此她多年都未能回家。

她忠于婚姻,明明身边有个忠实的追求者蔡晓光,周蓉的心中却只有冯华成。

周蓉为冯华成,奉献了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青春,陪着他在山区里吃苦。

这么一个 为爱而生的女孩,在知道丈夫背叛自己后, 曾经抱着一棵大树痛哭失声。

在原著 中,冯华成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她,先是和前妻厮混在一起,后来又把不同的女人领回家。

周蓉撞见冯华成的每一次背叛,都心碎欲绝。

后来,忍无可忍的周蓉终于离婚。可是,在离婚后她看到冯华成发表的一首诗,居然用“无怨无悔”来总结她对冯华成的感情。

她为冯华成付出那么多,却屡次遭受背叛,为何她即便离婚也还是无怨无悔?

我看了原著才知道这里面的真实隐情。

因为周蓉对冯华成的感情,始于欲,终于爱。

说白了,周蓉从一开始就没弄清楚,她对冯华成的感情不是因为爱,而是欲。而他们的感情终结时,却是因为爱情。

周蓉的遭遇告诉我们,女孩在谈恋爱时,有两点是最该注意的 ,注意到这两点,可以规避一些不幸。

1冯华成的诗激起周蓉的崇拜欲

原著中描写了那个特殊年代,周蓉的哥哥周秉义本是市一中的高三学生,他本来是要考大学的。“文革”开始后,他的大学梦成为泡影。

在上山下乡前的那段时间,他跟郝冬梅既不能升学也不能工作,于是就躲在家里偷看“禁书”。

他们经常拉上窗帘,一个读一个听,还就书中的人物讨论。当时周秉昆和周蓉以及蔡晓光都是参与者。

这段时间的读书,给他们奠定了一些文学基础,蔡晓光就是因此才走上创作之路的。

周蓉也是文学爱好者 ,她在初中时曾经看到过冯华成发表的诗,就给冯华成写信,一来二去,少女心中对那个素未谋面的诗人产生了特殊的情愫。

这时候的周蓉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根本分不清自己对冯华成是爱情还是崇拜,就瞒着父母到北京去见他了。

后来,蔡晓光跟周秉昆说起此事时,连一向木讷的周秉昆都说,姐姐是爱上了冯华成的诗,而不是冯华成这个人。

蔡晓光低头轻轻地说了句,有时候人和诗是分不清的。

是的,恐怕就连周蓉自己,也分不清她是爱冯华成这个人还是爱上了他的诗。

大多时候,一个女人对男人的好感通常是从崇拜开始的。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女孩,可以从崇拜一个偶像到迷恋,但那真的是爱情吗?

爱情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单方面的崇拜或好感都不是真正的爱情。

但周蓉以为是爱情,所以,她在火车站送走大哥后,又吻别父亲,接着给母亲和弟弟留下一封信,就不远万里去寻爱了。

彼时,周蓉的信仰就是爱情。在作家的书中,周蓉就是一个为爱而生的女性。

她对冯华成是从崇拜上升的好感。到最后义无反顾地寻爱。她给妈妈和弟弟留下的信中也写了:妈妈认为女孩的好年华就那么几年,但她认为好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

周蓉认为的好人生就是能够和爱的人在一起,但她却并不了解冯华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而是仅凭崇拜累积起来的好感就觉得那是她爱的人。

这些,都为周蓉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2被下放的冯华成激发了她的保护欲

当初,周秉昆在第一眼见郑娟时就被迷住了,不仅是因为郑娟的美,还有郑娟的处境,都激发了周秉昆骨子里对弱者的保护欲。

每个人身上都有 对弱者的保护欲,周蓉也不例外。当她瞒着父母去北京时,看到了自己写给冯华成的信和明信片都按时间顺序贴在揭发他的大字报旁边 。

周蓉心里升腾起复杂的情绪。

去北京之前,周蓉在心里无数次描绘过她见到冯华成时的情景,肯定是充满了诗情画意,但他们真正的见面,却一点也不诗意。

冯华成正在被批斗。然后冯华成看到了她,此前他们互相给过对方照片。所以冯华成很快就认出她就是那个经常写信的女孩。

冯华成看到周蓉后,因为一直看着她 不肯低头。结果被抽了皮带,额角鲜血直流。

周蓉就是在那一刻,决定要跟冯华成共患难。那一刻,她骨子里的保护欲被冯华成的悲惨彻底激发出来,就有了她后来的不告而别。

当然,仅凭爱情,还不足以让她抛下父母和哥哥弟弟。周蓉明知道父母会阻止,却还是义无反顾地留下书信前去贵州,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她所认为的爱情,另一方面是周蓉骨子里的叛逆。

这点,原著中也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她的叛逆。

周家三兄妹中,秉义继承了母亲的一团和气,秉昆继承了父亲的一根筋,爱认死理,只有周蓉从骨子里天生叛逆。

最明显的例子是,周蓉从小就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老师找她谈话,说只要她一直保持这样的成绩,那么学校将来会保送她到市里最好的中学去。

被保送本来是一件挺光荣的事,但是周蓉却拒绝了,理由是她想上哪所中学是她自己的事。拒绝老师的好意倒也罢了,她竟然让老师趁早打消保送的念头。

当时周蓉上小学五年级,她的话让老师们都大为惊讶。觉得这个孩子身上有着与众不同的可爱,于是笑着跟她说:谁打消念头可不是你说了算。

老师们以为周蓉只是小孩子任性,说过就完了。谁知周蓉在考试时自己放水,还真就上了离家近,却很一般的中学。

周蓉的叛逆才会让她放弃一切奔向贵州,冯华成当时是被批斗改造的对象,这又激发了她骨子里对弱者的保护欲。

她对冯华成,由最初的崇拜欲到后来的保护欲。在贵州,她才真正爱上了他。还生了下女儿冯玥。

他们在贵州,度过了整整十年的岁月。

那是周蓉认为最美好的岁月。

3冯华成屡次背叛,彻底打碎了她心中的爱情

电视剧中,冯华成在北大念诗,周蓉在台下满眼星星看着丈夫,连哥哥跟她说蔡晓光的事情,都被她打断。

在她心里,冯华成才是第一位的。她在北大时,依然对丈夫满是崇拜。

在原著中,周蓉却跟冯华成发生了剧烈的争吵,因为那场诗歌朗诵会是她主持的,她惊讶地发现丈夫居然在利用她,利用一切机会沽名钓誉。

原著中是这样描写的:

周蓉从她诗人先生的脸上,发现了她最不愿看到的一面,沽名钓誉,不择手段。

那一刻,她震惊了。她是那种眼里不揉沙子的人,真像有些人说的 ,她冰雪聪明,仿佛天生就拥有“读心术”的本领。十多年来,他们夫妻间从未发生过什么龃龉,过得是一种与名利完全绝缘的日子。他们的生活词典中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当年,周蓉从不曾对冯华成使用“读心术”,那种天赋几乎彻底退化了。然而,在这场情诗朗诵会上,在与冯华成的辩驳中,周蓉的那种天赋又自然而然地恢复了。好比一个十年不曾游泳的人,一旦落入深水,出于求生的本能,游泳本领自然而然地重新唤醒了。

通过与冯华成的争论,她因自己的新发现而震惊。

这一刻的周蓉终于发现,之前自己一直看错了冯华成,他哪里是她想象中那般美好?他是一个利用一切手段往上爬的人。

周蓉认清了冯华成的真面目,她虽然心中失望,却从没想过要跟他分开。

毕竟 ,婚姻不是儿戏,她不能因为对丈夫失望就离开。

但冯华成给她带来的“惊喜”却越来越多。

他因为对工作不满整天喝酒,却又把一切责任归结到周蓉身上,说如果不是为了周蓉,他不会接受这份工作。

周蓉很生气,反问他:当初要不是因为爱上你,我会到贵州去吗?

冯华成却说:爱上我你不吃亏,现在我让你成为了北京人。知道不?有的女人愿意为了北京户口跟我上床。

周蓉怒道:胡说,没有你,我照样上北大。

周蓉越来越寒心,因为她发现自己居然被丈夫骗了很多年。

冯华成当初说是未婚,其实他有过婚姻,前妻是一位副部长的女儿,当年他被宣布为“反动诗人”,前妻就和他离婚后又再婚。

这次听说他平反了,前妻找到他,想要破镜重圆。结果两人约会时被前妻现任丈夫发现,冯华成给人家写了一封保证书,这才得以平息。

周蓉的心碎了,曾经爱情至上的她觉得自己的爱情被玷污了。她提出离婚,冯华成下跪道歉,周蓉想到女儿,再一次原谅他。

但随后,她的心又无数次被冯华成击碎。

因为冯华成是诗人,有很多像周蓉一样喜欢诗歌的女孩对他极度崇拜。

周蓉忙于硕士毕业论文。在回家时,她撞见了任何一个妻子都不愿撞见的事。她狠狠扇了他一耳光。冯华成下跪道歉。

周蓉的心在滴血,丈夫一次次挑战她的底线,她也想过离婚。但十多年的夫妻牵绊太多,不是说割舍就能割舍的。

作家王皮皮说过:结婚与离婚 ,都是割舍于较量,手起刀落,从来都只是神话。

十多年的夫妻,十多年的青春,还有共同的女儿,这些,都让周蓉狠不下心跟冯华成分手。

冯华成身边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诗歌爱好者和女记者,她们大多年轻,都喜欢听他高谈阔论“诗性美学”。

她扇了他一记耳光。

他跪下了。

除了再次原谅,她也没有别的办法。

他同样原谅了自己,旧戏重演。她们的家似乎变成了“女子诗歌讲习所”,讲到床上去似乎成了不可或缺的一课。

周蓉已经不再生气了,她很平静地问他为何要这么做?

冯华成却告诉她:

我总觉得那十年太亏了,想补偿一下自己。岁月不饶人,不加快补偿就来不及了。仅仅靠诗歌创作,我已经感觉不到人生的充实。

冯华成说的话在周蓉听来是那么讽刺,她以为最美好的十年青春,原来在丈夫眼里却是最亏的十年。冯华成用这样的理由来让她这个妻子蒙羞。而她曾经为了他,要跟爸妈和家人断绝关系。

周蓉的心麻木地痛苦着。

她终于意识到,她跟他已经走到了尽头。

她提出离婚。女儿跟她,她不要冯华成任何的抚养费 。冯华成答应了。

周蓉在回北大的路上,抱住了一棵老槐树失声痛哭。

4离婚后的周蓉对之前那段感情无怨无悔

离婚后周蓉在杂志上看到冯华成创作的一首长诗,标题是《我的“洞府”生涯》,那是冯华成写给周蓉的一首诗,他在诗中把周蓉比作女王,受宙斯派遣,到人间来庇护他。

他在诗中把他们夫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描绘出来。

那首诗引发很多学者的高度评价,全都是赞美之词。

周蓉很平静地看完整首诗,很感动,却并未热泪盈眶。她认为最有资格评论这首诗的是自己。

那一刻,她头脑中闪现出四个字:无怨无悔。

至此,周蓉给自己这段感情做了总结。她和冯华成的感情始于崇拜欲和保护欲,在贵州那十年她渐渐爱上他,回北京后她才逐渐发现冯华成的真面目。

她用十年青春认清楚一个人。但她却并不后悔。

因为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她用十年好年华换取一个清醒人生,值了!

作家刘娜说过:成长的本质,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背叛。我们背叛了那个懦弱的,逃避的,痛苦的,崩溃的自己,才能在岁月和修行的治愈里,和那个勇敢的,真实的,舒展的,平和的自己相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经历挫折,然后去醒悟,去成长,最终遇到更好的自己。

周蓉遭遇背叛却无悔,只因在她心中,不管那段感情多么龃龉,那都是她人生的必修课,经此一事,她才真正成长。这些遭遇和磨难,于她而言,都是值得的。

写在最后

周蓉年轻时出于崇拜和同情,自认为爱上了冯华成,其实那只不过是她年少时不成熟的一厢情愿罢了。

冯华成之所以接受她,是想利用她是工人阶级女儿的保护伞来庇护自己。

周蓉后来是学校最年轻的副教授,她的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女孩子们,切不可盲目把崇拜和同情当做爱情。这两点是爱情中的大忌。

她在学生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等来了她一直不曾在意的爱情。

漫漫红尘 ,每个人都会在这人世间经历磨难的时候,只要我们坚守信念,心怀阳光,不抱怨,在逆境时积极去抗争,坚定地守护我们的幸福。

我们会发现,人生中处处都是美好!逆境中也同样有芬芳的鲜花。

周蓉年轻时爱错人,每个人都有青春年少时,爱错了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沉迷于痛苦不可自拔。周蓉没有沉迷于痛苦中,而是及时止损,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郑娟也曾遭遇过不幸,她靠自己的自强自立,得到周秉昆的爱,同样活出了平和的人生。

人世间不能事事如意,倘若换个思路,调整心态,接受并去改变那些不如意,我们都将会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