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马浚伟发布微博称:北大EMBA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通过,论文查重率仅0.77%。
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道:“励志男神!”“这才是正能量的偶像!”
值得一提的是,马浚伟考取北大是为了获取专业知识,和真正本科生不一样。
一边上课,一边写剧本
北大毕业后,一些老粉怕他过于上进会再去念博士,表示:鸭梨山大
马浚伟的回复太优秀了吧
不是张学友,不是黎明
马浚伟出生于1971年,在香港长大,一家七口住挤在不足66平方米房子。
父亲是巴士司机,母亲没有工作一直体弱多病。
可想而知一家连生计都成问题。
童年时的马浚伟
懂事的马浚伟从14岁开始在雪糕店做兼职,16岁图书馆管理员,基本没有自己的童年时光。
唯一的消闲方式是唱歌。马浚伟曾经参加过44次歌唱比赛,之前的43次比赛都被淘汰了,直到拿到了1993年“第三届先锋歌唱比赛“拿到冠军,签约华纳成为歌手。
93年马浚伟出道时,公司设计了一句“他不是黎明,他不是李克勤,他不是张学友”的宣传口号。
一下子拉踩了三位乐坛前辈,被粉丝疯攻击,到96年华纳也没有继续与他续约。
歌唱事业不顺,好在有贵人曾励珍打来电话,鼓励他转往拍电视剧。
1988年,马浚伟凭借《妙手仁心1》饰演的医生,成功赢得公众的喜欢。
同年主演《鹿鼎记》中的康熙,因角色鲜活讨喜,被网友亲切称为“小玄子”。
母亲病情恶化,患抑郁症想跳楼
正在事业一片大好的时候,马浚伟妈妈的病情开始恶化,医生建议动手术,但是妈妈极力反对,通过磁写板,写下“动手术就是要我死”。
但是妈妈看了儿子哭,心软了,最后决定接受手术,最后动完手术。
然后,却因为并发症妈妈还是过世了。
因为最后决定手术是他,虽然家人没有怪罪他,他开始不断自责。
由于悲伤的过度,马浚伟患上了抑郁症,每天喝得烂醉来缓解自己的痛苦。
最严重一次,想要跳楼身亡的疯狂念头。
即使这样,他的事业没有停滞,甚至成为TVB“收视福星”。
“TVB收视福星”咬牙硬撑
比如,大家的童年回忆曹植七步成诗,《帝女花》中周显平的苦命鸳鸯,《金牌冰人》和张可颐饰演一对的斗气冤家。
2012年,马浚伟宣布与无线解约,随后赶赴内地发展。
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考咖啡师执照、入读北京大学的EMBA课程……
除此外,马浚伟还热衷活动,传播正能量探望唐氏综合症儿童,老人院。
现在00后都喜欢追星,喜欢看综艺不喜欢学习。
我们不要一味粗暴阻止,如果她喜欢王源,你可以这么说:
“王源是你偶像对不对?那么王源是不是要很努力才能达到现在的成绩?
既然他是你偶像,是不是偶像学习你也要学习呀?
咱们一起追王源好不好,努力学习才配得上对他喜欢。”
这样说,小朋友一般容易接受。
如何做一个“时间管理大师”?
1. 极度认真过好每一天。
国外“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说道:
我从来没有建立过长期的经营计划,说这话许多人会很吃惊。
当然依据经营理论,建立长期经营计划是有必要的。
但过不好这一天就没有明天,连明天会怎样也搞不清,5年10年的事你怎么能看透?
从思想上改变自己观念,最重要的是:极度认真过好每一天。
无论你的目标多么远大,没有每一天脚踏实地的努力,
没有日积月累的业绩就没有成功,伟大的成果都来源于辛苦努力的积累。
马浚伟对时间的规划
2. 设定目标,公之于大众。
立flag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目标暴露在众人面前。
《影响力》作者西奥迪尼说道: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采取某种立场和选择,会迫使我们按照承诺去做。
给自己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一开始定制一周计划公布到社交平台,
一旦自己承诺规定时间内完成,每天脑里都会想着完成计划,大大提高你的时间效率。
马浚伟给自己定制目标
3. 自我激励。
开头我们都是兴致冲冲,一腔热投入到目标中。遇到困难不免会想到放弃。
我们不妨寻找一些可以鼓励自己的话,励志的电影打打鸡血。
放弃很容易,但坚持很美。
马浚伟的自我激励
5. 运动让头脑更加清晰,工作效率高。
运动不仅缓解压力,还能改善身体的循环系统,使头脑清晰,让我们对生活充满热情。
扎克伯格半年跑了584公里,潘石屹4个月跑了900公里,连90岁的巴菲特都坚持不懈每天跑步1小。跑步就是最简单的最有效的运动。
但我们现在几乎都是长时间没运动,一坐就是一天,所以老是感觉头脑发昏还不好睡觉。
不仅影响睡眠,还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每天只要坚持运动15分钟,不用苛求时间太长,只求坚持锻炼就好。
总结:
这么多年过去了,马浚伟还是还是看起来样貌不变,我想:
就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求知欲,才是他永葆青春的秘密吧?
你看过马浚伟哪部剧?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
@堂哥说情
一个有思想有态度的情感条主,每日更新人物故事,用别人的经历点亮你的生活,欢迎大家关注我。喜欢请点赞,欢迎评论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