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华为,谁能成为新的中国第一?

2022-01-25   ZAKER科技

原标题:没了华为,谁能成为新的中国第一?

余承东说,2023 年华为手机要 " 王者归来 "。留给其他厂商的时间还有多少?

从 2017 年起,华为(含荣耀)连续四年占据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即使是经历美国芯片禁令的 2020 年,华为(含荣耀)依然拿下了 38.3% 的市场份额,是第二名 vivo 的两倍还多。

与此同时,华为也是唯一一个能在高端市场与苹果相抗衡的厂商—— 2020 年上半年中国高端手机(售价 600 美元以上)市场份额,华为和苹果的占比分别为 44.1% 和 44%,华为略微领先。

但这一切都停留在了 2020 年。

由于美国芯片禁令升级,华为手机获取关键零部件受到严重阻碍,出货量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为了减轻损失,华为只能选择出售荣耀。

到 2021 年上半年,华为(不含独立后的荣耀)迅速从一年前的中国第一,跌到第五。下半年华为手机的危机形势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扭转,可以确定的是,2021 年将终结华为统治四年的 " 中国第一 "。

那么,谁能顺势而上,取代华为,成为新的 " 中国第一 " 呢?

是在高端市场初步站稳脚跟的小米,还是 " 十三香 "(iPhone 13 系列)的苹果,亦或是 " 闷声发大财 " 的 OPPO 和 vivo 呢?独立后的荣耀,在 2021 年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墙外开花,墙内难堪的小米

小米曾在 2014、2015 年短暂登上过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但在此之后,逐渐被华为、OPPO、vivo、荣耀(独立后)接连赶超,近几年始终徘徊在 3-5 名。

2019 年,Redmi 品牌独立,中低端价位的冲量任务完全交给 Redmi。

2020 年,凭借小米 10 系列,小米第一次真正站上高端市场。

2021 年,小米 11 系列如约而至,雷军试图用相同的打法让小米在高端市场更近一步。华为的跌落更是放大了小米的野心——雷军在年中提出,三年内小米要成为世界第一。

小米一度在 2021 年第二季度首次晋升为全球第二,但到了第三季度立马被 " 十三香 "(iPhone 13 系列)的苹果反超,重新回到第三位。

不过,全球第三已是 2021 年中国手机厂商在全球市场取得的最好成绩,紧随小米之后分别是 OPPO 和 vivo。

但另一方面,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强势并未延续到中国市场。其在中国市场长期排在华为、OPPO、vivo 之后,甚至每年的新 iPhone 发布后,排名还会进一步后移。

2021 年前三季度,小米只有一次位列中国市场第三,其他时期都处于第四位,且距离第一有着将近 10% 的较大差距。

小米在国内的乏力很大程度受限于渠道不足。华为、OPPO、vivo、荣耀都有着数以万计的线下门店,而小米从 2020 年底才开始全力布局线下渠道,虽然其门店数已超一万家,但与另外几家强势厂商依然难以匹敌。至少 2021 年销售成绩证明,这些门店并未给小米带来明显的提升。

此外,除了渠道不足,小米自身的品控问题成为新的 " 黑天鹅 "。小米 11 系列烧 WiFi、MIUI 系统 bug 过多、小米 MIX 4 价格大跳水 …… 产品问题频发的 2021 年,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小米在高端市场的进度,对小米市场口碑也有一定打击。

总的来看,小米在海外一路高歌猛进,但在国内市场却相对弱势。这或许也是雷军为何定下 " 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 的目标,而不是 " 中国第一 "。相比之下,前者目前只有三星和苹果两个对手,而后者则是本土化强劲的 3-4 家厂商。

因此,小米距离 " 中国第一 " 还很遥远。

" 小众 " 的苹果和 " 收复失地 " 的荣耀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全球,苹果的市场份额始终不高,基本徘徊在 20%-10% 之间。

去年第三季度,iPhone 13 系列让苹果的中国市场份额从 8% 提升到了 13%,同比增长高达 48%。但即使如此,苹果依然只能位居第五,不及其他小米、荣耀和 OV(OPPO 和 vivo)。

归根结底,iPhone 13 的价格决定了不管它有多 " 香 ",依然与大部分用户无缘。

和苹果一样经历了市场暴涨的还有独立后的荣耀,但荣耀经历的过程更为坎坷。

由于美国禁令,华为缺芯的同时,荣耀也陷入困境。直到 2020 年 11 月,荣耀正式独立。

独立后的荣耀需要抛弃华为带来的各类影响,组建自己的研发、市场、渠道等各方面能力。无论是重整芯片、屏幕等供应链,还是维持线下门店正常经营,荣耀都需要重新走一遍。因此,2021 上半年也是荣耀过渡时期生死存亡的阶段。

彼时,荣耀市场份额最低跌到了 4%。在 6 月荣耀 50 系列发布后,荣耀才开始重整旗鼓,逐步收复失地。

到 2021 年第三季度,荣耀市场份额已经回升到 15%,超过小米,位列第三。

荣耀不仅承接了相当一部分华为留下的市场空缺,而且在渠道方面也非常强势。荣耀独立时,出资方中有数十家大型经销商。如今看来,仅半年多时间就重新回归主流市场,其线下渠道功不可没。

不过,由于去年上半年处于调整期,拖累了全年表现,荣耀几乎不可能接班华为,成为 " 中国第一 "。但从其恢复速度也能看出,荣耀也是一家韧性极强的公司,或许其 2022 年的表现会更进一步。

" 闷声发大财 " 的 OV

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一向 " 显山不露水 " 的 OPPO(含一加和 realme)和 vivo(含 iQOO)是最有可能成为新 " 中国第一 " 的厂商。

根据 2021 年前三季度的数据,OV 两家厂商包揽了中国市场的前两名,其中 vivo 第一,OPPO 第二。但两家差距并不明显,份额之差只有不到 3%,相当于 500 万台左右出货量。

因此,最后一个季度 vivo 能否保持领先优势还未可知,而 OPPO 也完全有机会反超 vivo。

事实上,OV 两家的成功证明了一点,谁能稳住线下渠道,谁就获得了迈向 " 中国第一 " 的有力支撑。无论是此前的华为,还是现在的 OV,无不显示了线下门店的重要性。这也是近两年小米为何重点布局于此的关键所在。

当然,OV 两家在去年的成功也不完全来自线下渠道,它们主打线上的子品牌同样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以 OPPO 的子品牌 realme 为例,去年一季度 realme 中国销量几乎追平了 2020 全年。到 11 月,realme 又宣布中国区 2021 年千万销量目标提前完成。realme 也成为各大手机品牌里增速最快的一个。

因此,OV 两家的成功既有线下渠道的功劳,也是整体市场策略的成功。无论谁将成为新的 " 中国第一 ",都不意外。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目前 OPPO、vivo、小米、荣耀的差距并不大,远不如此前华为占据第一时,将第二名甩出两倍差距的程度。

余承东曾说,2023 年华为手机要 " 王者归来 "。虽然目前芯片难题依然没有解决,但华为的决心不能小觑。对其他手机厂商来说,如若果真如此," 中国第一 " 的名号届时或许又将易手。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