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古人把孝道看得很重。上到君侯将相,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例外。以孝治天下是帝王将相的行为准则。
孝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孝”中的一些故事虽然存在糟粕,但其中所表达的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以及发自内心侍奉父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
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望塔思母
刘恒登基为帝后,其母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都是他亲自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薄太后因终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坎坷,对宫中争斗深感厌烦,所以她常年居住在徐章村,乐善好施、拯饥救危。刘恒多次迎请母亲回宫无果,只好在村中建一高大木塔。
每当思念母亲时,刘恒就登上皇都高处,极目北望,见塔如见亲娘。千百年来,望母塔引导人们崇孝向善,洋溢着亲情的温馨。
刘恒的孝并非只针对自己的母亲,他对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其大孝天下惠苍生的举动博得了万民欢呼。
乾隆皇帝尽心竭力敬奉母亲
乾隆登基不久便命人新建太后宫——寿康宫,耗时十个多月,用银七万多两,用赤金近二百两。避暑山庄正宫东侧还建有松鹤斋、乐寿堂,乾隆经常陪同母亲游赏宫苑、看戏、用膳。而“寿康”、“松鹤”、“乐寿”之名都含有对母亲长寿安康的美好祝愿。
乾隆每天早晚都要探望母亲的用膳情况,即使因事外出无法陪伴在母亲身边,乾隆也会命专人呈递折子向她请安。乾隆还和母亲多次出宫巡游,因此崇庆皇太后的见识眼界不同于一般的深宫妇人。
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时,年已六十的乾隆身着彩衣,带领兄弟子孙为母亲表演舞蹈,人们在忍俊不禁之余也被他的孝心所感动。
崇庆皇太后享年八十六岁,晚年享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这在清朝乃至千百年来的各代后宫女子中皆属罕见,她是我国古代最长寿的皇太后。
百善孝为先,我们或许没有一国之君的能力,但孝心不可无。“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常常记挂父母、给家里报平安、多关心体谅他们,这也是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