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能生育一对双胞胎,一次怀胎生下两个孩子的情况实在是太令人振奋了,从全世界的生育数据来看,双胞胎的生育率为1:89,也就是在89对夫妻中,就会有一对会生双胞胎。
怀上双胞胎就实属不易,但生下来的养育问题,才是困难的开始。
最近,在和一位双胞胎妈妈闲聊的时候得知,她因为自己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刚满月的双胞胎姐妹花分开带,一个放在奶奶家,另一个则是放在外婆家。
这位妈妈每天也是一颗心挂在两边,自然是十分心累。但这种心累还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两姐妹很少接触,自然也少了见面互动的机会,几乎是没有亲姐妹手足情可言。
生活中,很多类似这位双胞胎妈妈的家长并不少,而且各自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一般都是这几点理由:
1)同时照顾孩子太累
带娃的过程是辛苦的,带双胞胎无疑是把这种辛苦翻倍,一个喂奶一个换尿布, 最崩溃的是两个孩子同时哭,都不知道是先哄哪个好。尤其是有一个孩子生病的时候,另一个就要想办法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全家都遭殃。
2)同时养育一对双胞胎太烧钱
现在养娃的成本太高,更何况是一口气养俩,更是什么东西都要双份。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靠一个人赚钱无疑是“以卵击石”,但两个人上班,势必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俩个孩子。
3)双胞胎太消耗父母的精力
如果家里本来有大宝,但没想到二胎是个“双黄蛋”,家庭中有一个幼儿和两个婴儿,注定是鸡飞狗跳的生活。
父母要同时照顾两个小宝宝的吃喝拉撒睡,还要兼顾大宝的幼小心灵,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于是,带着这些不得已的苦衷,最后无奈地便会选择把双胞胎分开带,比如下面这几种最常见的养育模式:
曾经有一则新闻:双胞胎从小被分开养,等到5岁的时候才开始在一起生活,结果两个孩子互相仇视,没有亲情可言。
儿童心理学家表示:双胞胎从生下来开始就一起养对身心成长更有利,被“分开寄养”绝对是弊多利少的。
两个年龄、兴趣爱好、“心有灵犀”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容易互相沟通交流,更利于孩子发展出较为完善的人格。而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情感关系建立时期,那么以后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信任和默契,来建立彼此的情感纽带。
另外,不同的成长环境下,即使是双胞胎,也会在后天性格养成上有较大的差异。
早在90年代,国外科学家就关于双胞胎的心理学做过实验:故意将同卵双胞胎送给差别很大的家庭来收养,结果证明:双胞胎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后天所形成的性格差异也较大,可见即使是有50%遗传因素影响的性格,仍然抵不过后天家庭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相比较其他的手足之情,双胞胎孩子之间从胎芽开始,就是两个人互相彼此陪伴一起成长,之后再到呱呱坠地,一起长大成人,分享着其中的喜怒哀乐。
这是其他独生家庭孩子无法体会到的珍贵经历,所以说为了这种天赐的手足情谊,父母们最好是坚持一下下,只要是两个孩子感情好,苦点累点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