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散步能把5种病“走没”?医生:65岁以后,散步时要注意好这几点

2023-10-31     家庭医生在线

原标题:长期散步能把5种病“走没”?医生:65岁以后,散步时要注意好这几点

作者 李楠

自从流行“微信步数排行榜”后,67岁的柳大叔为了抢占朋友圈封面,每天都会努力把自己的步数刷到1万步以上才会休息。

但最近几天,柳大叔总是觉得膝盖有酸痛感,散步没几分钟就感到十分酸软疼痛。到医院检查,医生告知这是膝关节劳损。

了解到柳大叔的散步习惯,医生推测很可能是长时间超负荷运动,导致关节腔积液过多,引起的不适。

对此,柳大叔相当费解,不都说散步是有益身心的运动吗?

01

经常散步有好处吗?

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它不需要特殊的器械和场地,只需要一双舒适的鞋子和一颗愿意出门的心。那么,经常散步到底有没有好处呢?答案是肯定的!

1.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此外,散步还能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硬化,从而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2.能舒缓压力,预防焦虑抑郁

散步锻炼的过程中,大脑中枢会分泌血清素、多巴胺等物质,帮助人们心情放松及产生愉悦感。因此,每日适度的散步,能够帮助调节心情,预防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

3.能强化心肺功能

散步锻炼能够促进全身血液流动,增进心脏及肺部功能,对于血压及胆固醇水平调控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长时间少锻炼的人群而言,散步是一个不错的入门级运动方式。

4.能降低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护理》杂志曾刊登一项研究指出,人们每日步行1000步跟糖尿病风险下降6%相关,且在生活现有步行量的基础之上,每天多走约2000步,糖尿病风险可下降12%。

5.能预防骨质疏松症

坚持进行散步锻炼,能够强化腿部肌肉的力量,提升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概率。另外,散步还能够预防关节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02

散步想要达到锻炼效果,

这些技巧得知道!

散步看似十分简单,但实际上这个运动能够锻炼到全身上下几乎所有肌肉、关节及韧带,是一项肢体协调性锻炼的便捷手段。

不过,散步也是讲究技巧的。为了达到锻炼效果,我们不能像逛街购物那样,随意地走走停停,而是最好一口气走完一定的量。推荐每日可以进行40-60分钟的散步锻炼,大约步行6000步。

散步时,应注意挺胸、抬头、收腹,感觉到身体有轻微使劲为最佳。另外,过程中要注意速度控制,不宜过快或过慢,同时,呼吸也要调节均匀,能健步走是最好的。

03

65岁后,

散步要注意这些问题

随着年岁增加,人的各项机能都会逐步衰退。所以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散步锻炼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对运动的鞋子及衣物。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散步时,应选择舒适的平底运动鞋,同时根据春夏秋冬不同的气候,要注意增减衣物。

其次,选对散步路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或多或少会有膝盖不稳定、关节疼痛等问题,为了减轻肌肉关节损伤,建议选择平坦的路线,尽量少走楼梯、上下坡路等。

最后,注意散步的时间及强度。过度运动容易造成韧带、骨关节的损伤,甚至诱发关节炎。因此,老年人散步一定要量力而为,注意合理规划用时及强度,以适应自身的状况。

男子用嘴帮女友吸伤口,确诊三级暴露!

别吃太清淡?181个国家研究:吃得越咸,寿命或越长?答案来了

寿命长短,看脸就知道?寿命长的人,一般会有5个特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beccaf6cd600bebb37fd1d40a41a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