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宝宝出门,真考验家长的勇气。
带宝宝出门,真考验家长的勇气。
只要是带宝宝出门,宝妈要准备的东西就非常多,孩子的尿不湿、奶瓶、零食、玩具,甚至是换洗的衣服,少了一样都不行。
但如果嫌麻烦不带宝宝出门又不行,多晒太阳对他的成长帮助都很大。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要多带宝宝出门。
晚上别带宝宝出门!有3点原因,跟迷信无关,家长要了解清楚
但也并不是什么样的场合都适合带宝宝出门,尤其是到了晚上,家里的长辈都会更加阻拦,说什么都不允许宝宝出门,就算妈妈很晚回到家,都不愿意让妈妈接触到孩子。
之所以会这样,还不是因为某些封封建迷信所致?老人们常说,宝宝的眼睛很明亮,能够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甚至说得神乎其神的,让很多宝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实际上,晚上不带宝宝出门是真的有道理可言的!
原因一:夜晚的气温变化较大,宝宝容易着凉
无论是什么季节,太阳降落之后的夜晚,温度都会降低很多,虽然大部分地区不会像沙漠地区那样,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么夸张,但几度的温差还是有的。
这样一来,如果晚上出门还是按照白天的气温传达衣服的话,就容易出现伤风的情况。并且宝宝的抵抗力太弱,着凉一点就会感冒。穿多了也不是万全之策,毕竟孩子捂热要比着凉更遭罪。
原因二:晚上出门打乱了孩子的生物钟
一般情况下,为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宝妈来说,益处很大,到了生物钟的时间,他们就会自己产生困意,只要妈妈哄一哄抱一抱他们,就很快进入梦乡。妈妈也能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
并且,养成了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孩子来说也有好处,有助于大脑进入身体快速生长的状态,毕竟孩子在静止状态下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要比活跃状态下多得多。
但是,如果突然之间某天晚上带孩子出门,外界杂乱的环境根本不适合孩子进入睡眠状态, 身体是疲倦的,但是精神却还很活跃,这样的冲突会让大脑产生错乱感,不知所措。
原因三:晚上出门视线不好,容易受到伤害
有些人到了晚上身体各方面机能都会出现差错,比如视力减弱、反应能力变弱、行动力变得迟缓……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许就是和精力不足有关,到了晚上,身体就想休息,向大脑传递着信号。
同样,到了晚上,就算是打开了灯,也会有很多视线盲区,和自然光下的感觉完全不同,就算是方向感很强的人,在晚上走一条陌生的路,也可能迷路的。
要是在这种情况下,宝宝或家长因为看不清路而摔倒的话,这岂不是莫须有承受的痛苦呢?到底有什么事情是非晚上做不可的呢?等到第二天白天的时候再做不行吗?
家长要科学育儿,不要轻信封建迷信
当家长遇到一些自己认知上的盲区和空白时,就会不自觉地和封建迷信产生联系,什么孩子不爱睡觉是看了什么不该看的,孩子挑食是因为身体里有什么……
越是这种给自己心理暗示,越是相信这些有的没的,当然也不是抵制那些有神论者,毕竟灭个人的信仰和信奉的东西不同,做出的行为和采取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出入。
但在一般情况下,还是不要胡思乱想比较好,如果真的有什么拿不准的东西,多问问多学学,多向有关专家学习学习,对自己未来的育儿之路有更多的好处。要知道遇到问题之后,父母先乱了阵脚,孩子怎么能好呢?
今日小结:
你家孩子是多大之后在晚上出门的?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