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这样嫁?

2023-03-24     篮心开花

原标题:谁敢这样嫁?

UU们知道白百何和佟大为的新剧《我们的婚姻》快完结了吗?

作为《小妞电影》的第一人,从《失恋33天》《分手合约》《被偷走的那五年》《整容日记》《滚蛋吧!肿瘤君》……白百何的票房号召力就足够了。

于是乎,宣白百何时隔4年重返银幕。

期待:白姐回来了。

首映之后……讨论很少。

除了回归的白百何,这部剧的导演沉妍才是代表作《中国式离婚》《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导演刘海波就是代表作《辣妈正传》《天盛长歌》。

但时至今日,播出半个多月的《我们的婚姻》仍未开播。

很多人指出,白百何回来了,但她还是黄小仙。

全剧有很多争吵和争吵,不管怎么看,黄小仙都结婚了,依然坚持她的理想主义。

尤其是已婚女观众抱怨说,自己的丈夫简直就是盛江川,回到家就是店主。

也有一些老公这样吐槽:陪媳妇看了几遍,现在的国产剧真是没救了。

剧未婚,那我们就从未婚的角度说说追剧的感受吧。

最直观最明显的感受——看了以后更害怕结婚了。

第一对,沈慧星和盛江川,双职工家庭。

沉慧星的妈妈总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她永远不会带孩子。

第二对,董思佳&李玉文,女主外内男的全职爸爸家庭。

梦想联动,这似乎就是樊胜美理想中的中年生活。

但她也有小镇奋斗家庭的气质。她害怕当了全职爸爸后,丈夫会被人戴上有色眼镜。和家里的传统观念一样。

第三对,蒋静一家,是传统的全职妈妈家庭。

这府里,老王妃在外面做生意,更别说买房了。

金钱教育从小就渗透在孩子们的心里:我爸说,你们的房子是小房子,我的房子是整个小区最大的房子。

露出不屑的神色。

用李玉文最直观的数字对比,看看投行的薪酬水平。

出版社的年薪不值投资人的零头。

看现实,大部分人都奋斗了十几年,还是月薪工。他们就是李玉文说的买不起京沪广深郊区房子的群体。

工薪族看着年入百万的精英们一边哭着还房贷压力...

暂时不用买房,结婚生子再说吧。

金融圈的精英们很容易实现一方照顾外人,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的愿景。

然而,当落入全职妈妈的圈子时,又出现了新一轮的攀比。

无非就是不好好打扮,不打扮,不化妆……

接下来开始进入全职妈妈VS职场妈妈的辩论话题。

职场妈妈最先发表自己的看法。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她们必须有一份不耽误赚钱的工作。

女人的价值与离婚与否无关。

而全职妈妈反驳道,你的太完美主义了。

女人还是要安心经营家庭,学会哄男人。

但自以为是的辩论背后是什么?

而全职妈妈更是屡屡卑躬屈膝。

全职妈妈和全职妈妈哪个更好?

这个话题争论过很多次,但当人生真正遇到选择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女性的贡献一次次被视为理所当然。

台词够犀利,但这部剧没有提出任何值得玩味的点,也没有让我看到女性在婚姻困境中的挣扎和自救。

职业风华。

《我们的婚姻》从一个“全职妈妈/爸爸重返职场”的话题开始。

但剧情还是仅限于现有的有色眼镜。

全职爸爸李宇文要重回职场,董思佳发自肺腑地发问。

进不了编制,工作又不体面,干嘛回去?

全职妈妈沉慧星比他好。她已经复工了,工作也确实停了。

毕业6年一直没有工作,也经历过一次失败的面试。正好我在老公对面的公司面试的时候,因为想证明自己,所以被董思佳选中了。

没做过金融、投行、小剧,不敢揣测投资会不会失败,有人会连续跳楼。

但是在会议室一边谈项目一边面试新人的操作我真的很困惑。

这部剧也多次带入当下的职场热点话题。

但是剧中的例子是这样的。

努力工作的沉慧星VS同桌钓鱼的同事。

一个认真工作,一个认真钓鱼。

然后,在很多谈话中,领导都是通过工作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一个人的工作效率的。

而摸鱼的同事们,总是用“1点到6点准时下班”、“坐在她身边不看表”等方式给沉慧星穿小鞋。

最后告诉职场的齿轮们,不管打多少小报告,领导还是要靠业绩留人。

第二个热门话题是职场性别歧视。

这个话题是在沈慧星接受采访时提出来的。

从答案来看,也属于理想状态。

此外,在法定节假日的周末,当户外活动现场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董思佳根本不听沉惠兴的任何解释。

工人天天抱怨996、007的加班文化,再次成为电视剧中的理所当然。

开启《我们的婚姻》之前,没想到剧情会这么鸡肋。

从全职妈妈/爸爸对家庭的付出出发,探讨女性的社会地位,探讨职场加班文化,探讨未婚大龄单身女性的态度。

所有的情节都像是某个社会话题的延伸。

剧情过于支离破碎,女主光环太重,没有真正讨论婚姻、双职工家庭、全职妈妈/爸爸。

其实只会增加观剧观众的焦虑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b5c572d23dce9a853de2fcd752e06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