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国内郑棉价格一路震荡上行。一季度,在疫后国内消费复苏的乐观预期之下,棉价重心有所上移,但随着消费复苏缓慢,上行略显乏力;进入二季度后,新季植棉面积的缩减再度对棉价形成支撑,郑棉主力合约一度突破17000元/吨关口。当前,北半球新季棉花播种基本完成,生长期内天气对于产量的扰动不容小觑,随着上市时点的临近,后市国内棉花价格将如何演绎受到市场关注。
抛储政策“靴子落地”,国家发放配额75万吨
在当前旧作棉花销售进度偏快,而新季还尚未上市之际,我国上游棉花供给相对紧张,中游企业利润压力相对较大。
(1)为稳定棉花市场行情,7月18日夜间,中储棉发布《关于2023年中央储备棉销售的公告》,公告表示将从7月下旬开始对中央储备棉展开销售;按照公式计算,7月28日当周的储备棉销售底价为17996.53元/吨,对比3128B棉的现货价格17903元/吨并不具备价格优势。此外,与2019-2021年的棉花轮出不同,此次储备棉轮出并未公布轮出数量,而是采取随行就市的销售模式。
(2)7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放棉花非国营贸易进口滑准税配额75万吨,不限定贸易方式。对于棉花进口配额释放,从当前我国主要港口的棉花库存来看,进口棉库存并不充裕,处于五年同期低位。因此当前虽然进行了进口配额的发放,但短期内可分配的进口棉库存并不充沛。
近期郑棉主力合约市场走势
短期内政策端的供给释放对于期现货价格均形成一定的情绪压制,7月中旬以来,国家轮出储备棉和增发滑准税棉花进口配额有力地缓解了下半年国内棉花供应趋紧和棉价上涨的压力,有棉纺厂表示,中央储备棉轮出、滑准关税配额的“组合拳”打出,棉花期现市场炒作、单方向拉高的气氛有所减弱。7月27日,郑棉主力合约收于17090元/吨,涨0.15%。
天气炒作及新花上市初期轧花厂抢收预期或影响棉价走势
我国新季棉花供不应求格局正在逐步兑现,叠加近期天气风险频发,下半年棉花价格上行仍有一定空间。新季新疆植棉面积同比收缩10%的消息已经基本被市场所消化,而近期新疆地区的高温天气则为供给端再度提供利好。进入7月以来,随着厄尔尼诺气候的逐步确立,全球极端高温天气风险上升,7月15-24日,新疆大范围地区气温距平高出4-6℃,根据中央气象局7月24日的预测,未来10天新疆盆地地区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市场对于新疆棉生长的担忧情绪有增无减,供给端存在进一步收缩的可能性。
图表:我国气温距平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受我国新疆地区棉花加工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影响,在棉花上市之际,轧花厂或存在抢收行为,尤其是在显著减产的年份内,抢收对于短期价格的推升较为明显。当前,新季新疆植棉面积的同比下降已经基本成为市场共识,而棉花生长期新疆地区的持续高温天气可能造成供给端进一步收缩。若天气炒作持续发酵,新花上市初期轧花厂抢收情绪强烈,可能会导致盘面价格出现上涨幅度超预期。
7月10-15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组分别赴安徽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研,了解行业运行和绿色发展情况。
(一)安徽省
7月10-13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组赴安徽省实地走访芜湖市、巢湖市地区棉纺织企业,调研了解行业运行和绿色发展情况。
据了解,近一个月以来,原料价格持续波动,目前棉花价格较高,价格传导不畅,棉纱价格上涨乏力,产品利润较低。安徽省企业原棉库存保持1个月左右,粘胶、涤纶等化纤短纤随买随用。
从生产情况来看,订单量维持在1个月左右,开台率在90%以上;从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来看,纺纱企业3班2运转万锭用工在35人左右,员工平均年龄40岁以上,平均工资在5000-7000元/月;平均生产用电约为0.7元/度。
企业普遍反映,自今年5月底以来,国内外市场需求转淡,销售不顺畅,产品库存压力较大,企业为了保证现金流良性运转,通过降低利润加快出货速度,未来一段时间仍然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在调研走访中了解,今年虽然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但在发展中坚持节能降耗,技改升级例如更换一级能效空压机,增加光伏面积等措施,走绿色发展之路。
(二)新疆
7月10-15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与新疆工信厅纺织处调研组一行赴新疆北疆调研,先后走访了伊犁、博州、昌吉等地的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了解当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就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
据调研了解,当前正值行业淡季,走访新疆企业生产基本维持正常,部分企业受订单缩减影响开机率下降。企业反映,近期棉花价格持续波动上涨,下游纱线价格难以跟涨,生产经营压力剧增,原料维持随用随买,产品库存累积,部分企业产品库存量超过一个月。企业对不断上涨的棉花价格表示担忧,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保供稳价。
从走访企业情况看,目前北疆当地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呈现“前大后小”的结构,上游纺织产业发展势头更好,下游产业整体规模偏小。企业缺乏熟练的专业技术工人、招工难、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突出。
棉纺厂纱线亏损仍普遍达到1000元/吨
从调查来看,虽然7月23-24日河南、山东、江苏等内地库“双28”(或单29,主体品级31)公重报价降至17850-18050元/吨,较上周末普遍回调150-250元/吨,但受郑棉回落预期增强、棉纺厂纱线亏损仍普遍达到1000元/吨以上及“买涨不买跌”心态的影响,棉花现货市场表现偏淡。
短期,郑棉CF2309围绕17000元/吨关口展开争夺,现货报价仅较7月中旬高点下调200-300元/吨,远远低于用棉企业预期,因此期盼郑棉主力合约继续下行、下游棉纺企业产销不再亏损甚至利润“由负转正”。整体看,棉花调控政策先后出台,纺企信心逐渐恢复,减停产的势头减缓。
据业内人士分析,一些棉花加工企业、贸易商认为10月份之前国内棉花供应紧张的形势或难以改变,一方面截止目前港口棉花库存数量较前两年同期大幅减少;另一方面近期内外棉价差大幅收窄,进口棉竞争力下滑,因此虽然增发75万吨滑准关税棉花进口配额,但用棉企业使用率或不高,因此棉企挺价情绪仍很强。整个棉花现货市场陷入“买方不肯出手,卖方不肯让步”的僵局。
纺织服装消费端下半年或呈现温和复苏态势。虽然从二季度经济数据来看,我国内生需求层面整体仍然偏弱,纺织服装作为与线下场景相关性较高的品类,在结构性反弹中表现相对良好,消费具备一定韧性。
除了内生需求外,政策发力之下未来消费表现或保持温和修复态势。近日,商务部会同12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对于纺织服装行业企业来说,着力构建“大家居”生态体系(坚持系统观念,涵盖家电、家具、家纺、家装等多领域)可能会为家居家纺企业带来一波消费场景和拓展机遇。
除了国内需求外,还需关注海外的出口订单前景。从6月美国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韧性犹存,当前美国下游服装供应链正在经历去库过程,在去库结束后,或存在纺织订单的进口需求,冬季的海外服装订单需求在三季度仍然值得期待。综合来看,需求端在国内整体偏弱恢复的趋势之下迎来国内外纺织服装的消费旺季,在供给收缩逐步落地的背景下,我国新季棉花在下半年或迎来供不应求的局面,郑棉价格上行通道或进一步打开。预计下半年郑棉主力合约价格区间在17000-19000元/吨。
来源:中金大宗商品、中国棉花网、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文章转载、来源、删稿、宣传合作,请添加小纱微信newyarn888888)
想第一时间了解行业重大消息吗?关注中国纱线网公众号,发送“行情”,了解最新行情;发送“招聘”,查看最新岗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