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将中国式现代化误解为“争霸”

2024-07-01     北京日报

吴忠民

就理论层面而言,必须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认知,防止出现误判。从对外交往的维度看,应当防止将中国式现代化误解为与美国“争霸”。

“世界霸主”以及相应的“争霸”一类的概念具有其特定含义,并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情况

202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2万美元,中国已经初步进入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无论是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仍然保持较好的势头。由于国家体量巨大,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乘数效应”,中国式现代化势必会对世界现代化的分布结构状况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显然,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愈益离不开对外开放,愈益同经济全球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因如此,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双向互动必定会愈益凸显,中国现代化对于国际关系以及世界格局的影响必定会越来越大。这里便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作为经济体量居世界第二、现代化推进势头较好以及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中国,同作为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力长时期居于世界第一的美国,两国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对此,一些人作出如是判断:在目前以及未来的一个时期当中,中美两国之间是一种“争霸”关系,具体来说,美国是要保住自己已有的世界霸主地位,中国则力图取而代之。

“世界霸主”以及相应的“争霸”一类的概念具有其特定含义,并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情况。霸主国家基于“弱肉强食”“丛林法则”“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思维,借助自己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强大力量,以霸权主义的行为方式,强行单方面制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并要求其他国家予以遵守,进而从中获利;同时,强行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强行改变他国的基本制度,对不利于自身利益或者是威胁到自己霸主地位的国家进行打压、封杀、颠覆,直至诉诸军事打击,即便毁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前景、使一个国家解体也在所不惜。长远看,所谓世界霸主,也就是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实际上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破坏者。与霸权主义国家完全不同,在对外交往上,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奉行合作共赢的交往方式,从而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局面的形成。

中国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对外交往的基石。基于这一理念,中国“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以建构新型、平等的国际秩序。虽然中国努力提升GDP总量,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这属于正常的现代化目标,与“争霸”“称霸”完全是两回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以来,中国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之所以信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合作共赢的方式,大致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和平对外交往的历史基因。几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习惯于在中国的大地上辛勤劳作、生活繁衍,而没有向四周侵略、掠夺他国生活资源和财富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基辛格认为,同后起的其他区域性国家相比,中国“对扩张领土并不热衷”。可以说,作为一种历史传承,这种和平的历史基因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不小的影响。

其二,近代史上屈辱、深刻的历史记忆。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赔款、租界里的治外法权、海关关税由外国人掌控、外国商品的倾销以及外国银行对于中国金融命脉的垄断等等,不但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严重妨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对长时期有着文明自豪感的中国民众来说,更是形成了一种屈辱、深刻的集体历史记忆。这种历史记忆对于获得独立并日益走向强大的中国来说,不但转化为对他国侵略行为的一种本能警惕和抵抗,而且还引发了对其他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同理心。

其三,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顺应。在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世界在经济上愈益一体化,各个国家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一种历史必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于经济全球化之外,否则就会落后和挨打受辱。进一步看,只有基于平等的、合作共赢的相互交往,方能促进各个国家自主、平等的发展,方能确保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而健康地推进。

其四,对于世界大趋势的判断。和平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长远来看,战争对于每一个国家都是有害的,势必延误现代化进程。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作出了一个基本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大趋势。现在,虽然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

总之,正是基于前述几个方面的原因,中国合乎逻辑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相应的合作共赢的对外交往方式,选择了和平发展之路,而不可能走争夺世界霸权、侵略扩张之路。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愈益重要的贡献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愈益重要的贡献。这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军队规模及国防支出均保持在合理限度之内。中国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只是维护本国的国防安全,也就没有必要维持庞大的军队规模,投入巨额的军费。“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58万亿元”,“与美国等军事大国相比,中国的国防支出不论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国民人均国防支出、军人人均国防支出等都是比较低的”。

第二,对于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全方位、全领域推进以及中国经济总量的大幅度跃升,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的现代化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再者,随着强大经济实力的形成,中国逐渐拥有了抵御世界范围内经济风险、生态环境风险等各种风险的能力,并作出了相应的贡献。比如在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方面,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极为艰苦的努力,已经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变为重要的“领跑者”。

第三,在促进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贫困、落后是许多欠发达国家面临的迫切问题,是阻碍其现代化建设顺利启动和推进的重要原因,也是这些国家容易陷入动荡、战乱并成为引发整个世界不安定现象的重要根源。欠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滞后,势必会对全世界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明显的制约效应。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基于长远考虑,中国继续加大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等方面援助力度,帮助受援国提升治理能力、规划水平和行业发展能力,对其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内生动力的增强起了不小的作用。

由上可见,中国并没有基于“争霸”的意识而四处侵略、扩张,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破坏者。相反,比之霸权主义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意味着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与之相应的合作共赢的行为方式,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中国愈益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和维护者。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欲知详情,请参阅《中共党史研究》2023年第6期《应防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误判》一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a51532607d986751f47bedc5d0747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