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藏是太皇太后身边的乐师,也是太皇太后比较宠爱的一个人,他跟着太皇太后多年,见证了太皇太后是如何一步步得宠登上高位的,虽说他地位比不上张宝环,却也是太皇太后身边的老人了,很多时候都有他的身影,他陪伴太皇太后的时间甚至比张宝环徐婉还要久,只可惜最终金藏不得善终,太皇太后虽知道他冤枉,却也不得不如此。
金藏为何而死?
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怒斥来罗织,最终以死明志。
金藏因为一首曲子就被来罗织污蔑连同贤王谋逆,这个时候来罗织手握大权,他在朝堂之中污蔑他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明显就是欲加之罪,太皇太后不是不清楚金藏无辜,可最后还是把金家人下狱,贤王禁足于府中,即便是身居高位,太皇太后也有很多的不得已。
对待流言太皇太后必须要拿出一个态度,她不能让这件事牵扯到贤王,贤王是她唯一的儿子,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件事必须在金家终止,太皇太后让来罗织扣押金家人,却也没有想过让金家一家子覆灭,更没有想过要了金藏的命,但在金家和贤王中,她必须选择保全贤王,若贤王牵扯其中,朝堂又会再一次动荡,影响甚大,太皇太后根本就没得选。
再说说当年沈家的案子
沈秉烛被污蔑谋逆,在当时证据确凿,除了沈秉烛自己不愿意承认之外,当时的事不能继续往下查吗?其实不然,只是太皇太后做出了选择罢了。
沈秉烛接管的粮草被烧,随后又出现了沈秉烛通敌的书信,在这件事上牵扯了不少人,不仅仅有张相门生,还有太皇太后的至亲,张相在正义和自己门生之间,他选择保全自己的门生,不仅隐瞒下粮仓空了的事,还伪造书信,坐实沈秉烛谋逆之罪。
再说说太皇太后,当初的她虽是后宫第一人,但她还需要依靠背后的周家,若是周家没有了,她成为罪臣之女,又如何能坐稳那个 位置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最终只能是沈家顶了这个罪,多年以来从来无人敢给沈家翻案,直到沈渡扳倒来罗织立下大功,他才敢问太皇太后要一个真相。
无论是金藏 的死,还是沈家一家子的悲剧,都不过是上位者权衡利弊的结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