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公安“院警”做“平安医院”守护者
“警察同志,门诊部怎么走?”
“预约单子在哪里取?”
“老人行动不便,轮椅在哪里租借?”
进入秋冬季节以来,全市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持续增多,各大医院均出现了门急诊压力大、患者多的情况。
每天一大早,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迎来了就诊高峰。海淀派出所民警张国瑞在门急诊挂号大厅一边维持着秩序,一边回答着群众的询问,让群众感到满满的安全感。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结合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依托医院党委和治安保卫机构,建立医院警务室32家,共有103名院警,为医院筑起一道安全屏障,为群众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零距离”守护 为患者排忧解难
2022年,海淀派出所民警张国瑞成为一名“院警”,更兼任了海淀医院保卫警务联合党支部副书记,负责处置医患纠纷、维护就医秩序、消除安全隐患。为了“零距离”保障医护人员和就诊群众的安全,张国瑞每天都与医院保卫部门一起,对医院出入口、挂号处、急诊室、诊疗等候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定期组织医院开展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安保人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处突能力。
张国瑞在工作中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巡逻的时候都会主动到窗口、护士台、挂号处,查看有没有就诊群众遗落的物品。若发现遗失物品后,张国瑞便及时想方设法联系上失主。
“警察同志,我的手机不见了!”近日,前来就医的一位女患者在窗口缴费后,一转身发现手机不见了,寻找一圈未果后,在门诊大厅急得团团转,遂向民警求助。张国瑞多方查找,很快帮助这名女患者找到了手机。原来,她缴费后匆忙离开,将手机遗落在窗口处,被其他患者捡走。看到失而复得的手机,对方激动万分。
“患者的小事就我们的大事,每一次群众求助都要尽心尽力帮助解决。”张国瑞说,今年一年就帮助群众找回30余部手机、20余张社保卡。
“全身心”服务 化解医患纠纷
永定路派出所民警刘克生现为航天中心医院专职院警兼医院保卫警务联合党支部副书记。航天中心医院日均接待患者4000余人次,是海淀区西部一所较大的综合性医院。刘克生与医院加强协作,构建民警、安保力量共同巡逻机制,及时发现纠纷隐患,提早将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赢得了医院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今年11月的一天,刘克生刚疏导完早上挂号的人流,一名护士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刘警官,有个病人家属和大夫吵了起来,您快跟我一起去一下!”刘克生听后立即前往现场。经了解,原来是就诊患者从外地来京看病,想多取些药品。但医院规章制度严格,不允许多开。一边是就诊群众来一趟不容易,另一边是医院的规章制度,刘克生说道:“您看这样行不行,先不要耽误后面就诊的群众,我们留个联系方式,您这次看完后回家,日后需要再开药提前联系。”就诊群众听后,为自己情绪激动向医生表示歉意,并连连向民警表示感谢。
“我们驻院民警有着地利的优势,群众有困难,我们转身即到,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要公平公正理性执法,最大限度防止矛盾升级。”刘克生说道。
刘克生充分发挥“院警副书记”作用,积极与院方沟通协调,不断推动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刘克生介绍,医院办公室内都安装了“一键报警”装置,一旦触发,院警就能第一时间介入,多方力量迅速响应处置。
此外,刘克生还在医院内积极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为患者普及防电骗知识,组织医护人员开展法治防骗大讲堂,切实提升大家的识骗防骗意识。
“多学,多走,多巡,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平安触手可及、安全就在身边。”对刘克生来说,工作有成效、群众信赖、秩序良好就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肯定。
“多方位”保障 让平安触手可及
羊坊店派出所专职院警王腾涛兼任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保卫警务联合党支部副书记。王腾涛说“院警”干的活儿比较杂,既要当好“执法者”,也要当好“调解员”,时刻把工作多想一步、多做一步。
近一段时间,医院每日门急诊患者激增,远多于平时的接诊量。就医的老人、儿童居多,面对长时间的就诊等待,个别家属情绪逐渐激动。王滕涛便上前询问原委,通过设身处地与当事人沟通,让紧张的气氛归于缓和。
患者有困难,王滕涛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前不久,一位女士在医院大厅门口推着坐轮椅的爱人四处张望,王滕涛赶紧上前询问情况。
“我爱人患有下肢血栓,离不了轮椅,楼梯太高,我一人没法将轮椅推入大厅。”王滕涛听后,立即与这位女士合力将男患者抬进大厅。
平日遇到腿脚不便的患者时,王腾涛都会主动上前询问,提供必要的帮助。此外,遇到医生与患者发生冲突时,主动上前疏导双方情绪,公平公正处理,防止冲突升级。
“排民忧、解民难,让患者安心又暖心,这都是院警应该做的。”王腾涛说道。
“看到院警,大夫和患者就感觉到满满的安全感。”医院王大夫这样评价。
巡逻防护、维持秩序、调处纠纷……海淀分局“院警”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为患者和医院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用辛勤指数提升着医院的平安指数,为“平安医院”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