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繁荣和稳定,离不开军人的无私付出,尤其是从战争年代中走过来的那些老兵。他们为了国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有的甚至将生命献给了国家,但在他们的心中却无怨无悔。和平年代,他们老了,却没有为国家增添负担,而是默默的隐居农村,为社会主义增砖添瓦。
在邢台市广宗县槐窝村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中,就有着这么一位“老英雄”吴洪甫。他隐姓埋名长达37年,却无怨无悔,直到18年的时候才获得他应得的那份荣誉。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的严重性,所以相关部门下达指令禁止外出,尤其年纪偏大的老人。但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对吴洪浦并没有什么作用,战场上的敌人都不怕,又何况这“小小的疫情”,作为一名老兵,吴洪浦首当其冲成,从大年初二开始便带班执勤。
寒风中这位79岁的老人嘴带口罩、臂戴红袖章,每次都长达40多分钟,虽然这点时间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个79岁的老人来说确实比较艰难,但吴洪浦却将这一切做的十分完美。除了亲自参与一线抗疫,吴云浦还带头拿出1000元的积攒。
出生于1941的吴洪甫生活在一个军人世家,爷爷是革命烈士。父亲曾任槐窝村民兵队长。所以他从小就十分向往军营生活,带着这份“希望”,18岁的时候吴洪甫就报名参军。因为当时有着初中学历,所以进入部队之后就受到了一定的重视。成为了一名“标图员”(用规定的符号将目视、无线电或其他途径获得的情报标示在图上供作战。训练、教学、研究等使用的人员职务名称),虽然这个工作在多数人看来不如实际操作导弹的人员帅的多,但他却有着自己不可获取的作用。
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吴洪甫刻苦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标图员”,终于功夫不负有人,成为了当时部队内鲜有的“高手”。
1962年9月9日7时30分,一架U-2直冲江西南昌上空而来。收到指令之后吴洪甫和战友们迅速进入一级战备,在吴洪甫和战友的通力配合之下,先后两次击落敌方侦察机。获得了当时颁发的个人一等功,和平年代,那可是莫大的荣誉。
五年之后,吴洪甫带着满身荣誉退役了。但他却不能与亲密的伙伴去分享这一喜悦,包括自己的结发妻子。因为在他临行之前,他的营长曾这样让他们保证到“不能泄露国家秘密,不能因没有工作安排而闹意见”。
要知道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退役回到老家之后,吴洪甫就将自己的那段“五年生涯”完美的掩藏了起来。
虽然众人都知道吴洪甫曾参军,但却并不知道他在军中到底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回到农村之后,吴洪甫的生活变得十分拮据,以着种地为生,虽然十分困难,但他却从没有向组织张过口。儿子因为左眼受伤,没有足够的诊治费,从而落下一级残疾,母亲瘫痪、妻子患上股骨头坏死,这些磨难虽然“强悍”,但吴洪甫仍然将哪两个“不能”记在心中,默默的承受生活给予他的压力。
时间总会抚平一切困难,在吴洪甫的辛勤劳动下,这些困难都已然被其“战胜”,就像当年击落敌方战机那样犀利。
征战沙场是个兵,身居田园,仍不失“兵心”。2002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吴洪甫从一本军事杂志上看到导弹营的故事。当其读到“空军某部二营一举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这一片段的时候,吴洪甫不禁潸然泪下,那一刻他终于认识到了珍藏了多年的荣誉和秘密终于可以和家人分享。
妻子第一时间得知丈夫曾经的荣誉,亦是泪流满面,这么多年,她终于明白为什么每当问起丈夫军营之事,她总是选择沉默。秘密虽然揭开了,但吴洪甫仍然留在这个小山村种地,对于他的这种“坚持”,许多人都劝他“你立过大功,找找战友,给孩子们安排个工作,咋就不行?”
面对“诱惑”,吴洪甫说到“那个功是集体的,并不是自己的,不能用来换好处”。
生活中吴洪甫仍然是那么节俭,闲暇时光也是主要以凑孙为乐。但国家并没有忘记这个曾经做出贡献的老兵,18年的时候他荣获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以及被国家评为“最美退役军人”的称号,19年更是获得模范退役军人。
诸多荣誉加身,但吴洪甫仍然生活在那个小山村中,利用自己剩余的时光做着平凡而伟大的事情。这就是中国老兵,这就是中国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