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每一件都耗费很多心血,我真的不想它们无家可归。”11月23日,望着仅存的百余件木雕作品,78岁的木雕艺人彭学武忧心忡忡。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彭学武就在潜心研究明清时期的农具和生活用具,并按照力学、材料工程学、外观结构美学等原理,将按1:10的比例做成了微缩木雕。他做的小水车可以输水,小织布机可以织布,是艺术品,更是实实在在的可操作农具,曾获得外观设计专利。
这些年,为了不让手艺失传,他免费传授木雕手艺给仙桃本地残疾孩子,好让他们将来有一门谋生手艺。大徒弟张业刚,曾2次被拐骗外地,被逼偷东西,被解救后,跟着他学手艺。如今,在广州一家雕刻企业上班,月薪5000元以上。
2001年,彭学武荣获“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的木雕作品,也多次在市内重要活动上进行展示。2017年,其工作室被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微型农塑艺术传承基地”。
可就在本月初,彭学武接到通知,他的工作室要拆除用作停车场,100多件木雕作品去向成了问题。记者看到,这间工作室位于沙嘴办事处刘口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地下室,大部分作品已经用大箱子打包,彭学武坐在窗子旁边,布满刀疤的手正娴熟地在木头上雕刻。
据悉,老人身体每况愈下,住的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吃的是低保,靠手艺养活自己和家人都成问题。2017年冬天,老人前往工作室途中遭遇车祸,致颅内出血,肇事司机逃逸。多亏好心人捐助医药费,才得以捡回一条性命。
这几天,老人四处奔波,找寻新的落脚点,却一直没有结果。他希望好心人收留,让这门手艺不至于这么快失传。
(文/记者 邓一凡、周彬 图/记者 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