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价项目入市“生不逢时”,是亏起跑,还是高价卖?

2019-09-19   搜狐焦点网

今年上半年,重庆土地市场升温,一些房企拿了高价地块,下半年不少项目纷纷面市。

那么在当今市场相对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这些项目会采取何种策略?是低价抢客,还是高价入市,抑或是干脆延缓推盘?

搜狐焦点重庆站记者通过采访,帮你了解最新房地产业界动态。

楼面地价攀升,上半年10宗地块楼面地价过万

今年上半年,重庆土地市场经历了一波火热行情。尤其是春节后掀起了一股抢地浪潮,3、4月骤然升温上涨,5、6月则略有回落。

据中指院的研究数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庆土地成交体量重新回到全国前列,宅地成交建设用地面积533.15万方,排名全国第二。上半年推出的楼面均价,每平方米同比都增加了1000元左右。

另据戴德梁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整个上半年,重庆主城成交土地楼面地价过万的共有10宗,其中6宗位于两路组团中央公园板块。而地处大渡口的一宗地以楼面地价10066元,处在九龙坡滩子口的一宗地以楼面地价13549元成交,更是让整个业界为之瞠目,感叹“让人看不懂了”。

据了解,上半年一些土地热点板块,如中央公园、西永等板块,楼面地价不断刷新记录。其中,中央公园攀上10000多元,蔡家、西永走上7000多,水土站上6000多,对于业界已经不稀奇。

房企最快拿地四五个月销售,销售“有撑死的有饿死的”

据介绍,随着房地产行业开发节奏加快,近两年按照开发企业的“标准动作”,拿地后通常6个月销售示范中心出来,8个月开盘。也有的项目快的4个月示范区出来,6个月开盘。

保亿地产重庆公司副总经理唐毅强介绍,上半年购地项目已有不少已入市。比如,在蔡家板块,保亿今年2月拿地,7月、8月便已两次开盘。他说,“我们的策略是推盘量减少,推盘频次提升,目的是保持市场热度。”

金科的蔡家项目,3月底拿地,至今也已经两次开盘。融创两个项目也已推出。融创4月拿地,仅用4-5个月的时间就开盘入市,可以说速度最快。

目前市场形势相对不好,房企是否可以拖延上市?重庆房地产业界资深人士张鑫认为,每个房企都有外债,年底正迎来还债高峰,竞争压力会更大。

他说,很多房企总部不在重庆,为了做大销售鼓励拿地,拿地后必须快速销售回款,否则总部老板不会拿钱让你玩。

张鑫指出,“目前市场形势不理想,这一波高地价房源生不逢时,入市面对相对冷的市场,去化肯定会受阻碍。”

目前市场面临整体市场的冷淡,总体形势不如去年那样卖的好,但有撑死的也有饿死的。目前新推楼盘平均去化率在70%左右,但其中也有高于90%的,有的还要找关系才能买到。比如国宾壹号、融景城就卖得很好。还比如蔡家的保亿和金科。金科3月拿地,楼面地价7300,住宅均价都卖到了14000元,比周边房价还高出三四千。

也就是说,能否获得市场,除了价格,还取决于项目的地段、品牌、环境等多种因素。

逆境下如何入市?开发商如何应对市场困局?

高价地入市,肯定比不过周边低价拿地项目,房企该采取什么策略?

葛洲坝公司投资部负责人严铖认为,现在面市的项目,不少还是去前年拿的地块。高价拿地项目推盘有些是亏起的,以大学城某项目为例,拿地7000多,售价11000元。现在肯定是亏起的,但它考虑的是以后,后期还有十多万方。

他认为,“应采用低开高走推盘方式。更多企业考虑的是加快现金流速度,先收回一定投入。现在看重的是现金流而非利润。”

而唐毅强则认为,高价地政府还是允许有一定利润,前期不可能亏起卖,楼盘上市房价起步就高。

他说,“目前新开项目很难低开高走,因为政府管控价格,后期不可能想涨多少就涨多少。现在只有平开平走,行情好了高起走,行情不好就平起走。加上现在拿地地块规模都很小,销售周期都相对不长,没有条件让你低开高走。”

张鑫指出,“今年上半年拿的地块,后四个月会陆续出来。可以说这些项目生不逢时,入市时市场不热。”那么,如何破局?

他说,“首先要取决于大的市场环境会否调整,其次取决于房企的营销打法,传统的做法是采取恰当的价格策略,小步快跑。”

他说,下个月举行房交会,如果政府拿出优惠,房企也推出优惠,有可能刺激市场,重庆市场有望迎来小阳春、楼市翘尾的机会。因为市民也普遍认识到,地价在不断上涨,大幅下跌是不可能的。

唐毅强认为,“高地价将拉升高房价,销售只有慢慢走,用时间来换空间。”

目前市场上的类似例子比较多,比如石桥铺某项目去年楼面地价11727元,现在楼盘销售单价达到3万多。在茶园板块,融创九阙府也已入市,售价17000元。据说,后面拿地的北大资源、首创楼盘单价将在2万以上。金科鹿角项目也出来了,售价高达17000元,而在此之前,周边项目楼盘单价也就在12000多元。

他认为,高地价项目与周边低价地项目相比,低价地项目性价比更高,在这一点上高地价没法相比,低地价项目客群量更大。他说,“高地价项目只有在品质配置上,打造更高端产品,依靠高品质来赢得市场。虽然高地价项目销售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购房者对产品品质迭代会有需求。”

他说,“关键的还是开发商要在产品上下功夫。面积不一定做大,材料一定要好,品质做上去,档次提升才能卖出溢价。”

受资金约束拿地热情下降,相比外地房企对重庆更乐观

进入下半年,重庆土地市场相对较冷,一些地块呈现挂牌价出让或低溢价率出让的现象。

严铖认为,开发商拿地热情减少的原因是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近一段时间国家控制开发贷,严控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

他说,“最近一个时期,开发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资金流充足,减少不必要的贷款,努力抓销售,促回款。”

另一方面,近一时期政府通过精准研判市场,摸准开发企业心里预判,控制起拍价,来把控土地溢价率。

比如中央公园地块出让,一块限定项目户型面积需在180平米以上,一块需在120平米以上。这也可以看出,政府希望房企在中央公园项目打造上提升档次、作出品质。严铖认为,这也是中央公园板块的一大利好。

后市不看好会否影响企业拿地热情?张鑫认为,即便市场不乐观,最近龙湖、保利、香港置地等大房企还在持续拿地。他说,大房企必须依托更多的后续储备,才能实现销售任务逐年增加的发展目标,加快拿地频率是必须的。

严铖认为,尽管楼市形势沉迷,但房企对重庆市场的前景还是相对看好。他说,全国房地产企业前30强中,除了两三家基本上全进入重庆,这说明了重庆城市的战略定位得到了全国地产同行的看重。

同时,重庆巨大的市场也让地产界不容忽视。近些年重庆土地成交、房屋成交多年在全国居首位或名列前茅。

重庆房价从2016年底至2018年,出现了房价的大幅补涨,其中原因在于外来房企对重庆本地市场的影响,大量外来投资客对重庆楼市价格洼地的发现,还有重庆本地人消费力的释放。

正因为这些因素,才激发众房企在土地市场竞逐,哪怕是高价地也要争抢。

他指出,“相对于众多一二线城市,重庆是一座房地价差比较低的城市,在这里适合房企控利润、走现金流。在重庆市场可以做规模,做流量,适合深耕。”

严铖还认为,“在重庆房地产市场,对于房企来讲,上半年拿地项目没有那么悲观。只要房企市场定位没错,找准客群,销售一般不会有大问题。”

搜狐焦点重庆站 亦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