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网小记者
作者 · [美国] 简·尼尔森
朗读者 · 中国网小记者陈墨
对出生顺序的了解,能增进你对孩子们基于自己在家里的出生顺序的看法而可能形成的对自己的错误观念的理解。这是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一条途径,它能帮助你增进对他们真实内心的了解。
孩子基于对自己生活经历的理解,总是在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做着决定并形成着信念。他们的行为就建立在这些决定之上。非常普遍的情况是,孩子们会把自己和兄弟姐妹相比较。
置身一个家庭就好像在演一出戏。出生的不同顺序就好像戏中的不同角色,各有明显而独特的性格特征。
因此,如果一个孩子已经占据了一个角色——例如“学习好的孩子”的角色——那么其他孩子则可能觉得必须找到其他的角色来扮演,比如叛逆的孩子,爱运动的孩子,善于交往的孩子等等。
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没道理啊。为什么两个孩子不明白他们可以一样好呢?” 首先,重要的是要注意到,每个常规都会有例外。
有时候,一个家庭里的所有孩子可能都会选择在同一个方面表现出一种合作而非竞争的气氛。 但是,大多数孩子相信,为了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自己需要与其他孩子不同。
想要弄明白孩子这么想有没有道理是于事无补的。 但我们需要明白,孩子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出生顺序形成某种结论。
人们可能会觉得,来自同一个家庭的孩子,应该比不同家庭但是出生顺序相同的孩子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因为这好像更符合逻辑; 但事实恰恰相反。同一个家庭里的孩子往往会截然不同,尽管他们有相同的父母、相同的家庭、相同的邻居。
当然,同一个家庭中的各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造成孩子各不相同的最主要的原因 ,是每个孩子对自己所感觉到的环境做出不同和解释。大多数解释都是以孩子们如何把自己和其他兄弟姐妹进行比较为基础的。
孩子们有很好的察觉能力,但他们的解释能力却很差。这一点在对出生顺序进行研究时尤其明显。 某种状况的真相远没有孩子对这种状况做出的解释更重要。孩子的行为是以后者为基础的。
出生顺序相同的,通常会对他们自己做出相似的解释,并且对于自己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理解也是相同的。这就是为何出生顺序相同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性格特点和行为的原因。
《正面管教》
作者:[美国] 简·尼尔森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1月
-作者-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冶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朗读者-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
中国网小记者 | 陈墨
座右铭: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1天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跟着我们参加“21天打卡”活动,活动期间坚持打卡21天者,都会收到我们送出的小礼物噢!点击链接了解参与方式~#21天打卡活动#
赵羽涵(实习生) | 编辑
中国网小记者 | 出品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