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后他将皇位传给第十五子颙琰,自己做太上皇三年多,实际掌握国家权力六十三年多,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最久的统治者。他喜欢收集古玩字画,以在字画上题跋、盖章为乐,自诩为“十全老人”,然而自认为如此完满的一生,却遭受了壮年丧妻这一世间悲哀,这位早逝的皇后曾是他的知音,更是他的挚爱,皇后的逝去是他完美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哀痛。
王献之22个字的《中秋帖》被乾隆盖了80多枚印章
雍正五年(1727年),秀女选秀时,雍正皇帝一眼看中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富察氏,年仅十六岁的富察氏出身于满洲镶黄旗,是一位端庄温婉的名门淑女,雍正皇帝当即将她指婚给四阿哥弘历。
年长一岁的弘历对富察氏亦是一见倾心,雍正皇帝为他们举办了隆重盛大的婚礼。举止端庄、优雅高贵的富察氏就这样嫁入了清朝皇室,正式成为四阿哥的嫡福晋。这段天赐的姻缘,除了皇室与名门望族子女的珠联璧合,更饱含新婚夫妇缱绻的情义与恩爱。
大婚第二年,富察氏为弘历生下长女,可惜长女一岁多就夭折了。两年后,富察氏生下嫡子,雍正皇帝赐名永琏,琏是古代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天资聪颖的永琏被长辈们寄予了厚望。永琏一岁多时,富察氏又添一女和敬公主。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突然驾崩,宝亲王弘历登基为帝,改年号为乾隆。嫡福晋富察氏被册为皇后,第二年行册立礼。富察皇后勤俭节约、端庄娴雅,言行举止都为六宫的表率,上侍奉太后勤勉孝顺,下对待嫔妃宽容体恤,在乾隆皇帝的眼中富察氏是结发妻子,是一代贤后,更是自己不可多得的良伴。
乾隆元年(1736年),刚刚登基又年富力强的乾隆皇帝偷偷将一份密旨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后,密旨是一道册立皇位接班人的诏书,内容是立富察皇后所生嫡子永琏为皇太子。因为爱重皇后,所以对她所生育的永琏格外偏爱,可惜“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的永琏九岁而夭,勤勉的乾隆皇帝为此辍朝五日,富察皇后更是无法面对爱子的离去,伤心不已。
乾隆十一年(1746年),富察皇后终于迎来了第二个皇子,皇帝赐名永琮,琮是古代祭祀的礼器,隐含了要继承宗庙的意味。钟爱皇后的乾隆皇帝依旧对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嫡子高度重视,他殷切地希望孩子平安成长,将来出类拔萃的嫡子,可以作为承继大统之人。
天不随人愿,永琮也不幸离开了。连续遭受丧子之痛的皇后,几近崩溃。她强忍着自己的悲痛,仍旧表现出一副母仪天下的矜重模样,其实内心备受煎熬,痛彻心扉。
乾隆十三年(1749年),皇帝东巡,拜谒孔庙、攀登泰山、游历济南,随行的富察皇后在御驾回銮的途中薨逝,年仅三十八岁。因为爱子接连离去的打击,让富察皇后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东巡途中的舟车劳顿也令她难以承受,她为大清皇室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犹如一盏闪着昏黄微弱灯光的油灯燃尽了最后一滴香油,油尽灯枯的她撒手而去,永远地离开了。
皇后的不幸离去,让手握天下的乾隆皇帝感到万分无助,命运如此强横,帝王纵使富有四海,但对于命运都无可奈何,无法逆转乾坤。富察皇后走后,他为皇后写下挽诗,倾诉自己无限的思念与悲伤。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
圣慈深忆孝,宫壸尽钦贤。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夏日冬之夜,归于纵有期。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
袆服惊空设,兰帷此尚垂。回思相对坐,忍泪惜娇儿。
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绝伦轶巾帼,遗泽感嫔嫱。
一女悲何恃,双男痛早亡。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
你我夫妻二十二年来相依相伴,我们思想观念上总是高度的一致,你是我事业上的伴侣,更是我生活中的知己好友,我们之间的情义山高水长、非比寻常。你治理后宫十三年,从来都是克勤克俭,以身作则。你侍奉太后,照顾六宫妃嫔,太后褒扬你孝顺,妃嫔们称赞你贤良,然而这么完美的你再也不会出现了。烟花三月的春天,你在旅途中突然离去,你曾给予我的一切,如梦般支离破碎。春夏秋冬时节变迁,都有固定的日期,然而我们阴阳两隔,再见是何时?朱琴的弦断了,你撒手走了,独留女儿和敬公主给我,你忍心看着女儿无依无靠吗?我强忍着痛楚,越是想念你越是悲伤难以自持,我扔掉手中叙说愁闷的笔,更加黯然神伤。
在皇后丧期百日那天,乾隆皇帝为富察皇后写下哀婉伤情的《述悲赋》,“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世之皆虚”。他们一起走过多少个相守相伴的日夜,她早已是那个最懂他的人,如今她生前居住的长春宫还保留着从前的模样,只是它的主人却再也不会回来了。人生恍如一场大梦,到头来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
皇帝一度丧失了理智,甚至自责是自己害死了富察皇后,是自己执着地想要立皇后的儿子为继承人,让皇后背负了传宗接代的重担,早知是这样结局,皇帝宁愿皇后一生都不要生子,这样就不会遭受丧子之痛。江山社稷的治理、祖先宗庙的承继,这些和皇后比起来都那么的微不足道。“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在没有皇后的日子里,再广阔的天空也是愁白的色彩,三月盛开再娇艳的花朵也是惹人讨厌的模样,“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恶红”。连帝后曾经婚后甜蜜的居所,圆明园的长春仙馆也在皇后走后黯然失色、一派萧索,再也不复往日生机盎然的模样,“长春仙馆顿长秋”。
乾隆十五年,在太后的安排下,乌喇那拉氏成为了乾隆皇帝的继后,掌管六宫事宜。乌喇那拉氏比富察皇后入府邸晚七年,亦是跟随弘历来到紫禁城的潜邸旧人,一路从侧福晋到妃,再到贵妃、皇贵妃,最后成为第二任皇后。
独旦歌来三忌周,心怀岁月信如流。
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
先皇后去世三周年的忌日里,皇帝心里仍然惦记着她,虽然立了新的皇后,新人取代了旧人的地位,但是在皇帝的心中,衣虽不如新,但人终不如故。
崭新的朱琴再如何优美,也抵不上断弦的那张旧琴,继后永远抵不上先皇后。乾隆皇帝像“故剑情深”的汉宣帝一样,始终爱重情投意合的原配妻子,妻子留下的唯一骨肉和敬公主也被皇帝视为掌上明珠,备受父亲宠爱,每每看到公主,联想起逝去的先皇后,对公主的怜爱又多了几分。公主虽远嫁蒙古科尔沁辅国公,父亲为她破例在京城设公主府,让公主和额驸婚后可以留驻京城,常伴左右。
乾隆十六年,皇帝开始第一次南巡,之后一共六下江南,每每路过山东济南,都在城外安营,从不入城,“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因为先皇后在济南一病不起,从此山东的济南城就成为皇帝的禁忌,纵使还没有到达,想起这个地方就会黯然伤怀,“青齐此去经由路,未拟思量早怆神”。纵使多年以后,先皇后早已香消玉殒,皇帝的遗憾和懊悔依旧绵绵不尽,“十七年过恨未平”。
乾隆六十年,皇帝将皇位传给十五阿哥颙琰,自己做了太上皇,次年改年号嘉庆。此时已经八十六岁高龄的太上皇又一次来到了富察皇后的陵前,早年间陵园里种下的松柏如今已经高耸入云。他来告诉皇后,江山已经后继有人,自己终于可以放下肩头的责任。
虽然太上皇身体康健,身边的人都说他可以活到百岁,但是太上皇自己不愿意了,“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因为他与皇后天人永隔已经四十八年了,这漫长的年年岁岁从未消磨他对皇后的记忆,反而日复一日地增添了他的眷念。他想早日离开尘世,去和思念了一生的富察皇后永远的长相厮守,再也不分离。
作者简介:星河在水,80后,水瓶座,喜欢诗词,梦想长河饮马,仗剑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