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凡署了我的名的,希望都能对得起观众

2021-03-30     TimeOut北京

原标题:呼兰:凡署了我的名的,希望都能对得起观众

呼兰:凡署了我的名的,希望都能对得起观众

3月初,我们在上海笑果文化采访了呼兰,那时候呼兰刚刚以一段用生命呐喊的rap成为热搜,大伙纷纷调侃说唱界从此迎来新底线——那就是“呼式rap”。

李诞在节目中介绍他,也特意带上两个新头衔,“笑果文化的rap担当”“说唱小浣熊”。事实上,这段让大张伟笑到滑跪的说唱歌词,是呼兰花了一夜时间写出来的。他说自己什么都不懂,“只知道押韵”。

脱口秀节目在国内走到当下,目前已动辄是“热搜”之势,引无数媒体从业者竞折腰。热爱脱口秀的年轻人亦如是。而呼兰这几期的上台,已有“前辈”意味,少了些锐利,多了些沉淀,但总归,群众基础永远雄厚,永远粉丝者众。

请看以下掏心掏肺的海量QA——还是那个你熟悉的原汁原味呼兰,真诚、高阶、笃定、闷逗。

Q

Questions

&

A

Answers

——TimeOut北京,简称TO

——呼兰

TO:《吐槽大会》第五季目前(采访时截止到第三期)让你感觉最惊艳的,是谁?

弹壳。弹壳非常好,他可以把一个段子的节奏放大,就是说一个80分的稿子可以演到120分。他人也非常喜剧性——其实喜剧本质就是不拿自己当回事,就讲自己是文盲,但人家是正经名牌大学毕业,一个说唱歌手,能把节奏把梗运用这么好,非常厉害。

他的歌也是他自己写的,其实我们都一样,都算半个文字工作者。实话实说,写歌其实跟写文章不一样,因为写歌需要精炼,不能太多废话。既精炼,还要准确表达出很多意思,其实是很难的。

TO:作为一个广东人,弹壳的东北气质还挺正宗的。

据我了解,他们之前都是在那种语音平台,要上麦的,要押韵——就像那部艾米纳姆的电影《8英里》,他们会随身带小纸条,想到什么词啊韵脚啊都会记下来。那种平台可能北方人偏多,而且东北话比较好押韵,所以他练了这么一口东北话。特别好玩,一个广州人一口东北话。

TO:包括大金链子也感觉是东北的,很东北。

他整个人就是那气质。他也看了不少东北小品。

TO:你之前台上那首rap花多长时间写的?

一宿写出来的。其实也没啥,因为我只知道押韵什么之类,但最后表现成那样,大家就没人再关注词了。

TO:每次节目播出你都不回看吗?你好像说过也不会去看微博评论。

对,尽量少被这个影响吧。

TO:去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感觉《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都受到更多的关注,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你有没有感应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脱口秀产生了兴趣?

能感应到。过年的时候,一个同学的弟弟,在深圳那边上大学,就说他的室友,从郊区,每周就坐公交去市区,等好几个小时,就为了说脱口秀,说完回宿舍都已经半夜了。

我发现年轻人越来越想说,不管目的是啥,不管是为了走向专业,想要成名,总有这么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途径, 可以站在舞台被那么多人听到,总归是一个好事情。好像各个大学也有越来越多的脱口秀社团成立。

TO:你在节目里跟哪个嘉宾关系特好?

跟我们组的人关系都挺好的,弹壳、马思纯、阎鹤翔、大张伟。弹壳特别特别有江湖义气,阎鹤翔特别懂创作——我去北京去出差,还找他,我俩聊内容聊创作,一直聊,聊到半夜三、四点钟……他脱口秀说得也非常好,因为基本功扎实,练相声出身嘛,说了十几年,发音吐字板是板眼是眼,而且他对节奏,包括对喜剧的理解,都非常非常到位。

TO:那你觉得让你说相声你能说成什么样儿?

肯定一塌糊涂呀,因为没有基本功呀。实话实说为什么年轻人会想要去说脱口秀,因为它看似门槛是低的。相声你没个5年8年工夫下不来。

TO:作为马思纯的崇拜对象,你现场跟她相处的感受如何?大家都知道马思纯是你的大粉丝。

她人特别好。精神状态也比之前要好很多,人家其实没必要上我们节目的,就是人家生病的时候看了我们的节目,然后过来表达感谢的,她本人真的超真诚又可爱。

TO:你有没有一种感觉,比如说在《吐槽大会》里,大家都吐槽她借了周冬雨的光,我看了之后挺不舒服的,因为我觉得她也是值得影后的,但是大家似乎都众口一词这样去吐槽,当然还有网友。

是的,她自己描述之前看不得一个负面评价,整个心态就是崩的,现在从容多了。所以说我觉得这可能也是 喜剧带给人的转变,也是喜剧的力量。

TO:你有没有最满意的一场演出?堪称完美的那种。

其实线上线下很不一样——大剧场的那种演出,演完之后效果好,你会非常非常开心,因为你同时逗笑了1000来号人。我们去年12月在文化广场演的那场是2000人,发挥还行,把他们全逗笑了,带来的那种兴奋感,我还挺满足的。线下演出压力会更大——它也是一个非常即时的反馈,好笑,大家就笑了,不好笑,就尴尬了,10分钟冷在台上你会就跟死了一样。

TO:你写一个脱口秀稿子,一般需要多久?

主要看截止日期。还差10天就10天,还差2天就2天,没有什么拖稿, 上台就是截止日期——交稿日期已经约束不了我们了,上台就是最后一刹那。上期的稿子我一直写到了上台前半个小时——都是给逼出来的,但是我基本上也可以没日没夜不睡觉的去写稿,就是希望东西拿出来之后,署了我的名,能对得起观众,不想让水平有什么起伏。

TO:那你最长时间不睡觉是多久?

两天吧。但这东西完全没必要炫耀,一这就是你的工作,二就是人家前面给你时间了,你自己没完成——但是我是坚信 一直到最后还是有可能性,还是能改还是能写,即使最后一小时,能多改出来一个就多改出来一个,能改出来俩就更好,其实就这么一个心态。

TO:那你从2018年做到现在,会觉得你越写越顺吗?

不会。而且你一旦写顺了之后,你就要打破这种顺, 一定要把所有的套路,所有的预期,全都抛弃掉,然后一遍一遍打碎自己,这样子才能跳出观众的预期和想象。然后再出一些新的东西,要不你就等于是完蛋了,对吧?

TO:——就是不想出像行活儿一样的东西,必须要突破自己。

就是这样的。比如说我去看那些优秀的文艺工作者,电影也好,书也好——都是一样的,天才很少, 大部分人只能不断辛勤工作,不断打破预期——比如说张艺谋、李安导演,他们都自己说自己不是天才,但他们就是靠努力,靠推翻自己,靠没日没夜的工作,才能保持在一个水准之上,然后他们又不断去尝试新的东西。

TO:其实很多挺喜欢你的人,还蛮喜欢你的上气不接下气“喘”的风格,因为觉得辨识度都还挺高的,而且非常可爱。

现在其实已经没啥问题了。还有吗?可能非常非常轻微了吧。

TO:你想改掉它吗?

没有想改掉它。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首先得让观众听得舒服——当然你可以有个人特色,但你不能让大部分观众听着烦,那你后面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所以说 你得找一个舒服的度,然后再去找符合自己的表演方式。

图 / “笑果工厂”微信公众号

TO:你平时会是那种随便聊聊天就爆金句的人吗?

不是。 我不会和不熟的人表达什么观点,或者说过多的话。

TO:你也会比较关注社会议题吗。

当然了。作为一个大众——大众就是我们,我们就是大众。所以说,有时候讨论(社会议题)其实一方面是想要去表达观点,一方面也会反过来校验自己的各种价值观,同时警醒自己——其实 很多时候突然跟朋友产生意见分歧,也是可以掰扯讨论出结果的,说服别人,抑或是反思自己。

TO:我们聊聊脱口秀的尺度还有道德问题,“道德”加引号,因为现在我们的公共舆论场大家都不太敢说话,尤其是公众人物。

我觉得其实 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用脱口秀讨论的,其实都可以讨论。

但电视上的5分钟脱口秀它讨论不清楚——这个事情是要坐下来,大家哪怕是个访谈,或者像今天我们这样的交谈,聊半小时一小时三个小时,把这个事情就说清楚——你5分钟一个东西说完了就说完了,它没有一个来回的过程。

当然了,我们以《脱口秀大会》这种形式,比如说5分钟一个卡断,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人,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段子,但其实我们可能需要用60分钟,才能去讲清楚一个稍微带点所谓哲学或者是人生观的事情,5分钟根本讨论不清楚——如果有些事情讨论不清楚,又很宏大,然后又会引发歧义,就比较尴尬了。

TO:在大家的想象中你们好像收入已经挺不错了,甚至某些人是不是都财务自由了,是这样吗?所以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行业,对吗。

我跟建国经常会聊——我们希望自己 时刻能保持清醒,其实也是时刻都会有德不配位的想法。我凭什么,我何德何能可以受到大家喜欢。 所以我们也希望尽量把这个事情给踩踏实了,否则你可能会把一个好好的行业,或者说本来是一个可以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价值的一个行业,迅速做大,又迅速做回低谷——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只要市场流动性好,就会蓬勃发展,怕的是市场不流动,一潭死水,你吸引不到人,这个行业就毁了。

我清楚记得那些老前辈跟我讲,在我说脱口秀之前的一两年,非常惨,全凭兴趣,讲完拿200块钱,或者给你两张票——这种状态不可能吸引年轻人进来,或者说不可能吸引高水平的人,对吧?你首先得喜欢这个事情,愿意全心投入,从收入上也能有所保障,才会有更多的人来这个行业,行业才会有更壮大的未来。

图 / “笑果工厂”微信公众号

TO:之前我们的年轻人普遍会有一个“刻板印象”标签,就是不太爱表达。脱口秀这么火,是不是可以影响他们积极去表达,甚至让他去有幽默感。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已经挺爱表达了。你去看那些短视频网站,每个人都爱展示自己。 现在这些年轻人,男男女女都又好看又阳光的,会越来越好的。年轻人们总是在茁壮成长的,让时间来赋予和改变一切。

TO:你当编剧最想给谁写稿子呢?

其实我特别想给罗老师写稿,老罗。

TO:我们是一个来自北京的生活方式媒体,想问下你第一次去北京是什么时候?

7岁。当时去天安门看升旗,还去了长城。现在对北京的印象就是“城市”——我觉得现在城市之间已经长得非常像了,越来越趋同。没办法,世界别的城市也是这样的。

TO:那你喜欢去逛北京的胡同吗?胡同还是北京的特色。

我会去,如果能看见大爷在胡同下象棋,我就会在旁边悄悄看一会儿。胡同真特别好, 希望我们能保留更多的胡同,让每个城市都长得不一样。

图 / “笑果工厂”微信公众号

TO:吃过什么特别的北京小吃吗?

我最想吃的是北京的小笼包——就是类似于满大街都是的杭州小笼包,就是那种,其实根本不是北京的。但很奇怪,上海就吃不到。北京的杭州小笼包跟我小时候在老家大庆吃的一样,面是那种松软的。所以一去北京我就吃。

TO:你在大庆待到几岁?

15岁。大庆应该是黑龙江条件最好的。半个城都是油田职工,福利太好了。我记得从小家里肥皂、洗衣粉全是发的——冬天还发衣服,平时吃水果也是发的,供暖都是企业供暖,发了工资基本就攒着。油田职工是非常非常骄傲的,下岗潮呀这些,跟我们就没啥太大的关系——当时我们没那么苦,所以上次我去东北巡演,其实有很多东西是震撼的,就是因为我小的时候没经历过那些。大庆那时几乎没什么二人转,我爸妈也不看。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可以买断工龄,给一大笔钱,可能是10万20万块样子,换做别的地方可能会觉得一下岗天都塌下来了,但我们大庆人,拿上这笔钱直接就去买貂了。

TO:太幸福了。那你觉得上海跟北京有什么不同?

我对北京不是很了解,所以没法评价。但我觉得上海是一个特别平和一个特别讲理的地方,特别舒服——不管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只要你讲规则,你在这个城市就一定会有尊严——陈丹青之前讲,他去国外最大的印象,就是每个人都长了一张没挨过欺负的脸。我在上海看很多人好像都是。大家普遍都很体面,没有戾气。

TO:你妈妈最近在股市的表现怎么样?

已经说服了让他们只买带有锁定期的基金。锁定期就是三年之内你不能卖,你看个数可以——这招儿比较好。

TO: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悲悯吗?

我自己说自己悲悯,好像也不太合适,但我是看不得人受苦。

我能理解全人类,然后我相信做作品,无论做文字做节目,做任何一个东西吧,善良肯定是首要的, 没有善良,所有的事情就不成立——衍生出来的东西也全都是歪的。

所以说这是一个基础,就是一个基础。

创作不易,拜托鼓励。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还不错,

欢迎转发,欢迎留言

也不妨点亮在看,别吝啬点赞哦。

编辑 / 温特

采访、文 / 李幸菲

协助 / 泽山

或许你还想看

TO世界 | 穿越花海,开往春天的列车即将进站

一个艺术家的周末48小时:不只有798

一周好玩|即将到来的小长假,你有安排了吗

收藏

举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A8vgXgBrsvY2_Uu-7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