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老农耕牛舌头被割,为何包拯让他宰牛卖肉?凶手结局如何?

2022-04-19   百晓生侃历史

原标题:北宋一老农耕牛舌头被割,为何包拯让他宰牛卖肉?凶手结局如何?

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几乎都有人能够名垂青史,他们的人物事迹为后人所赞颂,民间地区甚至将他们神化,后世之人将其视为神明来供奉。今天要说的这位也是如此,他的名字大家都不会陌生,他就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现如今有关包拯的影视剧作品有很多,在影片中他断案如神,敢于得罪权贵,为黎民百姓伸张正义。包拯既是忠臣良将的化身,也是智慧的代表。

古代科技并不发达,那时候断案基本上都靠人证和物证,官府捉拿罪犯也非常棘手,所以经常有冤假错案发生。在现如今的影视剧的影响下,包拯全然成为了一名“神探”,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审理案子也非常厉害。不仅如此,武周时期的狄仁杰也成了“神探”的化身,古代人真的有如此厉害吗?在条件非常简陋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破案找出幕后凶手的呢?

根据史书记载,包拯出知天长县期间,曾不费吹灰之力就破了一桩“牛舌案”,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有一天,衙门突然来了一位老农报案,他状告歹徒将他家的耕牛舌头给割了,请求官府能够立马捉拿罪犯。古代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耕牛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所以有的朝代是不允许个人私自宰杀耕牛的,否则触犯法律要被严惩。

老农之所以第一时间前去衙门报案,找出幕后凶手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是他担不起这样的罪名,牛舌头被割后基本上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如果找不出凶手,按照宋朝的法律是要受到严惩的。《宋刑统》中明确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可见私自宰杀耕牛是重罪。

由于当时没有人证物证,想要找到凶手如同大海捞针一样。包拯得知此事后,对案件进行了分析,他并没有直接派人前去勘察现场,而是直接让老农回家宰牛卖肉,并告知:“小偷定来自首!”照理说,案件发生后应该派人前去现场查看情况,可包拯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既然没有人证物证,那去现场也没有任何作用。

从歹徒的作案手法来看,割牛舌并没有钱财可图,如果他真的是想盗取钱财,完全可以将耕牛偷走宰杀。由此推断这肯定是冤家的报复行为,割牛舌只是为了让牛死亡,从而让官府来给老农定罪。如果派人前去现场,很可能会打草惊蛇,倒不如顺水推舟,让歹徒自报家门。

既然是有人为报复而割牛舌,那此人肯定是希望看到老农被官府缉拿的。包拯刻意让老农回去宰牛卖肉,就是为了引出这个人。歹徒若看到老农在家中宰牛卖肉,欲加其罪,他肯定会兴冲冲地前去官府首告。果不其然,这个割牛舌的小偷真的主动去官府报案,他还想着能让官府赶紧将老农捉拿归案,没想到自己是中了圈套。

包拯洞察人性,他深知歹徒是不愿放过老农的,所以让老农回家宰牛卖肉。这个案件也可以看出包拯的确是办案的能手,他并没有以常规的思维去办案,而是对案件进行认真分析,在没有人证物证的情况下,能够破此疑案,真的令人佩服不已。事后老农也免于惩处,歹徒也成功被抓,包拯也因此成为百姓眼中的“神探”。可能如今的很多影视剧对古人的事迹过于夸大,但历史上的确也有很多疑案被他们所破获,只不过艺术高于生活。

包拯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清廉官员的代表,他的很多事迹的确非常出彩。包拯为官期间也真的破获过不少疑案,这也让民间地区更加崇拜他。对此,大家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