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到万家》里宏大叙事下的精微人物,是春羽制作给观众的定心丸

2022-07-19     第一制片人

原标题:《幸福到万家》里宏大叙事下的精微人物,是春羽制作给观众的定心丸

2022年7月19日刊总第27579

近期,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黄金档,并于优酷同步播出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幸福到万家》让观众体会到了什么叫“过山车”般的感受。随着剧情和人物命运的不断展开,观众们先后体会着“气死”、“上头”、“解气”、“感动”、“过瘾”、“泪目”等强烈的追剧情绪。

诸如“取消婚闹”、“退彩礼”、“王友德窝里横”、“亲家见面”等剧中的情节点,也成为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争相讨论的话题。甚至有人因为猜测后续剧情和编写大结局而被网友怒怼为剧透。由此可见,观众们普遍认可了该剧的真实感,与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共情。

《幸福到万家》是继豆瓣评分高达9.0分的《功勋》之后,又一部由春羽影视主投、主控并制作、发行的电视剧。该剧可谓是聚光灯下诞生,被人拿着放大镜看着长大的孩子。

无论是开机还是杀青,都曾冲上微博的热搜;无论是优酷预约量破纪录,还是开播后收视率蝉联榜首,都被业界看作是正常现象。因为在著名导演郑晓龙、资深制片人曹平的创立和带领下,“春羽制作”已经成为了业内外高度认可的一块新的金字招牌。

从家国大业到乡村振兴,春羽影视总能把宏大叙事完成得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这其中,人物的精微塑造,是其避免枯燥、消解断层、吸引观众、引发共情的秘密所在。剧中无论戏份的多寡,每个角色都被主创精微化到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心理活动等深层真实。

人物设定的饱满立体、群像性格的丰富多元、行为逻辑的自然合辙,既构筑了《幸福到万家》诸多具体情节的根基,又在拔高抽象立意的时候自带锋芒。

尽管本剧不营造对立,不放大冲突,但以精微化的人物来展现乡村振兴进程中传统观念与现代法治的碰撞,显然更为观众所接受,也更能把道理讲到观众心里去。

核心人物的精微:

时代性、地域性、成长轨迹

纵观全剧,最有戏的是这三个人:何幸福、万善堂万支书,以及何幸福的老公王庆来。因为在这三个角色身上,有更加鲜明和厚重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他们的成长轨迹,也与该剧展现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明建设的主题紧密相扣。

《幸福到万家》的故事开篇为2009年,这个时代不仅体现在场景和道具的准确还原上,也体现在所有登场角色的言行举止上。在这个年代,法律意识在不同的人身上,觉醒的程度有很大不同。何幸福,恰好成为了已觉醒者(以庆志、幸运等进城读大学的年轻人为代表)和未觉醒者(以万支书父子,幸福公婆为代表)之间的桥梁。只不过这个桥梁,是以冲突为外在形式的。

郑晓龙导演特别擅长展现出时代和环境给角色带来的“约束”。他的作品里,即便再光芒万丈的主人公,也被他/她生活的时代和环境所约束着。

何幸福,在剧集初期虽然执拗地找人要各种说法,但她的这种行为明显是源于对公平公正的原始渴求。这个时代的幸福,法律意识的觉醒还不如她妹妹幸运。她能够在万家庄里这么跳脱,也是因为她是外村嫁过来的媳妇。相对原始的“要说法”行为,非常准确地体现了幸福在此时此地的“约束”。

人物是一部电视剧的基础,剧情和故事其实就是人物的成长轨迹。何幸福的成长轨迹,在剧中被勾勒得非常细致。闹婚事件的解决,是以万支书发公告取消婚闹习俗做结的。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不是法律解决方案。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幸福尝到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甜头”,法律意识得以萌发。当她面对亚妮这种更现代化的思维时,也还是有点儿招架不住的。

在被迫离开万家庄进城打工,并结识关涛律师,成为律师事务所员工后,幸福的法律意识才快速成长,明白了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明白了法律不仅惩罚人还约束人,明白了用法律保护权益的方法等等。以至于后来幸福拿着秀玉所签的保密协议找到关涛时,关涛让她先凭直觉说说看法。很显然,关涛知道这时候的幸福已经有了足够的法律意识。

何幸福有着始终如一的信念,那就是凡事都要对得起公平公正的良心。在这个不变的内心外层,是时代和地域的变迁所带来的成长,体现在言行、态度、选择上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被人所理解和信赖。

与何幸福一样,万支书和王庆来也是通篇铺设了鲜明成长轨迹的角色。他们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环境里,有着心理状态和言行举止上的显著不同。只是他们的成长脚步,慢于何幸福,还有一定的被动性。

万支书虽然被万家庄所有人所敬重,但他对万家庄的管理,依然是大家长式的以人情为主。在剧集的前半段里,万支书最爱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万家庄的事,万家庄人自己解决。”这是一句非常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话。在那个时代,大部分村的村支书,差不多都是这个态度。

即便万家庄的富裕程度,在全省一万多个自然村里能够排到第二,也不能否认万支书法律意识不高的事实。这也是《幸福到万家》很早就点出的一个主题:经济建设不是乡村振兴的唯一目标,富裕也不是终点。在物质文明之上,还有精神文明、法治文明、生态文明等诸多课题等待中国人去完成。

主创非常生动地描写出万支书被动觉醒法律意识的过程,与幸福的主动觉醒形成对照关系。他最早建立法律意识,是因为对法律的惩罚功能感到恐惧。在剧情推进到冒名顶替事件、水污染案时,万支书法律意识的觉醒已经相当到位。他已经不再心存侥幸,不再试图以人情去代替法律。他更意识到,只有法律意识觉醒程度最高的何幸福,才是接替自己成为万家庄领路人的最佳人选。

王庆来在本剧里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里并不为观众所喜爱。究其原因,在于他身上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里,有相当大比重是以负面形式出现的。他的成长轨迹不仅滞后于何幸福,而且充满了磕磕绊绊。可庆来却是《幸福到万家》的叙事能够宏大能够全面的关键。如果说何幸福代表的是个体法律意识的觉醒,那么庆来代表的则是集体法律意识的觉醒。

庆来并不是一个擅于反思和自己拿主意的人,大部分时间都以别人的建议为重。这就带出了非常浓重的集体意识。正是因为这点,庆来在城里的生活可谓处处不如意。他进入了新的环境,却迟迟无法做出改变,也反思不到自己碰壁的原因。

然而,庆来果真没有成长吗?也不是。在得知秀玉被传美顶替上大学后,庆来表示如果是以前,会和庆来妈一样的想法,但在律所工作一段时间后,看到很多有权有势的人也会输官司后,想法就改变了。

庆来竟然说出了“万家不能比法大”的话。这让人们看到,虽然集体意识里的法律意识觉醒不会像个体那样因为某个契机而突飞猛进,但会呈现出一种“浸染”状态。也就是说随着个体觉醒的数量增多,集体的觉醒就会紧跟着到来。

重要人物的精微:

推动成长、对照作用、缺席时光的雕刻

由于足够真实鲜活,所以《幸福到万家》里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不止于何幸福、万善堂、王庆来三个人。比如人格魅力爆棚的关涛律师、何幸福的妹妹何幸运、总是成为戏剧冲突导火索的万传家,以及经常“干饭”的小门小户老王一家人,也都收获了观众的喜爱。

这些角色的精微化塑造,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三大成长人物的推动,形成多组对照关系,以及缺席的时光在他们身上留下的雕刻,为剧集提炼主题提供了足够多元的群像样本,完成了对现实的全面观照。

关律师相当于是主创设立的一个法律意识觉醒的标杆,可能算得上全剧唯一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他对何幸福人物成长的推动力度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关律师也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判断乡村法治建设发展的视角。关律师第一次见万书记后的感叹:“他竟然不太懂法”。可见,基层法律意识的觉醒程度之低,是超出关律师预想的。关律师的法律正义,是在不断与农村人接触,不断实践中完善起来的。

当正义感十足的关律师参与到农村的诉讼案件中来,观众可以体会到无论是完全走司法程序,还是庭外和解,在法律意识觉醒不足的时代,都无法实现最理想的和谐。只有法律成为一种普遍的广泛的思维方式,关律师的理想才能得以实现。

幸运和秀玉以受害人的身份形成了一组强烈的对照。幸运是故事里最早显露出法律意识觉醒的人物。正因如此,和幸福、秀玉她们对法律的第一渴求是“要说法”不同。

幸运可以接受法律的另一个功能,就是作为谈判资本,通过协商来获取最大化的经济赔偿。幸运的做法不能说有错,因为这毕竟是现代社会上人们常做的选择。作为一部现实题材剧集,自然不能无视。

秀玉则始终保持着最本真单纯的心,家里前前后后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但凡秀玉发表意见,都是最直言快语的心里话。她对家人的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现下的考量,始终充满了朴素质感。这两个人的对照关系,不仅丰富了剧集的现实关照,而且还投射出当下新一代女性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追求独立的时代诉求。

把很多观众气到上火的万传家,表面上看起到的是引发冲突的戏剧功能,实际上其个人故事也是非常之丰富,角色形象非常之饱满。和其他角色不同,万传家的很多个人故事是“缺席”的。他的童年没有演,他运营万家集团没有演,幸福和庆来进城的那几年他在做什么也没有演。可是,通过主创精微到语气、表情、台词、动作等细节表现后,这些缺席时光在万传家身上留下的雕刻,刀刀可见。

万传家顶着“传家”这样一个饱含期望的名字,在家里和他爸万支书说起话来却有点儿没大没小。观众很容易感受到,这个孩子之前一定是在父亲巨大的身影下,压抑着叛逆长大。他对除了父亲之外的所有人都嚣张跋扈,办起事说起话来无所顾忌,从来就没有耐心听任何人把话说完。这些都是因为他内心对成功和认可极度渴望,于是才会经常对别人的指责和质问一点就炸。

他也许没有幸福那样的主动成长,但时光依然会给他雕刻。我们看到幸福和庆来回乡后,隔了数年再登场的万传家,虽然本性没改,但在请求幸运以律师的身份和拖欠货款的客户吃饭时,言语和态度上、方式和方法上都和之前有了不少转变。可以看出,这几年全权负责保健品厂的运营,给予万传家的心性不小的历练。这让万传家作为一个人物饱满立体,而不是沦为一个反派。

次要人物的精微:

社会代表性、提前铺垫

在一些诸如庆志未婚妻一家、韩主任、莫经理、万传美等次要人物的精微塑造上,春羽影视一方面重点抓住其社会代表性,让群像进一步多元化,另一方面会在人物到来前进行铺垫,让人物的融入度更高,观众的沉浸感更强。

这些角色身上都有比较鲜明的社会标签。主创在这些标签之下,让他们代表的范围再缩小一点儿,也就是去代表大标签下的一类人。

比如亚妮爸爸的社会标签是处级领导,但他重点呈现的不是所有处级领导都有的那些风貌,而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处级领导,是一个被穷亲戚不厌其烦地打扰以至于不敢掌握实权的处级领导。这种处级领导是该社会标签下的一部分。主创抓住这些特征来塑造,就令他和其它剧集里拥有相同标签的角色有了差异化,拥有了自己的个性和魅力。

韩主任、莫经理等角色,并不是时刻参与剧情的,只是在某个事件里参与。主创对这些角色的态度并非“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韩主任第一次登场的时候,就已经“性情中人”了;莫经理第一次登场给万支书汇报工作,就已经虚头巴脑了。他们所参与的剧情还没展开,就先用台词和动作把性格给立住了,从而在后期搞出事情来,观众也觉得有水到渠成之感。

比较妙的一个提前铺垫,是万传美。她是以不登场来实现的登场。现在观众都知道万传美顶替了秀玉上大学的名额,于是没脸回万家庄。回想一下,其实早在剧集的初期,“传美”这个名字就已经数次出现在万支书的口中。就是这种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情况,为她后来的剧情做了最好的铺垫。

人物,是影视作品最重要的载体,既可以把抽象的主题附着在具体的故事里,又可以从具体的事件里升华出抽象的思考。

春羽影视通过《幸福到万家》,让人们看到精微化的人物,可以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构建起象征的桥梁。

“幸福”是一个角色,也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万家”是一个村子,也是所有集体的代言。从人物性格的丰满到行为逻辑的严密,春羽制作给观众吃下的是一颗定心丸,给观众交出的是宏大叙事的满分答卷。

另据悉,由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由春羽影视出品制作,书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电视剧《侦察英雄》即将开机。

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坚持讲好故事、打造精品、做好内容,春羽影视已然成为现实题材创作领域的引领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8e11de744f908ba1dbb25e4d4e808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