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女人”不能拥有欲望
“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只不过,我是个女人而已。”
前几天,电视剧《安家》再爆金句,冲上了热搜。
剧中的女配角张乘乘为了买二套房与丈夫假离婚,之后出轨,这句台词是她无力的自我辩解。
无数人吐槽张乘乘的三观,却没有人质疑前半句台词:“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几乎默认了出轨是“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甚至默许男人们将这句话作为合理的辩解。
然而当角色转换,一个离婚事件是由妻子出轨造成,大家就会如同鲨鱼嗅到鲜血般,惊奇地纷纷上前围观批判。
从婚姻的契约层面来说,出轨自然是背叛。
但面对男女出轨的不同态度,却也揭示了女性依旧被视为“他者”——她是女儿,是妻子,是孩子的母亲,却独独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存在一个人的基本欲望。
出轨是一个人欲望的极端体现,而那些合理的日常真实欲望与需求,则因女性身份而被忽视和压抑,不被主流文化所承认。
2、没谈过恋爱的女孩才能被爱情拯救?
女性的欲望是如何被掩埋的呢?
很多人以为女性在婚恋中承受的苦难,要从婚后正式拉开序章,而婚前,女人则扮演着具有主导权的一方。
实际上,针对女性的“灭人欲”式洗脑,早就无孔不入。
在近些年流行的女性向网络小说中,“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故事套路屡见不鲜,小说女主角的人设基本千篇一律,她不仅善良纯洁,还必须没有恋爱经历。
仿佛恋爱经历越多就越会折损女性自身的价值,只有从精神到身体上完全“被净化的女人”才有资格获得这种中彩票式的爱情的青睐。
而这些小说的写作者,基本都是女性。
这说明比起外在明晃晃的性别压迫,更可怕的是,女性已经将这份不公平的道德审视内化为自我行为标准。
她们将这种错误的价值观输出给心智不成熟的青春期女孩,让人信以为真。
实际上,一个有丰富内涵和成熟人格的男性,择偶标准根本不可能如此简单粗暴。这种对男性择偶观狭隘的观念,俨然还停留在解放前。
也许会有人说,这种老套的故事早就不再流行,我们的流行文化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
然而,在最近热播的姐弟恋题材电视剧——《下一站是幸福》中,剧设看似在鼓励女性大胆追求真爱,然而女主角的设定,却依旧是“被净化的女人”。32岁的她,美貌与智慧并存,却没有谈过一次恋爱,甚至不存在追求者。
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一些各方面都极其优秀,却没有恋爱过的大龄女孩。而这位女主角,连一位暧昧对象都不曾拥有,却瞬间在32岁这年绽开了两朵优质桃花?
剧中虽然对这种牵强的现象做出了解释,却依旧让人感到别扭。好似周围人的推波助澜,命运的无常捉弄,都是苦心孤诣地为了成全女主角的极端情况,好让她等小十岁的90后弟弟长大。
这样不合常理的设定,依旧验证了社会的默认观念:只有那些活在真空气泡里,与异性自动隔离的女孩,才有资格最终获得幸福。
而那些有过多次恋爱经验的女孩,一般只能沦为剧中的心机女配。
反观韩国去年的大女主戏《请输入关键词:www》,同样是相差十岁的姐弟恋模式,编剧没有为女主角安排一键通关模式,也没有要求女主角苦苦挨过男主角没有出现的空白期。
女主角从大学时期至今有多个交往对象,其中有优质对象,也有渣男。
这才是女性该有的相对健康的情感状态。
主流文化不断渲染这些“命中注定的爱情”的结果是什么呢?
太多的女孩见一个爱一个,为每一段爱情奋不顾身,在尚未懂得分辨对方是否值得相伴一生的时候,就懵懵懂懂地进入了婚姻,最后以悲剧收场。
有更多的女孩相信爱情总有一天会如同奇迹般降临,坐等天赐良缘,到最后尚未有过恋爱经验,就被逼进了相亲的修罗场,到最后选择条件看起来差不多的对象,将就余生。
什么是真爱?
真爱本质上是一个概率问题。我们要在茫茫人群中寻找适合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来往的人的基数越大,我们遇见对方的概率就越大。
而主流的婚恋文化,让很多人误以为自己有一击必中的本事。
3、你也是那个下班不愿意回家的女人吗?
女性总是被认为热爱家庭生活,而男人总是扮演逃离者的角色。
这是一种看似赞美女性,实则打压女性个人特质的社会性的偏见。
这种偏见无疑对女性更加苛刻,而对男性更加宽容。
无数影视片段中,中年男人总是会在家门口停驻徘徊,只为了享受宝贵的独处时间。甚至许多汽车广告都会用停车熄火后,车里五分钟的概念,来吸引男性顾客购买汽车。
而女性在这些场景中,不是扮演善解人意的妻子默默替对方照顾好大后方,就是抱怨男人不顾家的烦人精,似乎女性完全不存在独处的需求。
然而实际上,面对哭闹的孩子,堆积的碗筷,女人比男人更想逃离家庭,渴望每天有五分钟能够暂时脱下妻子与母亲的身份。
在《生活大爆炸》的最后一季中,伯尼黛特宁愿上班也不愿意回家,回家之后还躲在花园的儿童屋里,从而避免照顾孩子和做家务。而她的丈夫霍华德知道她的行为,却体贴的并不戳破。
那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伯尼黛特愿意嫁给事业成就不如自己的丈夫,面对一个愿意做家庭主夫的男人,我也想喊出:“我养你啊!”
去年,大火的《82年生的金智英》《坡道上的家》等影视剧,都将目光聚焦在女性在婚姻中所承受的不公平的牺牲与付出,让“丧偶式婚姻”再次受到社会的关注。
但是,那些在家庭生活中受到伴侣照顾的女性,受到公平对待的女性,就一定热爱家庭生活吗?
将女性对婚姻的期待简单的设定为“希望老公帮忙做家务”,本质上还是将女性设定为婚姻中的承重方,抱怨老公也是出于让家庭良性运作的考虑。
然而有多少女人宁愿工作,也不愿意回家。有多少女人,曾经想扔掉对家庭的责任感,去追求诗和远方。
我们和男人一样,即使明面上看着没受什么委屈,也依旧觉得回家这件事让人压力很大。
而理由?
很简单,我们也渴望每天有独属于自己的时刻,不是职员、不是妻子、不是母亲,没有服从,没有责任,没有奉献,唯有“我”存在天地间,自由畅快地呼吸。
如果你也曾经有过这种“不负责任”的想法,不必因此自我批判,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女人和你一样,掩藏着这种真实欲望,表面上不动声色地扮演着完美妻子的角色。
4、直面欲望才能活出最真实的自我
被忽视、打压的女性欲望看起来无关紧要,实际上剥夺了女性的幸福感,让她们在模糊而茫然的痛苦面前,成为生活的被动一方。
如果一个人不去面对自己难以面对的东西,你很难成为自己,而只有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你才能处理好和其他人的亲密关系,在恋人、妻子或母亲等角色间与对方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良性互动。
实际上,作为人类,女人和男人拥有同样的欲望。
我们吵架疲惫时会沉默,喜欢独处,想要拥有自己的房间,也会偶尔在亲密关系中走神。
如果你有幸识别到自己和男人产生了同样的欲望,不必焦虑惶恐,从道德制高点上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
因为同样的情况下,男人根本不以为意。
男人不会因为谈过多次恋爱而担心自己会被未来的妻子嫌弃,不会因为今晚不想辅导孩子写作业而觉得自己是不称职的家长,不会因为不想参加家庭旅行而觉得自己没有家庭观念。
所以,当心动的感觉来袭,先约会试试再说。你的经历是你的珍宝,正因为体验过不同的爱情,你才变成一个懂爱又懂自己的人,你无需羞愧。也正因为经历了这么多,你仍旧灿烂纯真,你该为自己骄傲。
别再策划吃力不讨好的家庭旅行,大大方方地将孩子老公丢在家里,在短暂的独处中寻找难得的松快。
别再将自己的欲望隐匿在角落,人压抑自己的能量越少,用来好好生活的能量就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