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假动作”名场面大赏,还敢再假一点吗?

2023-10-09     旅行中的见闻

原标题:明星“假动作”名场面大赏,还敢再假一点吗?

前天,关晓彤又上热搜第一。

倒不是有了新作品,也不是和男友鹿晗闹啥情感瓜。

而是因为在出镜中“疑似假吃”。

质疑者揪住了一个点:

关晓彤的视频里只有咀嚼,没有吞咽的动作。

而且筷子上的饺子,还是完整的。

再加上推广的产品是植物肉,更是引起了局部网友的愤怒:

自己顿顿有肉,在这推广人造肉,丧不丧良心啊

随后工作室出来澄清是剪辑问题,并放出了原版视频。

但大众对关晓彤的态度,似乎并没有因为澄清而有所改观。

弄虚作假的锅,关晓彤不该背。

但“假吃”的风气,在身材焦虑泛滥的娱乐圈内,早已不是新鲜事。

此前鞠婧祎就因为一口面包嚼32下,引起广泛讨论。

今天肉叔来盘点一波,明星“假动作”名场面大赏。

01

最没成本的假动作,当然就是管住嘴。

首先,必须得请出“假吃鼻祖”——

当年在《云中歌》里,北鼻老师就开创了“借位假吃”大法:

乍一看仿佛吃到了。

仔细瞧,筷子上的食物纹丝没动过。

这嘴演得好

《向往的生活》里,又贡献出了神演技:

论偶像剧女猪脚如何优雅吃爆米花。

其他人砸吧嘴的全套动作都被如实记录在案,吃相也很接地气。

但到了北鼻老师这儿:

柔光十级的梦幻滤镜,加一个往嘴里送空气的动作。

到底吃没吃,天知地知,北鼻和摄像大哥知。

试看课程到此结束。

北鼻老师“吃不胖”的秘诀,你们学到了吗?

无独有偶。

欧阳娜娜也在自己的vlog中,来了一出经典教学:

空口鉴果汁。

视频里,她尝试了两次,嘴唇都在果汁的水平线以上。

却还闭眼假装细细品味了一番:是真的很好喝!

别笑。

这已经算是鹿小葵的演技高光时刻了吧……

演艺圈在逃女演员都这么拼,小爱豆也绝不认输:

打太极式吃雪糕。

某综艺里,王子异拿了根雪糕,闻一闻舔一舔,转悠半天就是不往嘴里送。

这推拿功夫了得,咏春拳的“掰饼学”也得甘拜下风。

新人也不甘落后:

送嘴里就代表我吃了。

张嘉元在出镜中,回了趟假东北老家:

夹起最爱的锅包肉,等等,好像哪里不对劲……

表情逐渐凝固,微笑抿唇扒拉筷子三件套。

不行!鼓起勇气try again!

尝了一口,嗯……

脸上再次浮现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笑容。

是得有多嫌弃

不难为秀人弟弟了,看得出来是真的很难吃……

先别笑,肉叔替这些明星拟回应一下:

虽然我是假吃,但我可是真吃货,哎我就是玩儿~

如果说。

假吃假喝,还能用“明星保持形象”勉强解释过去。

那下面这些作假,还能有什么借口——

02

放在过去,检验明星人气的标准是啥?

作品质量硬,收视率高。

但放在偶像通货膨胀的内娱,这些检验人气的标准已经是过去式了。

假数据。

这样的机器人复制式赞美:

这样的控评:

经常网上冲浪的胖友一定不陌生。

但影响最大的数据造假事件,还得说到吴亦凡。

18年吴亦凡发了张新专辑《Antares》,登上了国外itunes榜首。

什么概念?

排在他后面的,是同时发新专辑的A妹和lady gaga。

当天国内热搜就同步了喜讯,但很可惜——

这并非歌曲的影响力,而是一次大型粉丝刷榜行为。

iTunes把吴亦凡歌曲的异常数据清除之后,他一下子降至100名开外。

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水军”上了外网的热搜。

还遭到了国外网友的群嘲:

数据造假都是常规操作了,还有——

假收视率。

嗯?这也能造假?

以推广费换取收视率这事儿,早已屡见不鲜。

2018年东方卫视一档名为《青春同学会》的综艺,请来了徐帆、陈赫、郑恺、江珊等明星。

上线仅半个月,节目的收视率好到爆:

部分地区的收视率涨幅大增。

长沙地区收视率一周内从0.1涨到了2.1,涨幅高达1433.33%。

节目真有这么火?

那为啥离开播快三年了,豆瓣至今都没开分?

这种“看似火了”的背后。

是极力用数据填补掩盖的“真糊”。

放在如今的内娱来看。

检验人气的标准到底是啥?

来接机的人挤不挤?杂志卖得多不多?接的策划够不够大牌?

别忘了,就连接机也可以造假。

明码标价雇人,充排面。

世风日下。

如今的娱乐圈,“含星量”越来越低。

拼榜单、拼流量到最后。

你们喜欢的,到底是这个真实的明星本人?

还是这堆虚假的数据载体?

当流量池稳定以后,进而衍生了一种更加高阶的“假动作”。

但,它的要求也极高:

明星的咖位不能小,还要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大众购买的能力——

假代言。

天价代言费的背后,高回报和高风险并存。

比如前几天,因虚假代言而被拱上了风口浪尖的女明星。

她代言的某奶茶品牌携7亿加盟费跑路,被相关机构调查。

而作为代言人的她,自然也难辞其咎。

事发后,女明星发表了道歉声明。

但舆论并没有平息,评论下的最高赞反而是:

一个道歉就够了吗?

国际章也在这上面栽过跟头。

章子怡曾经代言过一款叫做小仙炖的燕窝,甚至在自己二胎时还极力推荐:

产品创始人的专业和真实打动了我,所以我决定投资它。

但最重要的质量问题?无人在意。

后来经过查证,生产燕窝的公司存在11项违法事实,涉嫌虚假宣传。

曾经章子怡的全力担保就像个笑话,打脸打得生疼。

刘诗诗也曾给某微商品牌代言过洗发水。

冲着明星效应去的消费者反倒背了锅:

就洗了个头,怎么好好地就秃了?

更别提那么多打着“明星爱用的平价好物”,实际上完全没试用过的软广。

粉丝们,可长点儿心吧。

日薪208万的明星眼里的“便宜好货”,和普通人口中的平价。

那是一个量级吗?

这些“假动作”堆叠起来,贵圈生态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明星们利用自身的偶像光环,公然造假。

但后续又能通过数据和代言,“加固”头顶的光环。

他们投机取巧的背后,是野蛮生长的畸形怪圈——

在扰乱生态的假动作下,明星的人气和身价在不断涨停。

但敬业程度却断崖式下滑,直到躺平,再躺平。

03

一个费解的现象:

如今内卷严重的当下,怎么就娱乐圈越卷门槛越低,要求越松?

“假动作”频繁的贵圈,折射出的是一种“假敬业”——

人生如戏,演技只在不需要的时刻出现。

至于业务水平的精进?

捞快钱的捷径遍地都是,何苦选择最艰难的那条路?

但。

他们常常忽略,风光背后大作的警铃——

如此唾手可得,当真高收益无风险?

当然不。

娱乐圈虽是个黄金地,但只认利益,不认人。

比如前段时间参加《我就是演员》被嘲的演员,盛一伦。

对他有印象的人,知道他曾凭《太子妃升职记》中冷酷霸总人设大火过一阵。

可这种偶然的蹿红还在持续吗?

在表演《香蜜》的一个片段时,从向爱人告白,到被爱人亲手杀死。

两个情绪起伏如此大的情节,他全程冷静得不行,完全一副扑克牌脸。

就这,还在李诚儒指点他的时候委屈落泪,当场失控:

我真的从来都不哭

我拍戏也没有哭过

作为演员的基本要领都没掌握,这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吗?

经引以为傲的皮囊,胶原蛋白正在流失。

演技更是面瘫如僵尸,没有丝毫长进。

即便经历过大火,也必然会落得个糊咖的下场。

再比如初代小鲜肉,鹿晗。

作为开辟了流量时代的明星,鹿晗当初有多火?

随随便便转发一条曼彻斯特联队球迷俱乐部的微博,就获得了1316万评论。

被吉尼斯官方认证打破“微博上最多评论的博文”世界纪录。

一张平平无奇在邮筒旁的照片,引发无数粉丝陆续打卡。

但和关晓彤公布恋情后,事业一落千丈。

看得出来。

30岁过后,他也不想继续吃小鲜肉的红利。

去年迷雾剧场的《在劫难逃》和评分8.0的《穿越火线》就是有力证明:

撇去恋爱绯闻,摆脱偶像光环,他也有成为实力派的潜质。

遗憾的是。

偶像捡起事业心,如今却已不是他的时代——

最近肉叔在网上看到的一组鹿晗的生图,免不得叹息。

身材还没走样,脸上有了发福的迹象。

和小鲜肉时期简直胖若两人。

甚至还有人发起“鹿晗和镜中保安谁更帅”的投票。

结果保安以显著优势取胜……

盛一伦和鹿晗,一个短暂地红过,一个顶流出道,现状唏嘘。

为何会走到今天这步?

他们踏上了比普通人更容易功成名就的一条捷径。

却没有与所得相匹配的回报,来呵护这份旁人眼里的“来之不易”。

说白了——

他们对职业的敬畏心,消失了。

贵圈大火靠命。

但这种突然蹿红,真的是门高收益无风险的致富经吗?

04

肉叔想起了《新阴阳魔界2》里的其中一集。

洁思敏是个糊到不行的卖唱歌手。

卖唱收入微薄,家人极力反对她放弃,干点正事。

直到一次意外,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变——

当红歌手夸她很会唱歌,随后送给她一枚金币。

刚把金币送给洁思敏,女明星转头就出了车祸,当场身亡。

为了祭奠喜欢的歌手,洁思敏在为她悼念的人群旁,弹奏起了自己的歌。

刚刚还沉浸在哀悼的低气压中的人群纷纷被吸引,围成了一圈。

她独特的嗓音招来了星探的注意,把她推荐给了一档知名音乐节目。

这档节目评判选手晋级的标准,就是看观众的掌声有多响亮。

当掌声分贝到达一定指数后,就会成功进入下一轮。

比赛中,洁思敏稳定发挥,所有观众情不自禁为她鼓掌,于是晋级也顺理成章。

洁思敏红了。

走在街头有路人请求合影纪念;在公园跑步被人认出,人们纷纷鼓掌。

但,尝到了走红的滋味的她,也开始飘了。

对着救人无数的医生姐姐大放厥词:

你只是医生

而我是个艺术家,从灵魂深处歌唱

直到下一次比赛的到来。

她唱了以往那首拿手的歌,刚唱了一句,底下就有稀稀拉拉的掌声开始响起。

但这躁动显然干扰了她的情绪,洁思敏在台上的状态逐渐糟糕起来:

先是弹错和弦,又是走音,最后干脆连副歌也忘了怎么唱。

可掌声并没有因为她的失误而终止,反而越来越疯狂。

掌声越响,她内心的焦灼就越盖过头。

直到她频频失误到无法再唱下去,但向下望去——

“掌声指数”爆表破了纪录。

所有人都面含笑容地起立鼓掌,仿佛在庆祝一位superstar的诞生。

越来越诡异的掌声,让她逐渐发现了一个厉害的事实:

人们为她鼓掌,并不是因为她唱得有多好。

而是因为那块歌手送给她的“万能金币”的诡异作用。

如果说,掌声过去带给她多少激励与仰望。

如今她收获的就是千百倍还击的焦虑与恐惧。

直到,它成为了一种诅咒——

开车的司机只要在电台里听到了她的歌,连方向盘都顾不上了,开始拍手鼓掌;

医院放这首歌时,正在开刀的医生放下了手术刀,开始鼓掌。

就连正在被开膛、处在生死一线的病人,也开始机械化地鼓起掌来。

金币赋予的掌声,成了一种诅咒与囚禁。

人们不知道自己为何鼓掌。

洁思敏在膨胀中迷失自我,也在过度关注中日益疯狂。

这枚万能金币——

不就是顶以保护伞的面貌,罩在明星头顶的偶像光环吗?

它盖过了明星本身存在的不完美与瑕疵。

也容忍了他们并不那么高明的小动作。

只是因为,背后那串魔力而又诅咒般的掌声。

但。

盖过表演的轰隆掌声,究竟是嘉奖,还是讽刺?

别忘了,这个故事最后细思极恐的结局——

金币辗转流落到了下一个普通人手里。

掌声与欢呼,却在她死去时依旧响起。

若不警惕走红背后的警告,任由掌声将自己高高托起。

那么。

频繁的假动作,注定成为陨落的……

“代表作”。

编辑:西雅图不想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747dba88a442a2b7f90302146da7c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