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走红的“冰中式”,比冰美式更能救这届社畜的精神状态

2024-07-10   VISTA看天下

第一批立志在工作以后,拿工资富养自己的年轻人已经全面溃败。

本想把自己宠成王子与公主,结果吃饭没规律、睡觉睡不饱,日出而作、日落不息,跟生物钟对线、与阎王爷碰杯的生活,让自己成为了班味持有者。

都说班味唯有辞职才能一劳永逸地去除,可明显后者实现起来无异于饮鸩止渴。

于是最近打工人身上的班味,逐渐修炼成了另一种状态。

01

上班超过两年的年轻人,

身上的班味已经进阶了

可以用一句话形容进阶版班味——“人看着还在,但其实已经走了一会了。”

进阶版班味很多时候无法通过肉眼判断,只有本人自己深夜躺在床上细嗅,才能闻见骨缝里透出的人模人样味儿、委曲求全味儿、疲惫麻木味儿。

记得一年前,“班味”这个词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时,网友见词纷纷相见恨晚,感叹:对对对,原来我身上的味道就叫这名!

起初,班味更强调一种被职场磋磨、苦苦适应的疲惫状态:

头发是乱糟糟的、眼睛是没光的、人是面无表情瘫在工位上的。

哪怕值夜班都不怕异常情况发生,因为没有哪个脏东西的怨气比一个晚上不睡觉还要上班的“牛马”更重。

一位护士朋友阿琴,有次值夜班的时候听到空无一人的楼道里传来异常的哒哒声音。

这情况放恐怖片里会让人毛骨悚然,但对一个班味满满的夜班护士来说,她第一反应想到是“是不是哪个病房的患者偷偷夜里遛弯了,还想躲着护士”。

按照她的说法,“没什么好怕,是人是鬼都抓来干活!”

via 电视剧《青年医生》

打工人的所有精致穿搭都被放进了衣柜深处,T恤与休闲裤最初只是承包了每一个工作日,等到周末提不起打扮或出门的兴趣,T恤、大裤衩还会固定为周末穿搭。

这要放以前,偶然在公司大门的反光处瞥见自己的倒霉样都得低下头,找个地方补补妆。

可现在,就算是照镜子,看见自己空洞的眼神和满是褶的裤子,都要谴责自己一句:

不行,今天穿的还是不够恶心,配不上我接到的烂活。

班味穿搭逐渐成为了刚走进职场的打工人标配,仿佛没有恶心穿搭就等于没上过班,微信不是傻瓜头像,就被同事认定为潜在的卷王。

然而随着这届年轻人的工作经验变多,虽说未必混成了完全如鱼得水的职场老油条,但多少已经摸出了一些适应工作的门路。

这种时候,年轻人身上的班味就已经发生了进阶,它未必仍旧以外形邋遢的直观方式存在,而是更隐蔽地把年轻人腌制成了“标准职场螺丝钉”。

有人开始习惯于职场套装,把自己外形收拾得更利索、看起来更能干、有资历。

但桌面上的一升装冰美式暗示着ta大脑已经有些麻木疲惫,得靠物理打鸡血来掩饰疲惫;

有的人用工位摆件替自己喊了一百次“我不想上班”,“禁止焦虑”的芭蕉树被薅秃了也不想扔、“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节“的手机壳被磨掉漆了也不换;

有人看起来工作与生活分离,下班绝不在班上多停留一分钟,但只有ta自己知道自己早就形成了行为惯性——

周末不上班的时候也会在上班的时间醒过来,下意识点开折叠群聊里的工作群,看看有没有与自己相关的新消息。

除非离职两个月,否则心里这根上班的“弦”会一直绷着,它不会断,不会消失,区别只是紧的程度不一样罢了。

02

年轻人去班味已经不用冰美式,

而选“冰中式”

“人只要上过一次班,这辈子就被确诊为‘牛马’。”

但其实,我们都不是自愿染上班味的。为了不让上班的自己过于狼狈,我们做了许多努力,随着班味进阶,年轻人去除班味的应对策略水涨船高。

刚染上班味的时候,有的人为了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用两个微信;有人抓着中午午休的时间,拿着外卖到附近的公园举办一场短暂的wild eat。

众所周知,上班让人压抑的不仅仅是工作内容,更多的是环境。

环境中弥漫的隐形压力让人透不过气,哪怕下班以后东西落单位,都不想回去拿。

所以下了班就想换个环境,去健身房练练二头弯举,跟健身搭子讨论动作,都比跟同事在背后骂领导有意思。

到家连着健身服,把上班穿的衣服一起扔进洗衣机,甚至都不想让它多静置一秒,赶紧撒洗衣液滚起来,与工具人划清界限。

说白了,做这些就是想通过一种特定仪式拾起下班后的乐趣,希望起到“上班苦没关系、下班快乐就行”的效果。

它们本质更像是形式上的苦中作乐,就像上班时猛喝“冰美式”来麻痹疲惫、短暂驱散表面的班味,假装自己的状态还不错。

而随着年轻人班味进阶到精神层面的惯性,人们已经适应冰美式这种液体氮泵的存在了。

现在许多人开始尝试“冰中式”,一种更适合中国打工人体质的去班味办法。

不再刻意追求、逼迫自己恢复饱满的工作状态,而是通过一些小举措让自己在生活中透一口气,单纯地歇一会。

“一下雨,朋友圈就变成了晚霞”

拍摄雨后的晚霞发朋友圈,高楼间露出的粉红色是距离大城市打工人最近的旷野。

下班后不再在意通勤时间有多久,多晚到家,感受路上的晚风和树叶的摆动,把自己交给过程。

到家之后会发现,原来我一直着急回家,都恨不得在公司门口安装个任意门,图个早点休息,却没想到真正的休息就是下班路上目之所及的一切。

倒空大脑的繁杂琐事,甚至都不需要刻意与朋友们约局、坐上四十分钟地铁去小酒馆喝个宿醉。

只是自己在家小酌几口冰后的白酒,就能够享受一会微醺、大脑放空的状态。

03

冰中式,

用松弛感冲散紧绷的班味

“漫携玉盏衔冰酒”,入夏后,越来越多年轻人尝试通过喝冰白酒来消暑放松、冲洗班味。

早在2009年便提出白酒冰镇引用的品鉴新主张“冰饮风尚”的泸州老窖,为困于紧绷生活中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冰中式”去班味选择。

泸州老窖发现,每种饮品都有专属的适饮温度,而在白酒领域,像泸州老窖这样的高质量白酒才更适合冰饮。

把白酒冰镇、温度达到“8-12℃”时,酒中的微量成分趋于稳定、酒质更为平和、口感层次更为清爽,适合夏日解闷放松。

平日里在工位上被无数的表格、反复修改的文案折磨崩溃的打工人,不得不迅速点一杯冰美式续命。

夏天喝冰美式是一线打工人的基础操作,逐渐形成了“一杯冰美式,一周都没事”的工作风俗。

但退一万步讲,工作是做不完的,不论喝多少冰美式,都有无数件工作在排队。

人们用咖啡因撑着自己扛到了下班时间,一天喝了两杯加倍浓缩冰美式的自己到了家,绝不会再碰咖啡一口,能激发兴趣点的除非自制调酒。

用一杯冰镇白酒加上一勺凤梨汁,点缀上一片清爽的凤梨,各种花式调酒年轻人玩得津津有味。

说白了,冰美式是工作需要,冰中式才是我们想要。

冰中式的松弛感,既来源于它带给人直接明确的视觉、味觉放松享受。

像是将冰白酒加入各种果汁进行调酒,能得到鲜明鲜艳的各色”冰中式“夏日特调酒,明亮的色彩永远能带给人愉悦或宁静的心理暗示。

同时也来源于“冰中式”能给人带来的松弛生活或社交氛围。

加班后洗了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在夏夜晚风里独自或和朋友小聚,坐马扎上,拿出冰块或已经冰好的白酒。

和朋友慢慢道来自己新买的羽毛球拍、新认识的朋友,讨论着与工作无关的心之所向,拿少成本过品质生活。

冰白酒入喉咙那一刻,泸州老窖冰中式的微醺感让人头脑放松,像是在安慰我们,终于可以有自己的节奏和生活了,那根紧绷着的“班弦”不由自主地就松开了。

疲惫的一天结束后能够好好小酌一杯、睡上一觉,本就是打工人性价比最高的松弛剂。

用冰美式对抗班味,是年轻人的不得已而为之,是焦虑和压力面前的“不喝不行”,是偏焦虑地掩饰生活被工作入侵的部分。

相比之下用冰中式冲淡班味的紧绷,提倡的是生活态度,告诉我们relax可以很简单,我们值得拥有生活的惬意。

人生要松弛,就喝冰中式。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2024 Vista看天下

V

国 产 片 对 “ 受 虐 镜 头 ” 上 瘾

平 价 小 火 锅 占 领 商 场 B1 层

苦 难 换 人 气,她 走 红 让 人 后 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