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的时候,你可能需要一位“生命教练”

2023-09-30     ELLE世界时装之苑

原标题:​抑郁、焦虑的时候,你可能需要一位“生命教练”

在这个后疫情的时代,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的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但信息爆炸的社会也让真正的“健康常识”变得扑朔迷离。到底哪些是真正有效的健康建议,哪些又是为了博眼球的噱头?

跟着ELLE全新健康专栏“健康新知”,我们一起去探访那些大健康领域的“践行者”,从她们的故事中,重新审视健康的定义,获得关于健康的“新知识”。

如今,当我们说起健康,指的并不单纯是身体健康,在越来越多的人遭受到“心理亚健康”状态困扰的时候,是否能有更有效的方法教会人们辨识这些不良情绪以及有害的思维模式,从而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如今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在我国,大约有9000万抑郁症患者,关联近3亿家庭人口,而因为大众对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了解尚不普遍,耻于就诊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真实的患者或有可能远高于这个数据。

在这个时代,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所有人的身心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抑郁症、狂躁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官能失调……患病人数在逐年增多,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如何能更好地管理身心健康?我们特别邀请到音昱水中天的生命教练(life coach)Grace zhu博士,与大家一起来分享,让身心协调的健康法则。

life coach 生命教练:

生命教练的本职是保持一个平等的态度,关心一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困扰,不管是学业、事业、亲密关系、原生家庭、职业发展等等跟生命成长有关的任何问题。生命教练只关注你想要达成的目标,并将它定为双方共同的目标,并在咨询的过程中,帮助你看到你的潜力、资源、障碍,一起制定出你愿意的一个行动计划。

“一个人能不能他幸福成功,快乐的生活和对社会对周围有帮助,他能过这么一个生活取决于什么,不取决于外面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他身上,而是说取决于他对发生的事情他是如何去感知的。他是如何对这件事情去下结论的,定义这到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和如何去应对的。但这个能力每个人是不同的。”

抑郁症通常会有哪些表现?

现代人的话,大部分的能量都放在头脑层面上,实际上很多人跟他的身体的感受是脱节的。很多人是不喜欢负面情绪的,他把负面情绪隔离掉,不去感受的,所以身心全都是割裂的。很多人每天生活都已经用尽全力了,他更不会去想心灵层面的事情,所以本来应该相辅相成的身心灵三个层面,最终都变成了非常割裂的状态。

大部分的抑郁症通常都会表现出“灾难性思维”,会夸大一件事情的负面影响。

比如说我曾经接触到的一个大学生,他在大一的时候发现他选的专业他不喜欢,然后情绪非常不好,就说换专业,换专业本来换的好好的,然后他会觉得我换了专业以后,我比我的同学们就晚了一年了,那这样的话,毕业我也会比别人家晚,工作也会别人晚,我等于是永远就落在别人的后面,这就是夸大事情的负面影响,叫灾难性思维,这是抑郁症非常主要的成因。

还有一个表现是“消极预期”,就是想到将来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往坏的结果想。比如说会想,“那我试了也没用,我试了肯定都会失败的,我出去见人也没用,没有人会喜欢我的”,全都是这样的一个消极想法。然后就是自我归因,存在负面的自我认知,认为“我就是一个没用的人,我就是个失败的人,我从小我做什么都不行。”当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他就会产生一个反应模式,有可能就是“OK,那我躺平吧,我干脆关起来,我谁也不见吧;或者既然我已经是个废人,那就别再试了,每次试都是更加证明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人。”

在临床上,我们也会有一些指标来确诊抑郁症,比如他在一天的大多数时候他都觉得情绪低落;以前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也不再感兴趣;进食障碍,暴食、厌食、体重减轻;有睡眠障碍,一般来说都是失眠比较多;同时还会觉得烦躁、疲劳,甚至觉得无意义感,无价值感,内疚,厌世,还有社会能力的丧失,不能上班,不能上学等等。

“灾难性思维”、“消极预期”、“负面的自我认知”,这些都是一种自动化思维,自动化思维就是他不是故意这样,但是就是习惯性的。他每次一想到一个事情都是灾难化的,只往负面想,而且不光是往负面想,他会想的结果非常的放大,非常的夸张,这是一个自动化思维,就是它自己就冒出来的,所以我们要训练它去识别和去纠正,也就是反驳他的这个灾难化的思维。

大众对于抑郁症都有哪些误解?

有一些误区在亲子关系中比较常见。比如说我们有时候常会碰到,家长的控制欲太强了,给孩子定了很多目标,期望值很高,孩子总也达不到。然后孩子就从开始的焦虑逐渐变成抑郁,而家长并没有觉察到自己的问题,还是不停地逼孩子,最后没招了就把孩子拉到医院去,一查抑郁症,家长就死心了,不用再逼了,但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当一个孩子被确诊为抑郁症的时候,反而给了家长一个借口,家长会觉得“这是个病,不归我管,跟我没什么关系,也跟我跟孩子的相处模式没关系。他现在是个病人了,反正吃药就好了。”这会导致情况越来越恶化,真正的病因在于家长的不作为,但很多家长没办法意识到这一点。

还有一个误区是,被贴上抑郁症的标签之后,有可能加剧“逃避”的行为。比如说有的人一开始出现抑郁情绪有可能是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有同学不喜欢他,欺负他,或者老师不喜欢他,导致他不愿意去学校,产生逃避的行为,逃避是抑郁症里的主要模式之一。其实这时候家长是可以介入和帮助他去克服这个问题,但家长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及时地帮助孩子,最后孩子被贴上抑郁症的标签之后,索性休学在家,那么他还是继续这种逃避的行为。而逃避的结果就会是他从一开始在学校的一点不开心,变成与同学完全隔绝了,生活逐渐脱轨,甚至于最后把自己的社交完全封闭了,他的生活也不往前推进了。

其实这种孩子的抑郁症,成因跟家长是有很大关系的。通常这样的孩子都有一个比较厉害的父母,或者通常家里父母的关系没有那么好,这些孩子不管是遇到学业上的困难,或者人际关系上的困难,他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让他去应对他的情绪,或者解决实际上的困难,包括他的一些错误的想法,都没人管。等到发现有症状了,家长又觉得“那有什么办法呢,那就吃药吧,就交给医生解决吧”,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误区。

家长关注的目标,成功的目标都太单一,太局限了,对于学生来说,那就是只有一个,就是成绩好,你要是工作以后,那就是说你是不是大厂,是不是高薪,非常窄的一个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孩子他就是会面临失败。家长把这个看成是唯一的,而且非常重要的,那就会影响这个孩子去多元化的去想。其实没有关系,我虽然学习不好,但是我动手能力非常强,我人际关系非常的好,其实以后可以有大把的工作适合我去做,没有人从小告诉他们这些东西。

生命教练,如何帮助人们应对抑郁症?

抑郁症的治疗的话,我们推荐都是开始的话一定要去三甲医院的心理科或者是精神科去做一个正规的一个测评诊断,由医生来看需要不需要服药,他们有全套的治疗方案,那心理咨询是非常有利的辅助,因为可以从根本上去解决抑郁症开始的诱因。

心理治疗其实有很多已经很成熟的方法,比如说像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问题解决疗法,在认知行为疗法里面的话,我们辅助催眠冥想,教会他自己去自我暗示,这是一个特别有用的方法。正念对于抑郁症来说也是非常好的疗法。我们每一个负面的想法都产生一个负面的情绪,如果是练习正念,就是训练专注力。我今天不想想的事情,我就不想,我明天再去想,到了明天我再想明天的事,后天想后天的事,是一个特别好的治疗方式。

生命教练会在很多的对话和问话的过程中,帮助人们去挖掘他自己的目标,以及这个目标对他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到底有多重要,接着再逐渐去梳理要实现这个目标,他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资源,有什么样的潜力可以挖掘。

我们在这个生命教练这个位置,应对访客的时候,实际上是要随时切换角色的,有时候是导师的身份,在同样的类似的事情,我可以把我原来的类似的经验分享出来,或者是咨询师,心理医生,治疗师的身份,尤其是在清除障碍的时候,这样的障碍多半都是要从小时候对自己的错误的信念或者积压的一些情绪垃圾上去处理。

我们在这个治疗过程中的话,我们是先要去识别它的问题出在了哪儿,他有什么样的错的认知,他有什么样的错的反应,他有什么应对情绪的方式,是不是一个有利的方式,我们去识别了以后,去跟他一起去制定出适合他的方法。

比如负面思维就是要让他看好了,每当他出了这个念头的时候,他心里已经有我们跟他一起设定好的话去反驳这句话。跟他一起去制定,制定了以后的话,包括跟他一起探讨各种反应的方式,甚至去排练,然后在这样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要教会他一套,他自己要拿去练的,最终成为他自己的方法。

我们的神经回路,实际上它就是习惯性的一条通路,但神经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说你只要每次走的时候,你不再走这个路,你走那条新路,多走几次,就成了一个固定的途径了,而原来的那个路,因为总没人走,路就没了。所以我们就是训练他要在每一次冒出这个负面的想法的时候,及时识别,及时去反驳,及时拿这个正确的想法去替代。

在抑郁症方面的话,我们会说有那么一个说法,像是面包片儿那样的,虽然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是像一条面包那么大,但是你要给它分割地非常清晰,它就是一片一片的,你每次清晰地只完成一片,然后拿到这个成就感。然后休息,赞赏自己,你压根不要再去想我还剩了多少片。

我们现代人因为节奏快,我们给自己定的都是一些非常高的标准,让我们没法真的去安住在当下,关注当下要做什么和享受当下做了这个事情带给我们的这个满足感的。

另外一个非常朴素的方式,是坚持住日常生活的稳定性,一个稳定的架构就是不管我开心还是不开心,不管我现在是这个饿还是不饿,吃不下,吃不下;我想不想起床,我到点,我起床,我到点我吃饭,我到点要去上班。无论我是状态好,状态不好,我连滚带爬的,我也去上班,然后我回来的话,我去吃晚饭,我到点我要睡觉,坚决不能喝酒,不能做任何更加破坏我们身体的工作。实际上整个一天的规律生活,你只要抓住至少三个时间点固定住,实际上对我们里面的情绪混乱和思想混乱,会起一个特别好的稳定作用。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会至少有一两次体验到明显的抑郁症状,所以我们不用把它当做洪水猛兽。

策划:沈墨非

视频拍摄/剪辑:Eason

采访/撰文:Chloe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6902536164ff1e7b1d3b88110e47b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