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1.
大年初二,春节档一改前两年的萧条,7部贺岁片轮番冲上热搜,堪比神仙打架。
根据猫眼电影的数据,截至初二下午4点,2023年春节档总票房突破23.66亿。
其中,《流浪地球2》以高达达7.9亿票房的耀眼成绩,高居榜首。
就在前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电影有关的一个小细节也上了热搜。
2023年1月23日,即电影上映当天,刚好是流浪地球主角刘培强的生日。
除了有导演郭凡的生日祝福,扮演刘培强的演员吴京,也通过微博向这个角色深情表白:
“能够参与并见证一个角色的诞生,是莫大的缘分。”
“刘培强,祝你生日快乐!”
底下是不少热心网友的幽默回应,大家纷纷表示,要去电影院给刘培强“接生”。
2.
《流浪地球2》主要讲了:地球面临太阳危机,世界各国陷入恐慌。
这时,中国政府挺身而出,以延续人类文明为己任的中国科学家,主动肩负起守护家园的重大使命。
实际上,它是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的前传。
许多人还记得在《流浪地球》中瞬间泪目的情节:
刘培强最终选择孤身一人,驾驶空间站撞向木星,以牺牲自己的代价,点燃木星,使之成为推动地球流浪,寻找新家园的动力。
在“前传”中,观众得以更全面和细致地了解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对故事内核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当时《流浪地球》上映即取得巨大票房和好口碑之后,剧组并没有选择趁热打铁,急着编排接下来的剧情,而是四年磨一剑,用“填坑”的方式,向观众把地球流浪前的众生相,娓娓道来,让观众对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有更深刻的体会。
对此,《流浪地球2》出品方、中国电影集团党委书记傅若清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国的科学家最后展现出来:我们有这种能力和可能,带着地球去流浪,那么使得地球完成了这样的一个流浪的决策。”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出于对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思考。”
由此可见,中国式科幻大片,并没有落入美式科幻“小我”的窠臼中,而是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宏大的视角,从全人类的命运福祉去考虑。
借助中国传统认知中的家国情怀这条主线,勾勒出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充分展示了中国式科幻大片的精神内核:
“没有人类的文明,世界将毫无意义。”
“危难之前,唯有责任。”
而这也恰好暗含着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
相比某些只知道利用霸权排挤、打压其他国家的卑鄙大国,境界不知高了多少。
难怪有从前喜欢美式大片的影迷,纷纷选择倒戈:
还是自己家的科幻香!
3.
稳扎稳打的《流浪地球》系列,显然已经赢得了大众的肯定。
除了恢弘的世界观,电影中所展示的精美绝伦的特效,也彻底征服了观众。
从电影一开始展示的太空电梯,再到直插云霄的行星发动机,精细程度一度让人怀疑,这究竟是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物体?
相比第一部明显进步了一大截的特效,导演郭帆的解释非常坦诚:
“拍摄第一部时确实没有太多的经验,往前猛冲的状态,到了《流浪地球2》中就需要更多的规划,特别是视效方面。”
《流浪地球2》包括3000多个视效镜头,以及1000多个面部视效。
而以上还只是最终呈现在成片中的镜头数量,没有加上数以万计的被剪掉的画面。
有位参加电影动画后期制作的工作人员透露:
特效组花费整整一年时间制作的一个镜头,最终呈现在电影中的时间,只有2秒。
“作为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是一座冰山。
你能在电影院看到的所有的细节都像是浮在水面的部分。
当你向水底观察,又会发现惊人的质量。”
他如是说。
4.
除了精良考究的科技感,剧组的细致入微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就连流浪地球世界观下冰山脚下的那一部分,为了足够逼真,美术组还根据北京当时的实际情况,制作了乱贴小广告的视效。
四年前,《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曾惊艳无数国人,成功翻开中国式科幻的篇章;
四年后,《流浪地球2》又华丽上映,不但没有烂尾,反而让国产科幻电影进入新纪元。
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国人将会选择将电影票钱投给自己人的作品。
中国式科幻大片,未来可期!
END
#如何看待电影《满江红》开分8.0#
#为什么说《流浪地球2》比1更好看#
#《流浪地球2》值不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