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情绪不稳定,易怒易发脾气,并且一生起气来还不好哄。朋友吐槽起她青春期女儿来,一口气絮絮叨叨半个小时不带歇的。
事情还得从开头说起,青春期孩子晚自习回到家,发现借来的电子琴支架脚被二胎娃趴塌,支架一边高一边低,本来松开螺丝调整一下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没想到青春期孩子二话不说,直接发飙:
“XXX,你又乱动我的东西,知不知道这是借来的,搞坏了要赔新的给人家,你懂不懂?”青春期孩子一进家门就大吼大叫起来。二胎娃被姐姐吼是司空见惯的事,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了一旁,无比淡定地做着自己的事情。青春期孩子被比自己八岁的小屁孩撩得火冒三丈,一边骂一边狠狠地抽打:叫你乱动我的东西,做错事不道歉也就算了,你还当没事一样!
被打痛了的二胎娃哇哇大哭起来,朋友虽然很心疼二胎娃,但看到情绪失控的青春期大娃还没完没了,一时不知道如何干涉为好,只好静待青春期孩子发泄一通停下来后,急忙把二胎娃带回房间安抚。没想到青春期孩子还冲到房间再次对二胎娃又打又骂,并且连着朋友(妈妈)一起骂:做错事情不道歉还装可怜,就知道哭,你也是,她做错事情不责怪还宠着她。
朋友回答到:看到你采取打骂的方式处理问题,我很伤心很难过,因为我看中友爱、和睦、宽容,我希望你用温和的方式引导教育她,可以吗?交给我处理也可以。尽管朋友使出非暴力沟通的经典法宝:观察+感受+什么需求引起的感受+请求,但对正在怒发冲冠的青春期,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她不屑一顾地冷哼:你管教?算了吧,宠她还来不及呢!
在平衡二胎关系上,估计所有父母都会遇到类似这样的难题,尤其当两个孩子年龄相差悬殊发生冲突时,真不是父母想一碗水端平就能端平得了的,多多少少还是会把保护欲的天平偏向小娃。朋友家大娃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易激动易冲动,行事说话往往不经过大脑管控;小娃正值人生第一次叛逆期,有了“自我”的概念,凡事要以“我”为中心。这件事在朋友看来,大娃打人骂人已经过分了。
当青春期孩子第二次冲到房间打骂二胎娃时,朋友被气得冲昏头脑,忍无可忍地脱口而出:够了,打了打过骂也骂过,不就是碰塌了嘛,我去给你调整就是。青春期孩子顶回:早去哪里了,我自己都已经调好了!朋友不想就这件事情再升级,采取强制力回避:好了,今天的事暂且打住,等你我冷静后再沟通。青春期孩子猛地一转身走出房间,砰地一声把门甩上了,然后恨恨的隔门喊话:从今以后,XXX,你不再是我妹!XXX,你不再是我妈!(生气的青春期孩子,就像发威的老虎,即便不咬人也要把大地震动,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冷静,再冷静!)
当亲子关系不好时,问题一定出在父母方。朋友反思到:如果在青春期孩子打二胎娃时,及时作出反应及处理:我知道你晚上非常忙碌,要练习表演曲,要练习英语口语,还要冲凉洗刷,要么把练习表演曲放最后做,我马上把琴支架调整好,可以吗?相信接下去的事情并不会那么糟糕,可朋友当时的注意力全关注小娃,心疼小娃,被忽视的青春期孩子有了怨气,并且认为妈妈偏心。
次日清晨,朋友一如既往地充当青春期孩子的morningcall,被女儿甩脸,女儿出门上学仍不理不睬,晚上回到家,还是不理睬妈妈。亲子关系陷入僵局已经整整24小时,如何去打破?朋友苦思冥想,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修复亲子关系,不与青春期孩子较劲!
再次日清晨,朋友又一如既往地充当青春期孩子的morningcall,还是被女儿无视,主动请求送她上学也被拒绝。但是朋友并不放弃,她想着只要在一起就会有机会,于是找个借口说到小区小花园里走一走,顺便和青春期孩子一同走进了电梯。看到青春期孩子提了表演服,于是问:需要我送琴去学校吗?青春期孩子直截了当地说:我自己中午回来拿!(孩子能开口说话,就说明气氛有所缓和了,否则像刺猬武装成一个满身是刺的圆球,纵使父母有多高能也无从下手)。
出了电梯门,朋友放慢脚步和女儿落下一段距离,然后冲着她的背影喊:女儿,我爱你,你不理我的日子过得太漫长,我希望我们恢复亲密的母女关系,好吗?虽然青春期孩子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但是,她迈着轻快的步伐上学去了。
家是孩子最温暖幸福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最可依恋的伙伴,青春期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也强了,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家庭环境来容纳TA成长。当和青春期孩子闹僵后,成熟稳定的中年父母应该主动找突破口,重建良好亲子关系。和青春期孩子较劲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不仅使得青春期孩子更加叛逆,还会内耗时间和精力。与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给予TA心理支持、情感安慰,才是成熟父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