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长X1,到国产X3和X5,再到把3、5系越做越舒服。这几年,宝马似乎又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码,销量跟坐火箭一样蹭蹭往上飞。据统计,2021年宝马全球销量为221万台,终于又一次反超奔驰重回BBA的榜首。
虽然宝马这做法有点违背“祖训”,弃操控而不顾的意思。但要知道3系、5系、X1、X3、X5这五大金刚合起来就卖了140多万台,占到全部销量的63%。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当然,这话放到宝马身上是过了,但道理是一样,商人嘛,肯定是逐利为主。所以能理解。
宝马最早“离经叛道”是从X1开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第一代X1是基于E90 3系底盘打造,50:50的配重比,后轮驱动,并且在28i版本的发动机舱内还安了一台3.0直列六缸自吸(进口版),拥有258马力,310牛米。
初代X1的外观不像是传统SUV,更像是一台跨界车。相对短小的车身,低矮的重心,再加上E90的护航,让它不仅有着不错的通过性,操控也是当时一众紧凑级SUV中最为拔尖的存在。
但操控只有网友喜欢,花真金白银的客户不喜欢。他们觉得这车空间小,内饰差,配置低,价格贵。
所以到了2016年,宝马X1彻底放弃了后驱平台,转而使用成本更低的UKL前驱平台,搭载了1.5T三缸,或者2.0T四缸发动机,并且随后又对它进行了加长(国产版),轴距增加至2780mm。
又是三缸,又是加长,不出意外,在网上F49 X1被键盘侠喷出了翔,什么不纯粹啦,没有灵魂啦,类似言论开始刷屏。
我也试驾过这代的X1,操控确实大打折扣(以舒适为主了),三缸发动机也是抖的厉害。但后续大伙也懂,这代X1销量出其的好,平均每月可以卖个七八千台。毕竟谁能拒绝一台空间大,价格低的蓝天白云呢。
时间来到现在,新一代X1也正式发布。
从官方照片来看,这代X1的外观和内饰做了很多改动。相比现款,进气格栅进一步扩大,前大灯组换成了3系同款的7字型,线条和曲面的处理更加大胆锋利,配合上全新的包围设计看起来挺运动,挺有力量感。
我最喜欢这车尾部设计,特别是尾灯那块,一是很有质感,很有辨识度;二是与后外轮拱的线条做好了承接关系,拉伸了整体的视觉宽度,会显得特别运动。
另外,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从X1、X3、X5,到5系、7系,宝马的车尾部都做的还行,前脸相对就很拉胯了。
内饰布局还是以驾驶者为中心,双联屏和中央扶手处的分割设计是的一大亮点。此外,三幅式M运动方向盘也是新款造型,副驾驶的空调出风口还采用了贯穿式结构,确实在视觉上显年轻了不少。
尺寸方面,新车的整体尺寸相比老款车型有所增加(进口版)。车身长度增加了43mm,达到4500mm,宽度增加了23mm,达到了1845mm,高度也增加了43mm,达到了1642mm,轴距与轮距也分别增加了22mm与31mm。
但现在国产长轴版车长是4565mm,轴距是2780mm。不知道未来的国产版本,是否会在此基础上加长。如果继续加长,那这空间太夸张了。
和全新一代X1来的还有纯电版的iX1,它们都是基于新的FAAR平台打造,这个平台可以理解为此前UKL平台的电气化升级版,兼容了燃油和纯电。
动力方面,有燃油版,插电式混动版以及纯电动版三种动力形式。其中,燃油版车型将搭载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41马力,最大扭矩400牛·米,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有四驱。
纯电动版iX1则是配备前后双电机,最大功率313马力,最大扭矩493牛·米,纯电续航有410至435公里左右(具体视工况而定)。
和3系、7系一样,宝马现在是陆续在自家主力产品车型上提供纯电车型的选项,主要目的我觉得还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客户群体,以及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毕竟以后的市场肯定是新能源车的天下了,宝马要赶快的布局。
新一代的X1国产后,如果价格还能维持现状,想来也是会大卖,毕竟从里到外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升级,就是不知道宝马有没有打算给X1来个M版本,让它重回当年的操控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