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日冬至,老人说“最怕冬至是晴天”,冬至晴天啥预兆,不好吗?
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是“日南之至,日短之至”,就是说在冬至节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造成的影响就是北半球时间最短,黑夜的时间最长,白天的时间最短,过了冬至节以后,气温逐渐增加,这些都有农村的老话来应验和说明,那就是“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就是说过了冬至节这一天以后,白天的时间逐渐增长,到了夏至节以后,白天的时间最长,夜晚的时间最短,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交替。
冬至是农历24个节气当中的第22个节气,一般交节的时间在12月21号至23号,2023年的冬至就是在2月22日进行交节,是农历的冬月初十,根据这个情况,就是农村说的2023年的冬至是属于“早冬至”。
冬至节这一天,曾有一句老话叫做“冬至大如年”,在冬至节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祭祀,敬老纳福,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就是为了增加热量,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冬至前后,冻破石臼”,也就是说明在冬至节前后是气温最寒冷的,连农村冲的石臼冻破了,可以想象出寒冷到什么程度。
对于早冬至,按照农村的说法,就是冷空气提前到来,气温会变得非常的寒冷,结合近段时间的情况来看,北方地区多数地区已经下起了大雪,出现了“雪堵门”的情况,在家或者是外出的时候,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在农村有老人说“最怕冬至是晴天”,为什么怕冬至是晴天的,有啥预兆,我们来看一看能不农村有哪些老话进行充分说明。
一、冬至晴,一冬晴
从这老话来理解,就是冬至节这一天是晴天,那么一个冬天都会是晴天,冬天都是晴天,那就属于暖冬,反过来说,如果冬至节这一天下雨,那么就会属于冷冬,因为“冬至雨,一冬凌”,就是说如果冬至节这一天下雨,那么这个冬天都会非常的寒冷,这里说的“凌”就是指屋檐上结的冰”凌”,说明气温很低。
按照农村的老话来说,“该冷不冷,该热不热,不成年景”,暖冬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的大,温暖的冬天会导致冬小麦旺盛生长,而且造成土壤干旱,使越冬农作物受到影响,造成减产,而且冬天不冷,就是暖冬,暧冬冻不死田地里面的病虫害,会导致在2024年病虫害高发,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二、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我们知道冬至和夏至是相对应的,按照农谚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冬至的当天不冷,那么到了夏至节这一天天气也不会很热,如果在冬至节这一天是晴天,就是以后预兆着暖冬,如果夏至节气温不热,对农作物的影响也非常的大。
到了夏至节气,农作物所需要的天气就是高温高湿,农作物才会生长得好,如果夏季节不热,那就会造成农作物生长温度不够,粮食不会饱满,造成病虫害,因此在冬至节这一天晴天不是好事。
三、冬至落一滴,冬天雨雪多
这句这句话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冬至节这一天落一点雨,那么这一个冬天的雨雪会非常的多,这也应验了农村所说的“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就是说如果冬至的雨雪非常的多,这妨碍犯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在这样的年份就是一个丰收年,因为大雪覆盖在农作物上面,主要就是覆盖在麦苗上面,可以为麦苗防寒保暖,防止麦苗被霜冻伤,而且雪融化以后,有利于缓解冬天的干旱,这都是到越冬农作物所需要的水分。
雨雪天气多,能够冻死田地里面的病虫害,对2024年的春耕生产非常的有利,如果冬至节这一天下一点雨,对于2024年来说,就可能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年景。
四、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这句话有些难以理解,我们来慢慢的分析一下,就是说在冬季节这一天天气晴朗,路面干燥,不会出现比较泥泞的邋遢路面,那么到了过年的时候,春节期间就会出现雨雪天气,春节期间天气会很寒冷,影响人们的出行。
反过来说,如果在冬至节这一天下雨雪,路面非常的邋遢泥泞,那么到了过春节的时候,会使天气晴朗,路面干燥,有利于人们走亲访友,还有利于人们外出旅游,从这些农村俗语来说,都是希望在冬至节这一天下雨。
从雨巷里来这些农村俗语来看,都是希望在冬季节这一天下雨不要天晴,如果冬至节这一天天晴,整个冬天就会是暖冬,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到了春节的时候,还会出现雨雪天气影响人们外出旅游或出行走亲访友,因此按照农村老人的说法,就是在冬至节这一天“宜雨宜晴”
关于冬至节这一天,希望天晴,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