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外交部网站本月6号发布的消息,应美国财长耶伦的邀请,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将于11月8号至12号前往美国进行访问。同天,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中美将在华盛顿举行军控磋商,双方将就防扩散、国际军控条约履约等广泛议题进行对话交流。如果单看这些消息,不难发现中美之间的高层互动正在加快回暖,而且双方谈论的议题也越来越触及深水区。但是,对话的恢复可以被视为双边关系走上正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近日,美国财政部以“涉俄”为借口,再次将我国部分实体列入“特别制定国民清单”,商务部网站在6号发布的声明中对此提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表示会坚决维护中企的合法权益。美国财政部一边邀请中国进行战略对话,一边又加大对我国的制裁。而中国接受美国提出的对话请求,其实与当下的国际大局势有关。
首先,中美两国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这一事实是不会改变的。而且,这种矛盾是无法通过沟通进行妥善处理的,除非美国愿意放弃霸权,不再以“世界管理者”自居,能够拿出诚意与中国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否则,正处于伟大复兴关键节点的中国,绝不会为了讨好美国而自断前程。这一点,从过去几年两国频繁交手中就可见一斑。
其次,在明确了大前提之后,就要探寻中美两国继续接触的意义何在。眼下,中美各自面临着内部挑战,只不过和专注于提升自我的中国相比,美国还多了“霸权包袱”。拜登政府如今的想法,是既不希望与中国在台海、南海发生正面军事冲突,这将导致美国在巴以、俄乌之外开辟第三条战线,这会让本就不堪负重的美国财政变得雪上加霜,因此“稳住中国”成为了拜登政府的当务之急。但是,拜登政府又不能摆出一副迫切希望与我方高层见面的姿态,这将引发来自共和党的攻讦。
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制裁来维护“对华强硬”人设,同时给即将到来的对话增加筹码。再加上2024年的美国大选,注定会是一场腥风血雨,因此拜登将希望寄托在月中召开的旧金山APEC会议上。试图邀请我国最高领导人进行会晤,以此作为他能“管控中美关系”的证明。那么这些对于身为守方的中国而言又有什么意义?
我们需要意识到,拜登政府试图“管控中美分歧”这一行为的本质是缓兵之计,但中国也未尝不是如此。“一带一路”倡议即将进入第二个十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仍在继续,数字人民币已经被用于国际能源交易,正在上海召开的进博会,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依旧是那个具有强劲活力的超大型单一市场。当中国用来和美国进行战略博弈的基本盘没有发生改变时,就需要为自己争取足够多的时间。现在,中美之间已经从前些年的“只打不谈”,变成了如今的“谈谈打打”,那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在符合中国利益,同时对方也不愿意继续打的领域寻找突破点。
与此同时,在关乎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寸步不让,甚至拿出比之前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手段与其斗争。美国作为一个守成大国,同时也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失败。因此中国要做的,就是减少自己的失误,增加对方的打压成本,通过双管齐下、积少成多,一点点扭转胜负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