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年才知道,没必要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太好,只是亲戚而已

2022-07-13     仲念念。

原标题:到了中年才知道,没必要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太好,只是亲戚而已

图/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亲情是人性之根,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求我们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友好、对亲戚们真诚相待。

这本身并无错,只是当一种要求成为标准时,它可能引人向上,也能让人备受禁锢。

就像生活中,很多人从小就坚信兄弟姐妹是一家人,无论是年少时还是长大后,都拼命维持彼此之间的关系。

但现实却常常不如人意,有些兄弟姐妹感情甚笃,但还有许多人渐渐疏远,甚至反目成仇。

到了下一代更是如此,并非所有人能够相亲相爱,多数人连亲戚都算不上,只剩下了逢年过节的偶尔寒暄。

当我们将所有亲情都推至高地时,便容易被残酷的现实所伤害,当我们对兄弟姐妹的下一代饱含期待时,同样会劳心劳神,最后失望而归。

李大哥就深有感触,小时候父母还在时,一直教育兄弟姐妹们要互帮互助,尤其是作为老大的他,更是在父母的教育下扛起了最重的责任。

当年父母不幸离世,有些兄弟姐妹还在读书,李大哥只能早早辍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后来李大哥在外混得不错,也从未忘记兄弟姐妹,要么帮其找工作,要么为其铺平道路,总之在李大哥的努力之下,兄弟姐妹们也在当地有了不错的发展。

这些年里,李大哥对于兄弟姐妹的付出有目共睹,他甚至爱屋及乌,把兄弟姐妹家的孩子视如己出。

逢年过节包大红包,还经常去家里探望,孩子们的大事小事都有李大哥参与,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

尤其是到了中年之后,李大哥的妻子一直没有怀孕的消息,后来被查出了不孕不育。两人就这样断送了成为父母的机会,更是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极尽疼爱。

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大哥还曾幻想过,当他老了之后,没有孩子也无碍,毕竟兄弟姐妹家的孩子们都能赡养自己。

但现实很残酷,小时候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对李大哥极为亲切,因为那时他们的世界很简单,谁给自己买糖吃,谁就是最亲的人。

可是后来渐渐长大,现实问题就接踵而至,有些人去外地读书,渐渐与李大哥断了联系,还有些人留在当地发展,但他们逢年过节只会看望父母,很少再去关心李大哥。

有一次,李大哥无意中听到弟弟家的孩子向父亲抱怨:“大伯总是要我去他家,真是烦,我自己的爹妈都快顾不过来了,哪有时间管他呢?”

本以为弟弟会反驳,没想到他却说:“是啊,大哥真是不知分寸,自己没孩子就要夺走我的孩子吗?”

这番话犹如一盆冷水,彻底浇在李大哥心头,他打了个寒颤,一时间心如死灰。

原来,这么多年的付出都打了水漂,兄弟姐妹们未曾真的关心他,而对方的孩子也不可能赡养他,一切都是自己自作多情,追悔莫及。

其实李大哥早就意识到,他这么多年的付出很可能毫无收获,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哪怕是兄弟姐妹们也都各有家庭,你不是他最先想到的人,他也不可能刻刻刻刻陪在你身边。

孩子更是如此,有些人对血浓于水的父母都视若无睹,何况是非直系亲属呢?

除非兄弟姐妹们有良心,能够对你感恩戴德,同时教育好子女,但前者或许可以实现,后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毕竟在他们眼里,你从来都不是最亲的人,对其再好都替代不了父母的位置。如果他们的父母与你渐渐疏远,那么他们也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换种角度来说,李大哥的默默付出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绑架,正如我们对别人好,就本能地以为对方会真心回馈那样,只是站在了自以为是的认知误区里。

事实上,大千世界,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利忘义者有之,背信弃义者也不少,没有良心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除非你不求回报,否则便可能被人性所伤。奉劝那些曾经和李大哥有过类似想法的人还是及时醒悟吧,正如李大哥所说:人到中年才明白,不能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太好,只是亲戚而已。

为对方好是亲情使然,但完全没必要超出该有的限度,学会适可而止,既兼顾了彼此情分,又避免日后连连失望。

自始至终,除了爱人、孩子和父母,很多人都不可靠,更何况是隔代亲人呢?

想要余生过得好,不要把希望放置在这些外人身上,更重要的是珍惜身边还陪着的人,努力过好自己。

如此,若对方真心相待便是幸运,若是日后不再来往,也能坦然处之。

人生就是这么简单,少些期待才能少添失望,共勉。

本篇话题:你会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视如己出吗?为什么?来聊聊吧。

EN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4c9ea7636b94485e0d8c1d8fb9858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