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响、家家逢喜庆,起源于中国的农历新年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是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部分国家及广大海外华人群体共同庆祝的节日。
在海外,Chinese New Year是最常用的中国新年译名,除此之外还有Lunar New Year与之并用,二者指代并无实质区别。
可近些年在韩国与越南的搅动下,这两种译名变成了对立的文化IP,进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战争。
韩国总统夫妇祝大家“韩国新年”快乐
2022年,时任英国首相的约翰逊使用Lunar New Year(阴历新年)祝福新春,而不是此前英国政府惯用的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中国元素被刻意模糊,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也较多使用Lunar New Year。
英国首相改用“阴历新年”
韩越两国从官方到民间发起了为新年“正名”的行动,要求废止颇具中国特色的Chinese New Year,改用意义更多元包容的Lunar New Year,加强韩越在农历新年中的主导性。
Lunar New Year与 Chinese New Year如何从并存走向对立?为盗取农历新年IP,韩越两国又有哪些举动?
大英博物馆“韩国新年”活动
一、源出中华
Chinese New Year与 Lunar New Year,前者强调农历新年的发源地,突出中国元素;后者则是以历法来命名,弱化中国印记。
要驳斥韩国与越南的行为,就必须说说产生农历新年的基础——历法。当下全球通用三种历法,既阳历、阴历、阴阳合历。
太阳历以太阳为参照物
阳历以太阳为参照点,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全年长度在365天左右。目前国际通用的现代公历(西历)就是最典型的太阳历。
阴历则是以月亮为参照,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个月,满12个月为一年,长度约为354天。目前中东地区广泛使用的伊斯兰历就是典型的阴历。
Lunar意为月亮的、阴历的,Lunar New Year既阴历新年。可实际上中国传统新年依据的历法是阴阳历(Lunisolar)。
不同的月相
阴阳合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标准划定年的长度,月份和日期划定则依靠月亮。除中国农历外,佛历、藏历等也是阴阳合历。
年本是时间单位,《说文解字》中对“年”的定义是“谷熟也”,说明了年节与农业社会的紧密联系。庆祝年节,寓含着对新一年的美好希望,年从单纯的时间单位变成了节庆。
年,最早是人背着庄稼
夏商周三朝的岁首并不相同,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以取代此前的《颛顼历》,新历法确定的“正月为岁首”一直延续至今。
汉朝称农历新年为岁旦、正旦或正日。汉代保留了先秦敬神奉祭的新年习俗,到魏晋南北朝,演化出守岁和拜年的习俗。南朝梁的《荆楚岁时记》就有“悉正衣冠,以次拜贺”的记载。
汉代《四时月令》关于新年的记载
从秦汉到两晋,强大的中原王朝带来的文化外溢,让中国农历新年习俗从黄河流域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后,汉朝就征服了今越南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年节习俗随之传入这两个地区。
隋唐时期,年俗文化更为丰富。物质生活的富足让农历新年褪去了祭祀仪式的神秘性,更具生活性和娱乐性。
唐代过年七天乐
唐朝称农历新年为“元正”,此时中华文化在东亚如日中天,并不会产生所谓的Chinese New Year与Lunar New Year之争,周边国家在年俗上全面模仿中国。朝鲜半岛最早的新年官方记载,还是出现在中国史籍《旧唐书》中。
《唐会典》记载,农历新年唐朝放假七天,人们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官方组织的驱傩仪式也有了节日庆典的味道。
大傩
从7世纪起,朝鲜半岛政权一直接受中国王朝颁赐的历法,既受正朔。朝鲜半岛以正月为岁首,年节时间与中国亦步亦趋。
在15世纪韩语发明前,新罗王朝贵族留下不少记述新年的汉语诗歌。除了与中国相同的守岁拜年等,当地人还会弹伽倻琴,吹洞箫,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
压跳板
仰慕中华文化的日本也派来遣唐使,主动融入汉字文化圈。公元692年,日本开始实行中国南朝刘宋时期编修的《元嘉历》,年节习俗随着农历一起传入日本。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分裂的五代十国开始了,被中国直接统治10个世纪的越南北部趁机自立。
五代十国
10世纪的朝鲜半岛也发生政治剧变,高丽取代新罗。宋朝虽然没有唐朝那般强大的国力,但农历新年早已在整个汉字文化圈扎根。
二、变局漩涡
13至20世纪,中国历经元明清三个大一统王朝。尊崇中华的思维仍在影响中国周边国家。中国封建王朝建立起来的宗藩体系及汉字文化圈在维持了数个世纪后,遭到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严重挑战。
1842年,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击败了清帝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降临东亚。短短半个世纪列强就将中国的宗藩体系打得粉碎,将东亚纳入近代殖民体系,各国年节习俗受到巨大冲击。
清朝宗藩体系
1854年2月,美国凭借武力恫吓迫使日本德川幕府签署《神奈川条约》,强行打开了日本国门。
为避免沦为殖民地,日本的维新志士联合下层武士在1868年推翻了德川幕府,天皇地位再度尊崇,资产阶级开启了向列强学习的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
为实现脱亚入欧的目的,日本不仅在经济、军事上向西方靠拢,还在文化上逐步西化。
1873年,日本宣布废除使用了千余年的农历,改用西方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现行公历)。新年、清明等节庆一并保留,但均按照公历日期举行,日本的新年一下子挪到了公历1月1号。
日本长时间使用中国历法
日本明治维新的同时,中国也进行了洋务运动,但统治者只注重军事武器等外在变化,让洋务运动收效有限,庞大的国土和资源让列强垂涎欲滴,他们仍把中国作为主要入侵目标。
1884年,法国为吞并越南,同越南的宗主国中国爆发了战争。清军虽取得镇南关大捷,整体战局仍不利于清朝。中法遂签订新约,清朝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中法战争
1895至1905年,日本相继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获胜,进而独霸朝鲜半岛。
1910年,日本强行吞并朝鲜半岛,朝鲜流通的中国旧历被废。在推行日语教育的同时,日本还要求朝鲜人过公历新年,试图在文化上同化朝鲜。
朝鲜模仿中国,将农历新年称为元旦、岁首或元日。日本强行将元旦挪到公历1月1日,将农历新年改称新正,并逐步废止。
日本崛起
与此同时,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愈发稳固。为削弱越南人的民族意识,法国强行推广用拉丁文记标记越南语(既如今越南国语字)。1918年,越南废除汉语的官方语言地位。
朝鲜与越南遭受着严酷的殖民统治,传统文化遭到巨大冲击,朝鲜和越南民众把过农历新年看做对抗殖民统治、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手段。
越南喃字、国语字(括号内为英文)
到20世纪初,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朝贡体系崩塌、西方列强入侵,让这个古老的帝国堕入深渊。
大量无地农民为求生存被迫迁移,形成了近代中国三大移民潮——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下南洋
下南洋大潮中,大量两广闽浙的中国人来到东南亚。他们主要流向经济相对发达、有劳动力需求和市场吸引力的新加坡、马来亚、泰国,并在当地形成规模庞大的华人群体,农历新年也随之成为新马泰的重要节庆。
除了将英国的殖民地新加坡和马来亚,大批华人劳工还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成为最早移民美国的亚裔族群之一。
华工
为了和西方的公历新年做区分,扎根海外的中国农历新年有了外国译名。20世纪初,美英等国及其殖民地产生了Lunar New Year、Chinese Calendar New Year(中国农历新年)的叫法。但是最通用的莫过于直接加上“中国的”Chinese New Year。
清朝覆亡后,一大批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阻碍了本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农历新年等一系列传统文化被扣上“封建糟粕”的帽子。
青年知识分子
清朝时农历新年被称为“元旦”,北洋政府推行公历后,模仿日本将公历1月1号称为“元旦”,农历新年则被袁世凯改名为“春节”并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袁世凯和蒋介石分别在1913年及1929-1933年以政令形式禁过春节。由于农历新年积淀深厚,百姓不认可公历新年;外加抗日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需要,废止农历新年最终不了了之。
袁世凯与蒋介石
三、“文明小国”
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和越南相继取得独立,又在美苏冷战下陷入分裂。
政治对立和民族主义的高涨,让韩国和越南对传统农历新年有了新的看法。
特别是冷战期间大量韩国、越南人口移民美国,他们并不认同自己过的是Chinese New Year,于是就产生了Korea New Year(韩国新年)、Vietnamese New Year(越南新年)的叫法。
朝鲜战争与分裂的越南
Chinese New Year在西方已经落户半个多世纪,韩越移民的行为并没有感动“中国新年”译名的地位。
久而久之,韩越等国移民选择使用存在感更高、没有鲜明中国印记的Lunar New Year作为自己的新年译名。
但Chinese New Year就如同唐人街、左宗棠鸡一般,是华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记,Lunar New Year的使用率和存在感都更低。
纽约唐人街的新年庆祝活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通过汉江奇迹让逐步摆脱了落后农业国的帽子。
经济腾飞的韩国顿时自信心爆棚,除了日本外,顿时有种傲视亚洲的感觉。可经济上的自大与历史上的自卑激烈碰撞,自古便是地区小国的韩国不可能产生宏大的文明体系,只能承接邻近大国的文明外溢。
不甘如此的韩国开始人工造史。20世纪20年代朝鲜史学家、反日志士申采浩等人发起所谓“新史观运动”,用“檀君神话”取代曾臣属中国的历史,以此建构“民族叙事”。汉江奇迹后,韩国大力宣传所谓的新史观。
受日本殖民统治影响,二战后韩国长时间不重视农历新年,仅有部分民间庆祝。
韩国新年祭祖
韩国经济腾飞的同时,1975年北越击败南越,越南重新统一。抱紧苏联大腿的越南企图控制老挝、柬埔寨,称霸中南半岛。
越南将中国视为自己称霸的障碍,甚至企图蚕食中国领土。大量侨居越南的华人遭受迫害,被迫返回国内。
越南的霸主梦
越南统一后也加紧构建民族叙事,淡化中国封建王朝对越南的统治历史,强调自身文化特性。
越南将农历新年称为“节元旦”(Tết Nguyên Đán)或者“节”(Tết)。如今越南外交部的中文版网页上,就将越南说成是农历新年的发源地。
越南春联要在地上写
废除汉字使用后,韩国强调韩语的新年名称,诸如“설날”(新年)、“원단”(元旦)或“세수”(岁首)。
但节庆多为民间行为,韩国政府并不宣传推广农历新年。
1986年,韩国政府以“民俗日”的名义复活农历新年。1989年韩国政府首次设立农历新年假期,开始在农历新年命名问题上主动出击。
90年代的首尔街头
随着韩国经济实力的增长,韩国准备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包括电视剧、游戏竞技等成为韩国文化的输出重点,韩流之下就包裹着韩国的小九九。
在韩国的影视作品中,大量中国的文化元素例如节庆、筷子、服装、饮食都被打上了韩国便签。不明所以的海外观众自然而然的就认为这是韩国的传统文化。
《模拟人生4》的农历新年变成了韩国味
2005年至今,韩国通过打擦边球将端午节庆(韩国称江陵端午祭)、自贡彩灯(韩国称燃灯节)、榫卯结构申遗成功。
韩国甚至借此指责中国文化贫瘠,盗用韩国的端午节庆、河灯技艺。就连中国人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传统泡菜制作也遭到韩国人的谩骂和围攻。
韩国人攻击李子柒
四、文化根脉
农历新年是韩国人“民族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韩国学者认为,农历新年并非由中国引进,而是新罗时期敬神活动演变而来。
2004年,美国的韩国族裔联合越南族裔举办农历新年活动,呼吁美国政府和商业机构使用表意更加多元包容的Lunar New Year而不是单纯的Chinese New Year。
韩越联手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顾及华人群体的感受,美国政客选用农历新年中通用的生肖等标志物发表贺词。但Lunar New Year总会如影随形出现在贺词中。
美国并非在乎源于中国的农历新年应该翻译做什么,只要多数选民满意就行。毕竟为了安抚那些不过圣诞节的国民,美国官方甚至不再使用Merry Christmas,而是改用模糊的Happy Holiday(节日快乐)。
美国文化软实力强大
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本来并无政治意味,仅仅是两个较为常用的农历新年翻译。却在韩越的操作下,变成了相互对立无法并存的两种译名。
韩国与越南却通过官方宣传及海外族裔的助力,借用Lunar New Year(阴历新年)打压Chinese New Year,悄然之间模糊了农历新年的历史。
美国强大的舆论机器让Lunar New Year传播到西方各国进而影响世界,对东亚历史不了解的他国民众想当然的把中国节日当做韩国节日,韩越顺水推舟,将自己打扮成积累深厚的文明古国。
四川自贡彩灯变成了韩国文化遗产
2018年前,Chinese New Year在美国仍有较强影响力,毕竟华人是美国第一大亚裔族群。即便谷歌搜索Lunar New Year,弹出的也大都是Chinese New Year相关内容。
2018年后,韩国越南族裔强烈要求谷歌“改正错误”,不能将韩越的新年等同于中国新年。在韩越移民和韩国政府的不断公关和压力下,谷歌最终用Lunar New Year取代了Chinese New Year,中国印记被强行抹除。
Lunar New Year(蓝色)检索超过Chinese New Year
2023年农历新年前夕,大英博物馆举办关于Korea Lunar New Year(韩国阴历新年)的展览,一时间引发民众热议。华人坚称这是对中国文化的窃取,而韩国人则表示“这是对农历新年文化的正名”。
不久后,韩国女团歌手丹尼尔因在个人网页发表Chinese New Year祝福,遭到韩国网民网暴。中国演员甄子丹在出席新年活动时,向韩国观众送上Chinese New Year祝福,又遭到韩国人的攻击。
认识到“错误”的韩国歌手
韩越打着为新年“正名”的名义,可韩国和越南的春节也是依据阴阳合历(源于中国古代历法)来确定的,并非Lunar所指的阴历。
实际上韩越是想借此获得更多的经济红利,借助新年IP获得更多的旅游收入、节庆产品贸易;同时借此增强本国国际知名度,强化民族叙事、满足国内民族主义者的需求。
韩国人狠起来连自己都骗
韩越借助西方舆论试图模糊农历新年历史,最终实现将新年节庆据为己有的目的。使用Lunar New Year在西方也成为所谓的政治正确,被看作文化多元的优秀标记。
此前曾经抗议泡菜、参鸡汤、韩服起源于中国,多次碰瓷百度词条的韩国教授徐坰德声称韩国也过农历新年,呼吁韩国人抵制Chinese New Year,必须使用 Lunar New Year。
韩联社报道徐坰德“将Lunar New Year作为正确译名”的活动
Lunar New Year无法改变韩越两国与中国相近的新年习俗,更不可能改写农历新年源于中国的事实。
东南亚华人继续使用Chinese New Year,西方此前是两者混用且Chinese New Year使用频率更高,但是在韩越政府宣传及民间团体抗议的影响下,Lunar New Year和Chinese New Year成为了对立且极具争议的话题。
新加坡总理的祝福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Chinese New Year与Lunar New Year两个译名都源于中华,指代本无区别。
韩国越南“借壳上市”的行为,不能从根本上丰富完善他们的文化体系。中国完全不必抵制Lunar New Year,毕竟这本来就是我们的东西。
就如同年夜饭、生肖等年俗也被韩越等国使用。如果我们因为韩越的宣传而被挑动情绪抵制使用Lunar New Year,反倒是将自己的文化变成了他国的宣传利剑,把Lunar New Year搞成了韩国越南的专属IP。
倒不如直接给Lunar New Year也加上Chinese的前缀。要加强文化宣传,明确Chinese New Year的国别属性,更要控制住Lunar New Year的原创属性,让全世界知晓农历新年的文化归属和背后的历史。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
长期作者|碧落清遥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