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A股虎年首个交易日迎“开门红”,创业板指一度涨近3%,油气开采板块领涨,中海油服、中油工程等多股触及涨停。在这红火的第一天,A股影视板块却大多下挫。
截止午间收盘,金逸影视跌9.99%、万达影视跌9.38%、上海电影跌8.29%,横店影视跌7.7%,中国电影跌6.87%,欢瑞世纪、光线传媒、华策影视等公司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据猫眼专业版,1月31日-2月6日,2022年春节档总票房为60.34亿元。票房前三名为:长津湖之水门桥》25.31亿元、《这个杀手不太冷静》13.89亿元、《奇迹·笨小孩》6.68亿元。
去年春节档票房前三《唐人街探案3》35.61亿元票房、《你好,李焕英》票房27.29亿元、《刺杀小说家》票房5.40亿元。
与去年相比,今年春节档缺少30亿以上的超级大片,总票房相比去年的78.43亿元票房,更是同比倒退了22.2%。排除2020年疫情的特殊情况,这也是过去十年来春节档票房首次出现倒退(2016年突破30亿;2018年突破50亿;2021年春节档突破70亿)。
01
史上最强春节档变“史上最贵春节档”
正式开画之前,今年春节档原被大幅看好,有巨头《长津湖2》的空降,有文牧野、韩寒、张艺谋等新贵、常客的加入,不少机构高调预测今年票房将突破85亿,再创“史上最强”。
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票仓,春节档的利好消息也早早反应在二级市场。1月28日,多只中国影视股大涨。其中横店影视涨停,涨幅达10.02%,上海电影大涨8.28%,中国电影上涨5.10%,光线传媒上涨4.57%,万达电影上涨4.06%,奥飞娱乐上涨4%。
然而大年初一大盘整体票房为14.5亿,落后于去年大年初一的16.92 亿,之后大盘“节节败退”,大年初四大盘便跌出了10亿元,当天仅收获8.79亿票房。
大盘下滑的背后是观影人次出现了大幅倒退。大年初一,观影人次为2562万,相比去年减少了近900万。大年初二,这一数字则突破千万,减少了1174万,相比于去年大年初二2796.8万的观影人次,跌幅超过了42%。
初三至初五的观影人次进一步下滑,分别为1893万、1712万、1708万,而去年同期的观影人次始终在2000万以上。截至2月6日晚,今年春节档累计观影人次同比减少近5000万。
另有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总场次为314.32万场,与之对比,2019年、2021年春节档(2020年春节档因疫情取消)的总播放场次分别为292.5万场、287.53万场。2022年春节档播放场次创近五年新高,但观影人次却创近五年新低。
场次增多,观影人次却大幅下滑,面对档期票房同比大幅下滑,今年最大的呼声不是“好片难求”,而是票价太高。
据猫眼专业版统计,2022年大年初一,全国平均票价高达58.7元,比2021年40.3元的全年平均票价,增长了45.6%。众多影院的电影票价大比例上浮,甚至翻倍,票价百元的并不鲜见。史上最强春节档变成了史上“最贵春节档”。
很多网友在社交平台反应,现在去电影院娱乐实在不划算,全家6个人看一场电影,加上爆米花、饮品,差不多要用掉小1000。
较高的票价之下,不少网友表示“在家里烤火麻将游戏不香吗”,直接导致观影人次骤降。
对于春节档票房一年比一年高,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疫情的管控,部分地区影院上座率被限制,影院将空座率的成本加在了票价上。另外春节档的电影制作成本在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了电影票价也在不断的水涨船高。
而春节档是一年中最热门的档期,大家在这假期一般比较“有钱、有闲”,影院方和片方认为票价微涨很多观众都会默然接受。
显然,每年上涨的春节档电影票惹怒了部分观众,毕竟电影类型和质量也没有特别惊艳。
今年春节档来势最为凶猛的是《水门桥》,影片上映首日以6.41亿元的票房表现奠定绝对优势,票房占比达到44%,但或许是观众出现了审美疲劳,影片并不能复制第一部的票房奇迹。
文牧野指导的《奇迹·笨小孩》受限于题材和剧情,口碑上未达到处女座《我不是药神》那样的触人心弦,票房表现中庸;
韩寒指导的《四海》则口碑崩盘,豆瓣评分仅5.6分,观众的评价也影响到票房,影片首日票房2.27亿元,仅低于《水门桥》,到了上映第二日便下跌到1.06亿元。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算是春节档出乎意料的黑马,该片凭借较好口碑与合家欢定位,排片占比持续走高,从大年初二开始反超《四海》稳居亚军位置;《熊出没・重返地球》也是今年春节档的大赢家,该影片有望创下系列票房新高。
02
春节档涉多家上市公司,影视股今日开盘普跌
春节档为电影市场一年之中分量最重的档期,也是众多电影公司兵家兵争之地。
此次虎年春节档,据不完全统计背后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中国电影、横店影视、阿里影业、万达电影、光线传媒、上海电影、果麦文化等10余家上市公司。
今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长津湖之水门桥》背后出品放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中国电影、上海电影、阿里影业;《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背后是新丽传媒;《奇迹》出品方包括中国电影、阿里影业、万达影视等;《熊出没》的出品方有华强方特、横店影视、中影股份、万达影视。
这四部影片背后的出品方大概是今年春节档的赢家。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四海》的市场表现就挺让投资者担忧。
据“野马财经”报道,2021年末,上市不久的果麦文化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2月9日,斥资1300万元购买韩寒新片《四海》5%的投资份额。以公告计算,《四海》总投资规模2.6亿元,按照行业惯例,其票房至少要达到8亿元才能做到不亏损。而目前《四海》口碑不佳,上映七天票房不到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月7日,节后第一天,影视股出现普跌。据Wind数据显示,影视指数盘中一度跌至3.4%。截止收盘,金逸影视、万达电影、中国电影、上海电影、横店影视、光线传媒均出现大幅下跌。
2月7日,文投控股成为A股市场唯一涨停的影视概念股,以上涨10.03%报收3.18元。
“但是它的涨停并非来自电影方面,而是冬奥会的概念。”有传媒行业分析师表示,文投控股是作为冬奥会特许生产商、零售商的概念被市场追捧。
该分析师认为,影视股今日集体下跌主要原因还是春节档票房不及预期。电影的集中销售期就几个,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现在已经有一个不及预期了,那么投资者对影视股今年的销售就比较担心,导致二级市场股价下跌。
虽说票房并非影视企业们的唯一解药,火爆的票房也只能能让影视股的股价出现短暂的回升。但观影人数大幅下滑,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况且春节档一过,影市又将出现片荒的局面,距离完全走出寒冬仍为时尚早。
(EN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3e2fa3e98820e5ba69f65f266aee2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