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渡》如何用“一针一线”绣出暑期第一爆剧?

2023-07-11   壹娱观察

原标题:《长风渡》如何用“一针一线”绣出暑期第一爆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文/大娱乐家。

“绝美的浪漫中式美学”,万千网友对于《长风渡》开头的中式婚礼呈现给出了近乎于“古装婚礼天花板”的高度认可,而随后,“赏心悦目”、“服饰和妆容好美”、“仪式感和细节感十足”等国产剧集里向来不容易获得的评价,也成为了最近微博、小红书上讨论《长风渡》最高频出现的观众心声,#长风渡美学壁纸#更是涌上多个社交媒体的热搜榜。

“好看”的定义其实不止于故事。电影、电视剧本质上都是声画艺术,影视创作的特性决定了,主创团队要努力通过声音与画面将观众带入故事的规定性情境中,进而让观众沉浸其中、体验人物情感变化,进而产生共鸣共情。

但并不是仅仅将故事拍出来,直接拿到电视、手机的荧幕上播放,就能够起到打动观众的效果。对于如今的影视作品来说,光有好故事、好卡司并不够,从服化道再到画面质感,多重元素精妙的排列组合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从而把观众真正代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

这恰恰是最近正在热播的古装剧集《长风渡》的难得之处,在剧情改编与人物表演之外,制作方和平台还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尽可能从细节处提升整部剧集的呈现质感。

不论是制片人从项目筹备时就确定的“品质及经典感古装赛道”,还是历时九个月筹备、参考多种传统文化元素的服装造型,或是在播放端确保“好内容不被浪费”的爱奇艺“帧绮映画MAX”认证标准,都集中体现在了观众肉眼可见的质感呈现上。

最终观众也用持续的热度回应了这种品质提升。《长风渡》开播后爱奇艺站内热度便持续升温,开播4小时破7000,15小时破8000,18小时破9000,41小时突破10000。成为爱奇艺历史热度最快破万的剧集,也是爱奇艺今年继《狂飙》之后第二部热度破万的作品。

在剧集进入“东都篇”、即将步入收官的高潮之际,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对话了该剧的制片人于飞、造型指导韩广仁以及爱奇艺“帧绮映画MAX”背后的高级工程师王志航博士,共同揭秘如何通过前期一针一线的悉心准备与后期反复调试的算法模型,最终实现这部古装剧“格局开阔、质感真实”的品质追求。

传统工艺加持,衣妆形塑人物成长

谈及尊重艺术家或是给予创作者足够的空间,大多数人下意识想到都是编剧、导演这些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工种,不过单就一部剧集的画面表现而言,配合场景美术的概念,剧中人物服装、配饰、妆容等环节,往往承载着大量台词之外的信息量,而这一切其实需要的是造型设计师拥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如何在一部剧集开篇,通过一两个场景就让观众对这部剧产生好奇,并产生追剧冲动,其实考验的恰恰是美术层面的功力。

于《长风渡》而言,第二集出现的“大婚”便是这样一个时刻,不论是制片还是造型,都将其作为为全剧设定基调的关键场景。

这一集中女主角柳玉茹头戴的金冠、手持团扇上花、鸟、鱼、虫等细节纹理以及绿色缎面喜服的光泽感及细腻感,在4K HDR画质加持之下更是将该剧服化道的用心体现到了极致。

大婚时的头饰

“我们的受众审美是非常高的,一点也糊弄不得,马虎不得”,在制片人于飞看来,为了匹配观众的审美要求,作为作品创作一部分的美术、造型、特效、背景音乐都必须要成为了创作团队坚守的环节,秉承为受众提供好内容之心与优质的主创和制作团队合作。

提到观众们交口称赞的这一段落,于飞也表示,“这个大婚是两位主人公命运的联结,也是我们故事的开始,它带有宿命感的美,我们从创作之初就希望能给观众留有一个非常非常符合中式审美的仪式感”。

从最终的呈现上,这种宿命感也的确通过服化道不同层次的精巧展现了出来,像是在社交媒体上被观众们一致夸赞的柳玉茹婚礼喜服,便是造型指导韩广仁特别找到做传统工艺的手工师制作了两个月而成的惊喜。

韩广仁还补充了一个彩蛋细节,喜服上还用了“璎珞”,观众在看剧时可能没有发现这个细节,“我们纯手工绣了一个双凤和鸣的图案,寓意是福气和美”。

造型指导会下意识的认为观众发现不了,大概也和过去剧集在终端呈现的画质较低或是色调冲突有关。这也是为什么,爱奇艺在近年始终都在强调其“帧绮映画MAX”的认证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平台试图通过后端的技术手段,尽可能去还原导演、美术和造型们的创作初心。

也是得益于编码算法团队的努力,使得《长风渡》的画面在高饱和度和高画质的情况下,能够将原本带有冲突感的高饱和度红绿色显得异常和谐,也从侧面看出了美术造型团队以及平台技术团队在创作中的密切合作。

与此同时,通过剧情进展到不同阶段的画面呈现不难看出,《长风渡》在人物服化道的雕琢上所花费的功夫之巨, “纯手工工艺”更是贯穿了整部剧的几乎所有重要场景。

“在这次工艺的制作上,我用了传统的手绣,把一些传统工艺的东西放上去”,《长风渡》造型指导韩广仁说道。

《长风渡》这部剧分为徉州、悠州和东都三个阶段。

就以徉州阶段来说,韩广仁和团队在服装设计时,为了表现当地水路两运、轻工业发达,在服装风格上主要采用了绫罗绸缎,往小桥流水的风格去走。

“包括柳玉茹为叶老太太过寿的衣服,我用的是罗,真正的手工罗来做”,韩广仁向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介绍,手工罗又称四经姣罗,是罗织物中最高技艺的代表,也是在苏州传统丝绸织造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艺,距今有6000多年历史。

“在这个阶段我用了很多中国的传统色,比如顾九思出场的衣服用的是三户赤、柳玉茹用的是天水碧、洛子商用的是满天星紫。柳玉茹嫁到了顾家以后,我就用了欧根缎,给她做的一套青色的服饰”,韩广仁说。

除此之外,二人从徉州逃往悠州路上的乞丐服,看似不起眼,用到的却是面料再造和手工缝线工艺,突破了传统工艺的单一性。即便是战争场面所使用的盔甲,也是剧组专门费时费工开制新的片甲模具,同时盔甲所用到的皮雕工艺原材料都来源于意大利原皮。

以至于《长风渡》光是剧组定制的衣服就高达上千套,从前期筹备到进组开机再到摄制组杀青,时间长达9个月。

《长风渡》造型指导 韩广仁

当然,不论是衣装材质还是手工工艺,最终想要 “无损”还原到观众眼前,帧绮映画MAX技术团队后期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更重要的是,造型指导还会根据人物的成长弧光、剧中场景的变化,通过服装的颜色与人物造型传递出角色的处境变迁与性格变化。

像是顾九思,人物前期以纨绔子弟的形象示人时,衣服多以鲜艳的色调为主,妆发上颇为自由,任长发自然垂下,显示出角色桀骜不驯的一面。随着剧中角色成长到一定阶段,顾九思不仅开始束发,衣服的质地与颜色也开始向庄重深沉过度,表现角色逐渐走向成熟的心理状态。

即便只是红色,从徉州时期的裘皮外衣到悠州的战场盔甲以及进入东都后的致仕官服,在不同阶段造型指导也尽可能希望通过同一种颜色的不同色调去表现人物状态,“顾九思的红色,我们放在哪个场景上,导演都是有考量有考究的,这个人的红衣用几次,怎么去用,用在什么场面,都是有层次,有成长,有对比的”。

不同时期服装变化

即便考虑到了上镜的效果,以及观剧环境,对造型设计而言依然还是有把控不了的环节,像是后期制作的调色等方面,依然还是会产生影响。

好在这恰恰是如今的长视频平台擅长也乐于思考解决的的问题,如何从技术层面去尽可能还原一线创作者的创意与设计,让创意呈现最终原汁原味的展现在观众眼前,成为了爱奇艺“帧绮映画MAX”背后工程师们始终在追寻的终极目标。

工程师学“创作”,技术还原艺术用心

“帧绮映画MAX背后的算法开发,前前后后一共经历了四年的时间,在2022年开始才能批量、稳定的应用”,爱奇艺电视端音画标准“帧绮映画MAX”背后的高级工程师、爱奇艺科学家王志航毫不掩饰整个团队面对调色和音效算法模型的调教难度。

也正是经过如此长时间的学习与迭代,算法团队终于在与导演、调色师以及北京电影学院老师们的密切配合之下,在去年上线了一个能让各方满意的版本。

与此同时,他们也始终在面对一个技术团队直面艺术创作时的终极问题——在对特别艺术表达的“理解”上,算法其实更多还是助攻,要追寻一个最佳的呈现效果更有效的解法还要从片源画质这一根源寻求突破。

实际操作中,以SDR(Standard Dynamic Range)格式交付的内容仍占主流,当然,这其中自然还是与制作成本有关。

像《长风渡》这样的作品,如果后期既要调SDR的片子又要调HDR的片子,它本身时间及人力成本会大大提升,而且HDR格式需要整个后期调色软件都要支持,另外它对调色师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目前大部分的片子在交付时都是没有HDR的版本。

更致命的一个问题是,影像的动态范围是呈漏斗状逐渐降低的。

虽然摄像机能拍摄到拥有非常宽广动态范围的影像,但通过后期制作、母版制作、压缩等环节,影像传输到电视机、手机中时,动态范围已经减小很多了。可想而知,SDR版本的内容真正呈现在用户面前,又会丢失多少艺术创作的心意。

这就是需要“帧绮映画MAX”技术的关键时刻——平台能够通过还原顶级艺术创作的视听技术去重现拍摄现场那些创作者的用心。

像是《长风渡》中男女主人公身着的红绿色彩对比,或是造型设计师专门为服饰手工绣制的装饰图案,这些细节往往都需要画面呈现更大动态范围的色彩细节才能被观众所捕捉到。

“终端用户的设备,比如电视,其实大部分都已经支持HDR了,因为HDR技术本身可以展示更细腻的画面,而且展示的细节也会更全,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用转换算法自动将SDR的片源转成HDR格式”,王志航解释道。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几年的反复尝试与迭代的过程,其实是爱奇艺的算法工程师们与导演、制片人、调色师以及观众反复进行互动的另一种“创作”实践。

“因为工程师纯粹的做算法研发,是从算法角度来确定视频质量是稳定的,转换出来的视频画质是好的。但是在导演或者在调色师眼里,那个美感跟我们工程人员理解的这个美感不一样,所以我们和调色师待了很长时间,跟他们学习,在什么情况下,他们会怎么调,然后我们的算法去模仿他们调整的这个策略。”

最终能不能获得创作者的青睐,自然还是要看最终的呈现效果,以及观众反馈。王志航透露,现在的算法调色模型发布一年半没有收到任何一个导演说转换出来的成片有问题,其中也包括《长风渡》。

并且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不少用户也愿意为了更好的音画效果而付费。“我们质量运营的同学也反馈,有时候我们还会收到用户希望帧绮映画(MAX)的码流要尽快上线的反馈,整体的舆情看到的还都是正向的”,王志航说道。

可见这一画质标准对于观剧体验的巨大加成。

在长视频早已经将故事的各种技巧与花样近乎穷尽的当下,于观众而言,呈现一个好故事仅仅只是基础,在这之上,创作团队还需要给出更多影音层面的越级体验。这也是如今高品质剧集所持续追求的一个新层次,场景、服装、美术、特效甚至是声音,光是有一项长板已然不够,真正能够拔尖的作品势必要让自己成为了“多边形全能战士”。

“在前期美术构思,礼仪指导的反复验证和规范流程仪式,以及服装造型的设计,导演现场拍摄调度的一次次试验,都非常用心,就是希望能真正的输出中国文化之美以及传达我们故事主人公命运开启的氛围感。”于飞在采访中总结道。

正如巴别塔不好建,这座连接用户和内容创作者的桥也并不好搭。经过反复沟通、学习和摸索,编码算法团队发现提升HDR转换效果仍然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爱奇艺帧绮映画MAX团队仍乐此不疲的奔走在“让技术更好地理解艺术表达”这条路上。

面对爱奇艺海量的节目数量,算法稳定性所受考验可想而知,但每一个整改建议都可能是帮助算法更进一步的台阶。

目前,王志航和他的团队依旧会对收集到的用户或创作者反馈做及时总结,为“如何让技术更懂艺术”加速探索着更优的迭代方向。

随着大屏设备逐步在家庭中普及,帧绮映画MAX团队也希望借助这一技术标准的普及,让用户在家中享受到犹如影院的观影效果,将创作者的艺术表达“无损”的还原在客厅的大屏上。“我们也希望帧绮映画MAX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步地去影响上游制作环节,以提升整体的观影品质,这对整个产业来说也是一个良性循环。”王志航这样说。

目前,已有TCL、海信、小米、三星等多家电视厂商共超60款机型通过帧绮映画MAX认证。用户只需打开奇异果TV,单击“我的-设置-了解帧绮映画MAX”,即可查看所有支持帧绮映画MAX认证的设备清单。

如何在当下的剧集创作中实现新的美学表达与探索审美旨趣,某种程度上考验着平台对内容创作的投入程度,这其中既有像《长风渡》这类集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代表,也有像之前《平原上的摩西》那类敢于探索国产剧集美学边界的尝试。显然,爱奇艺在任何一方面的付出都从未止步,不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最终都能透过内容本身体会到这一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