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三秒一例骨折!专家: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2024-01-13   全科与心理

原标题:每三秒一例骨折!专家: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据了解,全球范围内平均每3秒就会发生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我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什么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能否预防?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补钙?一起了解一下。

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

骨折是该病最严重的后果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包括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目前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高达51.6%。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原因是绝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早期无明显不适,直到疾病的中后期,由于骨骼微细结构破坏的不断叠加出现疼痛方引起注意。

此外骨质疏松的病情轻重与疼痛无直接关联,约20%的骨质疏松患者因为骨折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患了骨质疏松症,而约10%的骨质疏松患者甚至终身无骨骼疼痛的临床表现。

据报道,全球范围内平均每3秒就会发生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约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其发病率远高于乳腺癌、脑中风及心梗。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为脊椎,但仅20%的脊椎骨折患者会去医院进行诊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危害最大的是髋部骨折,骨折后患者卧床至少3个月以上,使老年人长期处于病态和死亡的威胁之中。研究发现髋部骨折后1年内有近三分之一(女性约25%,男性约32%)的患者因全身并发症(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静脉栓塞、褥疮等)而死亡,50%的患者将永久面临病残或生活无法自理。

2010年,全世界50岁以上人群中,约1.58亿人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预计至204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将翻一番。根据《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的统计,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椎体和腕部)2015年新增约269万例;预计2035年新增约483万例,2050年新增约599万例。

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儿童时期开始

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

骨质疏松的预防可分为一级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曾有医学专家说过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儿科疾病”,这句看似荒唐的话,其实蕴含着科学道理。

尽管骨质疏松大多是在年老时才出现,但骨质疏松的预防却要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并且非常重要。年轻时积累的骨峰值越高,可供日后消耗的就越多,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也越低。二级预防的对象是针对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人体的“骨矿岛”容积越大,那么到老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晚,程度也越轻。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如果从饮食中不能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大部分女性都会在绝经后开始骨量丢失。

老百姓常常问喝骨头汤补钙吗?实际上骨头汤中含钙少,上百碗才达一杯牛奶的补钙效果,且又因含嘌呤、脂肪高,长期喝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及高脂血症,并不是正确的治疗骨质疏松的好方法。面对市面上种类繁多的钙制剂,如何选择合适的钙剂呢?

专家表示,应该选择同时含有维生素D、合成的高浓度碳酸钙制剂。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居民每日钙摄入量仅为388.8mg,比中国营养协会推荐的成人每日钙摄入量800mg还要少400mg左右。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建议每天摄入800IU的维生素D3,没有禁忌需要每周使用50000IU,以达到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大于20 ng/ml(50 nmol/l)的治疗目标。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基石,应对生长发育的需要,强健骨骼,获得最佳的峰值骨量,补充足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与此同时,生活上我们还应做到以下这些:

1.均衡营养

牛奶、大豆、坚果、深色蔬菜等都富含钙,其中牛奶最为推荐。市面常见的纯牛奶中的钙含量约为100毫克/100毫升,因此每天坚持喝300毫升牛奶,再加上其他食物的补充,钙摄入达标还是很容易的。

2.科学运动

任何年龄段的人,预防骨质疏松都需要坚持科学运动。对于青少年、儿童,身体处于生长期,运动对骨量积累有很大帮助,尽量让“峰值骨量”最大化。对于成年人来说,推荐规律的身体负重锻炼(比如跑步、各种球类运动等),一周锻炼3-5次,每次锻炼30分钟到1小时,锻炼能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反应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3.戒烟限酒

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骨密度下降并增加骨折风险。

4.多晒太阳

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一般建议上午11时至下午3时,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当然,也要注意避开强光,以免皮肤被晒伤。

5.预防跌倒

中老年人应注意跌倒的预防,避免脆性骨折的发生。

以下这些人群更易跌倒:

  • 年龄大于65岁者;
  • 曾经发生过跌倒者;
  • 肢体活动障碍、步态不稳者;
  • 听力、视力下降者;
  • 贫血者;
  •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
  • 服用影响意识行为药物(如镇静安眠药)者;
  • 营养不良者;
  • 虚弱、头晕者;
  • 缺少照顾者;
  • 意识不清者;
  • 睡眠障碍者等。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