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长一寸强:20把大刀对战20把刺刀,1分钟之内大刀队全军覆没

2023-11-20     历史两张脸

原标题:一寸长一寸强:20把大刀对战20把刺刀,1分钟之内大刀队全军覆没

火药的出现并应用于军事使人类由冷兵器时代过渡到了热兵器时代,战场上风波诡谲,局势变幻莫测,排兵布阵如棋盘般星罗棋布,一着不慎,则满盘皆输。

在此基础上,兵器的选择与使用就属于可控的外力因素,天时地利人和,这算得上是人和的一点,装备精良的武器会让战斗如虎添翼,短时间内取得胜利。

我国古代冷兵器分为刀枪剑戟,将刀这一武器放在了首位可见它是战争中的热门兵器备选,而自古以来,经过重重演化以及无数兵家斗士的调整评测,刀这一类武器又分为了诸多种类,以大刀和刺刀为主,向外围衍生出无数系列兵器。

古往今来,大刀和刺刀就一直被用作相比较的对象,一直到近现代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几乎没什么用武之地,近代列强的洋枪洋炮掀起了热兵器的旋风,然而在1933年的一场战争后,又引起了新一轮的大刀追捧与火热潮流。

喜峰口之战

在1931年,日本蓄谋已久,制订了一系列侵华政策,9月18日,日本轰炸南满铁路,发动了臭名昭著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局部侵华战争的序幕。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认定攘外必先安内,东北地区战事节节败退,很快日本军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东北三省,野心勃勃的日本是得不到满足的,贪婪欲望永无休止。

短短2年内,日军动作频繁,在东北实施奴化教育,军事管理,从而彻底控制了东北地区的绝大部分城市交通,紧接着就将爪子伸向了中国南方。

而喜峰口就坐落在迁安县与宽城县的接壤之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路通南北。此地是日军进入华北地区的必经之处,1933年的3月,日军派一路军队悄悄偷袭并占领了喜峰口。

如此军事要塞丢失对我军而言损失巨大,1933年3月12日,国民党军队第二十九军军长,秘密发动了一场夜间偷袭战,他在全队里挑出了几百名的大刀手精英,临时组成了一支敢死队。

趁他病要他命。此时日军喜峰口战争刚刚胜利不久,此前的战争他们面对的中国军人都是消极抵抗,态度倦怠,所以轻狂大意的日军得意忘形,在夜间竟然敢脱衣服睡觉,毫无防备之心。

国军就抓住了敌人的这个特点,在夜晚发动突袭,首先由两名先锋队员打头阵,率先冲进了日军阵营,夺取左右两翼高地,熟睡的日军惊慌地从梦中惊醒,他们早已经自乱阵脚。

敢死队成员乘此机会,炸毁日军重要物资,用大刀近距离攻击敌人,打得敌军落花流水,那个夜晚一共歼灭了日军700余人。在天亮后,日军虽然凭借坦克大炮等远距离热兵器优势重新夺回了喜峰口,可很快就被再次被夜晚偷袭的大刀敢死队战士打得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喜峰口终于重新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手中。

大刀的再次风靡

喜峰口战役的胜利再次引领了中国大刀流行的潮流,中国媒体界争相报道中国军队用大刀大败日军的刺刀,各种吹嘘夸赞之词漫天飞,他们盛赞中国的大刀是日本刺刀的克星。

日军自打喜峰口战役后,一改之前对中国军队不屑一顾的态度,军事防守上更加严密,部队纪律严明,直接下令士兵们夜晚不允许脱衣睡觉,必须全副武装浅睡眠,以防止敌人的夜间偷袭,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头戴着钢盔睡觉,怕一不注意被砍头丧命。

中国舆论界上下洋溢着喜悦自豪的气氛,然盛赞之下,却也不乏某些睿智之人挺风发言,直言要害,著名抗日将领黄绍竑眼光长远,第一时间就站出来抨击这种跟大流,乱吹捧的虚假现象。

他直言:“你们这些人不去关注正规新式兵器的发展进步,反而思想倒退,一个劲地瞎胡吹大刀队,你们难道是想走义和团的老路吗?”

黄绍竑这样毫不留情的抨击是有原因的,仔细想想,大刀确实还没厉害到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程度,中国沉浸在这种虚假幻想里无异于自欺欺人。

大刀作为一种短距离兵器,比之日军的长距离刺刀,确实在户外战斗中占据劣势地位,在喜峰口的那个夜晚,敢死队凭借着夜黑风高,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其中自然有运气加持,所以不能完全说是大刀的功劳。

对战中大刀阵亡

其实大刀在集体作战中,相较于刺刀是处于劣势地位的,首先就是距离问题,大刀的力臂短,虽然它的势重大,可却容易输在速度上。其次大刀由于重量问题,需要举起来再二次砍杀敌人。

那么此时举刀者就容易把腹部暴露在敌人面前,假如敌人趁此时机用刺刀刺中腹部,那么大刀还未落到敌人的头上,我们就已经倒地牺牲了。

在战场上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兵器,最重要的就是速度,速度够快,打得够准,就能够一击毙命,而刺刀轻便,动作简单,出刀速度够快,所以在集体作战的战场上其实是更占优势的。

曾经就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他召集了40名士兵,分为两组对阵,一组是手持大刀,一组手持刺刀,每组各20人进行混战决斗,战斗刚刚开始还未到一分钟,大刀队就明显不敌刺刀队,迅速落败。

在这次结果中,大刀队全军覆没,而反观刺刀队。仅仅阵亡了三人,双方高下立见,当刺刀队冲过来的时候,大刀队甚至还未来得及提刀上阵,就被敌人从两米外的距离击杀。

小结:

综上所述,大刀队在战斗中由于距离速度的原因是明显不敌刺刀队的,这是集体战争带来的必然结果,当然如果空间狭小,那么狭长的刺刀或许不容易伸展开来,那么大刀应该更容易占据上风地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387828e86a36e7c12f8e0463b1f7f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