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力推“三改一扩” 砥砺前行建设产业集群
——2023年湘潭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纪实
文/雷理湘 袁世宇
岁月更迭,大潮再起。回望即将过去的2023年,虽遭遇惊涛,历经波折,湘潭工业经济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仍步履稳健,湘潭工信系统也写下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浓重一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信系统聚焦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以“千百十”工程为统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以“三改一扩”“智赋千企”为抓手,坚持向“新”而行,保持定力、凝聚合力、精准发力,全市工业经济稳进提质,产业能级加速跃升,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40%左右,稳居全省第一,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45%以上。1-11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高于全省7.5个百分点,同类市州排名第二;湘钢集团营收突破千亿元,吉利汽车、湖南裕能等百亿级企业稳步壮大,蓝思科技爆发式增长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湘潭连续三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位居第67位,全省第三。
以“三改一扩”为路径 发展质效不断增强
湘潭市先进制造业企业“三改一扩”暨“智赋千企”行动推进大会
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思维,制定出台“三改一扩”三年行动方案和专项扶持政策,成立工作专班,推行“政府高层+企业高管”对接联系机制、“专题调度+专业服务”工作机制、“政务服务+政策保障”激励机制和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目前共梳理企业2023-2024年拟实施的“三改一扩”项目238个,总投资251.18亿元,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新增产值550亿元,税收20亿元,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超9吨,6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技改提质,加速向高端“进阶”。充分运用国省市政策资金激励,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促进协同创新,开发推广应用新产品。培育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工业设计中心4家、新材料中试平台2家;湘钢、傲派自动化获批省先进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立项,立项数全省第三;牵手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大校,“产学研用”体系不断深化融合;华菱线缆助力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特种线缆、荣岚智能参与国家重大型号工程建设,华进重装、玉丰真空等一批企业的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意向书签约仪式
数改赋能,加速向智能“革新”。深入开展“智赋千企”行动。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0.96个,居全省第三,有望获批2023年全国“千兆城市”。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推进,1-11月,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增速31.0%,居全省第一;累计获批省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企业21个,同类市州排名第一;培育智能制造企业超100家、“上云上平台”企业近4000家;华菱线缆“电线电缆订单交付管控能力项目”获评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三一(韶山)风电入选全国“2023年5G工厂名录”;湘钢中厚板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个、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车间)4家。
“绿改”转型,加速向绿色“升级”。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前三季度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4%,湘钢获评省工业碳减排标杆企业。绿色制造示范创建创历年新高,3家企业获评国家绿色工厂,湘电股份获评国家工业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5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2家企业入选省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湘乡绿色化工产业园成功获批,全国首条短程低碳废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生产线在韶山开工建设;湘潭金弘通过省级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验收。
以集聚集群为突破 产业能级加速提升
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
做好做足“链”文章,优势产业聚势跃迁。深入实施产业链“强链”计划,坚持“四长联动”,制定出台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储能(动力)电池及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医疗器械4个产业政策,建立先进制造业企业“白名单”制度,更新完善产业链图谱和客商库,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产销对接、产融对接、产学研对接等活动,推动产业链与价值链、资金链、创新链、政策链深度融合。1-11月,10条工业优势产业链规工总产值同比增长8.9%,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0个(含13个10亿元以上项目);促成130多个产销协议签约,全市产业整体本地配套率提升2-3个百分点。先进钢铁材料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池”,汽车产业集群跻身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电机电控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成为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对象。
吉利新能源车
梯度培育增势蓄能,优质企业枝繁叶茂。实施100亿级企业“聚变”、规工企业“扩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裂变”计划,主动服务、分类指导、梯度培育。湘钢营收突破千亿、盈利能力全国领先,汽车钢、特种钢等新产品相继投产;吉利汽车整车产量、出口量同比增长53.0%、502.0%,湖南裕能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蓝思科技产值增长2892.0%、营收首破百亿。新增规工企业145家,超额完成省市目标任务。293家企业入围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达37家,省级130家、达251家;湘电等15家企业产品获省级单项冠军,数量倍增;5家企业入选省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获批数全省第1;创建国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家、5家,居全省第2、第3。
统筹要素强化服务,项目为王积蓄动能。建立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工作台账,健全月报分析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今年以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落地116个、总投资320.4亿元,22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4个省“万千百”工程重点项目、19个市先进制造业项目协调指挥部调度的重点项目全部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其中天易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园历时8个月就实现全面竣工;吉利LCV项目25天签约、3个月开工、12个月首车下线,创造了“湘潭速度”“湘潭效率”,作为以稳促进的典型得到省市领导高度肯定。
以精准服务为重点 实现稳增长提信心
9月30日全市产销对接大会
强化运行监测,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向好。健全工业运行专报、工业运行专题培训等制度机制,密切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指标,强化部门协调和市县联动,及时掌握工业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协调解决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深化“千百扶培”,纾困解难强信心促成长。结合“三送三解三优”“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走找想促”活动,推进助企纾困“千百扶培”计划。完善困难问题收集、研究、解决、办理、销号闭环管理机制,收集企业反馈的各类困难问题2657个、已解决2126个。编印发放惠企政策汇编千余本,“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精准推送解读,督促兑现全市工信、科技线上未到位奖补资金1亿余元。积极为企业争资争项,助力10个项目争取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额度23.05亿元,为129个项目争取中央、省级转移支付资金2.61亿元,超额76.35%完成市定任务。
利欧泵业
筑牢安全底板,护航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要求,采取常态化监管、突击检查、专家查隐患等多种形式开展民爆、民船、军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督促企业开展安全隐患自查整改,未发生各类事故。扎实做好全面深化改革、信访维稳、无线电管理保障等各项工作,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2024年,全市工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持续抓好“三改一扩”、“三优三特”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培育等工作,不断增强湘潭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活力,全力开创新型工业化湘潭实践,跑出“产业强市”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