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为帝国的坟墓,令西方胆战心惊的苏军被打得丢盔卸甲

原标题:不愧为帝国的坟墓,令西方胆战心惊的苏军被打得丢盔卸甲

阿富汗地处亚洲中西部,几近亚欧大陆的中心;它西邻伊朗,北面与俄罗斯有2400公里左右的边界线。东、南紧贴巴基斯坦,领土面积65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79年12月27日至1989年2月15日,前苏联为了自己的利益悍然派兵攻占了阿富汗。

苏联出兵是冷战期间美苏对中东南亚争夺的必然结果。因为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印度洋,是苏联的既定战略方针。

而阿富汗是通往南亚和印度洋的必经之路,要使通往印度洋的战略得以顺利实施,苏联必须在中亚地区扩张势力。

其实入侵阿富汗之前苏联已深深卷入到了当地的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但由于当时的阿富汗动荡不安,各种冲突不断;加上通过权力斗争上台的新领导人表现出明显的偏向美国的倾向,并采取了一系列反苏亲美的措施。

出于稳定阿政局、确保苏联在阿富汗长期苦心经营的成果,防止美国、巴基斯坦等国对阿富汗事务过多介入以及伊朗对苏联中亚的影响等目的,苏联于是决定直接出兵占领阿富汗。

1979年12月27日晚 7 时半, 当苏联农业代表团与阿政府官员举行宴会是,事先隐蔽集结于的苏军第105空降师, 在原驻阿苏军和克格勃人员的引导下, 发动突然袭击 ,仅用3个半小时就完全控制了喀布尔市。

1979年12月28日起苏军集结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发动钳形攻势。在短时间内苏军就基本完成对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领,并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

不过令西方胆战心惊的苏军很快就陷入了阿富汗人民的游击战争之中,被打得丢盔卸甲。从1980年6月苏军对阿游击队实行清剿,由于地形、人心和国际各种势力的介入,苏军始终不能彻底消灭高度分散的游击队。

阿富汗战争中每一年苏联需要消耗20亿美元以上。在1979 - 1980年的油价高峰期苏联还是负担得起,然而,从1980年11月到1986年6月油价同期下降近6倍,当然这不是偶然的。

经济、政治、军事上都没有得到好处的苏联在1989年2月15日前从阿富汗撤出全部作战军队。这样,苏联进行了一场付出了沉重代价却毫无收益的战争。

据苏军总政治部公布,在这场战争中苏年共伤亡48788人,其中死亡人数达13310人;而阿富汗1500万人中,有近半数被赶离家园,有130多万人丧生,有500万人变成难民,另有13万人被监禁。

苏军派出各种小分队侦查阿富汗游击队的行踪。

苏军出动米-24武装直升机掩护车队。

在阿富汗这样险恶的地形是苏军坦克装甲车队的噩梦。

阿富汗的高原和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4/5,这是被人称为帝国的坟墓,因为历史上侵略这里的国家都走向了衰落!比如英国、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