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 | 我去了趟“濑户内”,给了自己想要的仪式感

2019-10-10   凤凰艺术

-濑户内游记

近日,“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秋季展期”如期举行。作为2019年全球最值得旅行的艺术项目,秋季会期的开始也预示着本届艺术节将进入尾声。以下是凤凰艺术特约撰稿人艺术媒体人马春雨,从游客的视角呈现“濑户内”不同的第一手体验。

近期,不知是媒体舆论或是自然的召唤,作为第一批90后,对于还有90多天就要到来的30岁既惶恐又期待。

濑户内海飞机鸟瞰

于是我为自己安排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方面,个人非常注重生活中的仪式感,另一方面,恰逢三年一次的“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我周五晚订票、周六凌晨飞日本、周末两天在濑户内“跳岛”、周日夜航飞回广州、周一凌晨到家、早上8:30 正常上班。

藤本壮介(直岛小提琴パヴィリオン)

这个旅行短暂、紧张、匆忙,是我给自己“而立”之前的放纵,更是一个迎接开始告别过往的仪式。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 北川富朗

我是一位艺术从业者,我的偶像是日本著名的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对于此刻的我来说,没有什么是比遵循自己偶像的脚步更有意义。

原研哉设计2019年“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主视觉海报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是由北川富朗与福武总一郎共同策划的大型国际艺术项目。其最原始的出发点,是为了复兴日本濑户内海上那些由于经济转型而被荒废的内海岛屿。可能是它的姊妹项目“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三年展的光芒太过于耀眼,相比之下“濑户内”似乎需要更多人来支持和关注。

草间弥生作品南瓜

北川富朗先生通过邀请世界顶级的建筑师、艺术家在海岛上完成一系列的艺术实践,引起人们对这些海岛的关注,不仅直接吸引大量的游客,拉动海岛经济的复苏、转型,更为世界文化旅游创新提供了成功的案例。我多年从事“艺术化营销”及“产业地产的艺术解决方案”等课题研究,北川先生的几个项目都是我们重点研究的案例,因此,此次旅行对我来讲也有着朝圣的意味。

大竹伸朗作品 No. na05-B Naoshima Bath "I汤 (I Love YU)"

出发前,我研究了一下2019年“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官网(https://setouchi-artfest.jp/cn/)我感慨于主办团队在细节上的用心,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只要你有耐心这个网站可以回答你关于“濑户内”的所有疑问。

朱哲琴《锺舍 Bell Shelter》项目海报

由于时间仓促,这次旅行我非常的有目的性,起初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规划了“直岛”与“丰岛”两个重要岛屿,在得知中国艺术家朱哲琴也参与了本次项目后又补充了小豆岛。

中国艺术家朱哲琴在小豆岛寺院,摄影:肖全

篇幅有限,想说的太多,过多的细节我便不谈。周六凌晨,我从广州出发直飞日本,由于日本比中国早2个小时的时差,到达大阪关西国际机场时已经是早晨,稍作休息再转机高松空港(为什么我不直飞高松,原因是广州直飞高松的机票价格是飞大阪的4-5倍),在抵达高松机场之后,我直接搭机场巴士去港口,从高松港口乘船前往直岛(轮渡信息详见:https://setouchi-artfest.jp/access/),乘船的时间大约1个多小时,因为长期生活在珠三角地区,这种水上的交通方式十分熟悉,像极了从深圳轮渡去澳门或者广州去香港。

濑户内海东部群岛轮渡航线图

但让我不禁感慨的是,日本巴士非常的准时,什么时间出现,什么时间发车,一分一秒都不差;第二个感慨,是“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导视系统做的非常好,各方面的问题看导视基本都解释的很清楚;第三个感慨,华人(包括港澳台地区同胞)到日本自由行确实很热门,因为每当我用英语和工作人员沟通失败后,总会有懂日语的华人旅客给我以帮助。

直岛地中美术馆外景

直岛Naoshima被称为“日本的现代艺术圣地”,在我看来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才是“直岛”的灵魂。

直岛全景图,图片来源:直岛观光网站

诚实的讲,直岛真的不大,岛上主要分为本村、港口和美术馆区三个区域,著名的地中美术馆、内斯之家美术馆(Benesse House)、李禹焕美术馆都在这里。

直岛宫蒲港口

在这里海岛似乎是一个结界,当我和一众游客在宫蒲港登岛时,原本还在船上说说笑笑的人们开始陆陆续续的安静了下来,大家似乎不约而同的被徐徐的海风和海鸟的鸣叫感动了,不愿因为自己的欢闹声打破岛上这种恬静的气氛。

直岛环岛巴士时间表

正直艺术节期间岛上交通比较便利,有环岛巴士和美术馆专线可以选择,价格大约在100日元左右,下了轮渡就可以看到非常方便的。

草间弥生作品南瓜 直岛宫蒲港

“春风得意”很快就到了美术馆区,在这里我参观了媒体中经常报道的地中美术馆、内斯之家美术馆和李禹焕美术馆,几个馆离得不远,各自步行10分左右就可以到达,很遗憾由于禁止拍照,我无法展示内部的照片。

直岛地中美术馆

直岛李禹焕美术馆

真正亲自到访这里之后,我发现国内媒体的传播焦点似乎有很大的误区。国内的媒体一直都在关注“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有草间弥生的大南瓜、莫奈的睡莲以及众多蜚声国际的艺术家作品,但在我看来无论是《南瓜》还是《睡莲》都是在其他地区也可以看到的,而真正最值得我们亲自来到“濑户内”的理由是要体验这里建筑、艺术、自然之间紧密结合,进而形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直岛李禹焕美术馆外景

就建筑而言,首先我感慨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与周围的环境如此和谐,恍惚间觉得建筑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而非人为。其次,这些建筑所产生的气场是极端“肃穆”“安静”的,当你走进其中,你会发现过重的脚步或呼吸声都会被空间放大,打破原有的平衡。

内斯之家美术馆外景(Benesse House)

内斯之家美术馆内景(Benesse House)

也许就在那么一瞬间,我恍惚觉得美术馆内展示的是什么作品已然不重要,仅从建筑的空间而言,就已具备了某种宗教般的“神性”,静静地坐在其中会感受到基督教中所谓“沐浴神爱”心情。

内斯之家美术馆内景(Benesse House)

直岛上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家计划(Art House)”北川先生邀请艺术家在本地将已经荒废的老房子或在空地上进行创造,这就像目前学术界讨论比较多的“副文本(paratext )”一样,意思是:将原有语境的文本打破、重组,产生新的文本,二者之间虽然不同,但却存在着某种联系。“家计划”落地的数量较多,而且分散,很遗憾我没有太多时间用来寻找,只能是走马观花的浏览。

安藤忠雄博物馆(ANDO MUSEUM)

南寺(Backside of the Moon)1999年安藤忠雄设计

除此之外,还有直岛会堂、“SANNA的梦幻云朵”、安藤忠雄博物馆以及诸多民宿等。由于出发匆忙没有订到岛上的民俗,好在高松地区生活着一些校友,因此,当晚我便乘船返回高松,与几位校友聚餐并宿在校友家里。

丰岛全景图

第二日(周日)的行程比较紧张,需要从高松直达丰岛,随后“跳岛”小豆岛,重点参观朱哲琴创作的声音装置作品《锺舍Bell Shelter》项目,之后返回高松机场,乘坐夜航直飞广州。

丰岛美术馆地形图

周日清晨,我告别收留我“沙发客”的校友,赶乘高松港最早的轮渡,抵达丰岛(丰岛观光网站:https://teshima-navi.jp/),直奔丰岛美术馆,因为来的太早,美术馆还没有开门,我坐在室外静静的发呆直到营业时间,不小心成了丰岛美术馆这一天接待的首位游客。

丰岛美术馆外景

自美术馆售票处到展馆主体需要通过一条窄窄的绿荫小路,路两侧的大树正是繁茂的样子,层层遮挡,被蚕食着天空只有斑驳的几块,风吹动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诚实的讲这种将美术馆包场的感觉仿佛世界只有我自己。

丰岛美术馆内景

丰岛美术馆的特点就是不展出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正如网上流传的:丰岛美术馆是用来看水滴的。

丰岛美术馆内景

美术馆的地面做了特殊的涂层处理,就像公园里水滴落在荷叶上一样,随着地面细微的角度变化,有些水滴从不同的方向流到一起形成一个大水滴,有些则在原地静静的躺着,一动不动。美术馆天窗是个空洞,躺下来可以直接看到一盘圆圆的天空。后来游客逐渐的多了起来,但大家也都十分默契的不忍心打破馆内的安静,只有时不时响起的低低耳语。

丰岛美术馆内景

在丰岛美术馆里,我安安静静的发呆了两三个小时,听风在建筑外吹过,看天窗外的蓝天白云、懒惰的水滴。整个人思绪平静,头脑放空,感觉在空间里隐形........

濑户内海滨海风景

告别丰岛跳岛去小豆。

在这里我还是要提醒一下,即将计划旅行的读者,一定要随身携带可以果腹的食物,因为餐厅的开业时间固定,错过了就餐时间他们就会休息;另一方面,一定要提前关注渡船的时间信息,并不是随时都有船可以跳岛的。

崔正化《太阳的礼物》小豆岛

小豆岛Shodoshima(小豆岛旅游观光网站:http://shodoshima.or.jp/)并不像它名字那样小,相反是我所走过的这三个岛中最大、最繁华、基础设施最健全的,公交线路成熟且方便,但由于时间不多,我直奔朱哲琴的“钟舍”而去。

朱哲琴《锺舍 Bell Shelter》项目外景 ,摄影:肖全

2019年春,中国跨界艺术家朱哲琴应组委会邀请,参与“濑户内国际艺术节2019”并创作了声音互动装置《锺舍 Bell Shelter》。

朱哲琴《锺舍 Bell Shelter》项目开幕现场摄影:肖全

基于多年来我对朱哲琴艺术的跟踪研究,以及这是“濑户内”项目中少有的以“声音”为主体的作品,因此权衡之下便决定要来看看。

朱哲琴声音素材采集 摄影:肖全

一路辗转,终于找到《锺舍Bell Shelter》这是一个用废旧谷仓改造的空间,朱哲琴通过采集小豆岛上寺院的钟声和酱油厂器械劳作的声音,进行了二次创作。

朱哲琴《锺舍 Bell Shelter》项目开幕现场摄影:肖全

她将狭长的谷仓中央放置长达6米的水池,以及用日本和纸制作的“屏幕“用来做声波映射装置,两只黑色铜磬分别放在砖台上,当敲击铜磬时声波与水面所产生的共振会映射在屏幕上,继承了她“通过光把声音转化为视觉艺术”的探索。

朱哲琴2014今日美术馆“声·觉”声音艺术展现场

我曾经历过朱哲琴2014年在今日美术馆举行的“声·觉”声音艺术大展,也曾现场看过她与玻璃艺术家郑闻卿教授以及电子音乐人马海平合作的“琉音”项目。因此,在《锺舍Bell Shelter》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创作思路的。

朱哲琴2014今日美术馆“声·觉”声音艺术展现场

随着朱哲琴与与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联合发起“同济-朱哲琴【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之后,我们发现朱哲琴在创作手法、艺术语言以及表达的媒介层面发生极大的自由。因为她不仅仅依赖于“人声”“表演”“现场”等过去常用的元素,更开始升级到运用“仪器”“算法”“人工智能”等最前沿技术。

朱哲琴《海上琉音》项目现场

回国后,我咨询了朱哲琴及其团队,关于《锺舍Bell Shelter》的创作理念。朱哲琴本人做出了如此的回答:“这座谷仓坐落在小豆岛西南边,是一座被废弃的谷仓,当我们开门走进去时,因为没有电,空间很暗,上面有一些小的气窗,外面的光线透进来,让人进入一种与自己内心,与无形的事沟通和交流的状态。”

朱哲琴《锺舍 Bell Shelter》项目摄影:肖全

关于为什么要用谷仓完成作品,她回答“作为一个外来者,脱离开所谓宗教和意识形态,其实人们可能还有一些不同的场域是可以进行精神活动的。它可能就是一座建立在社区的谷仓,没有特定的宗教、意识形态标签或背景,它向任何人开放。这更贴近艺术本身——艺术是没有特定的政治、宗教、种族、时间限制的,需要回到最本质。”

朱哲琴《锺舍 Bell Shelter》项目摄影:肖全

此外,她也希望观众成为这件作品的一部分。“在她的声音作品里体现了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那就是——没有人只是观者。没有单纯的造物者,也没有单纯的观众。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既是创造者,也是观众。在一个自然的空间里面,任何一个存在、物体都是这个空间的创造者,同时也是观赏者。所以这件作品中,应该是向所有人敞开的。它并不是一个单向的空间。在空间里的人和这个空间的能量、场域会产生一种有机的反应。这种反应才是构成整个展览的根本所在,而不是一个静止的展览。”

朱哲琴 《锺舍 Bell Shelter》项目 摄影:肖全

这也许是我一直跟踪研究朱哲琴艺术的动力吧。她思想的深度、快速的学习能力、敏锐的艺术嗅觉、不知疲倦的实践,成就她的艺术不断的生长、创新,她的作品总是会向我们展现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据了解,在笔者撰写本文之时,DADAWA朱哲琴在日本小豆岛创作的《Bell Shelter 钟舍 》声音装置获选2019濑户内国际三年展季"TOP 5 ART PIECES"的殊荣。

向阳 《可抵达的彼岸》2019 小豆岛

时至傍晚,我乘船离开小豆岛直达高松港,再乘坐巴士抵达空港,乘坐夜航的飞机直飞广州白云机场。

向阳《7层7》外观2019 小豆岛

此刻再回想这段短暂、匆忙的旅行,其中的建筑、艺术叹为观止,但更打动人的其实是濑户内海和海岛上最原始的风景、淳朴的民风。

流浪猫小豆岛

作为都市人群,我们忘却了乡土与自然本身的魅力。而北川富朗恰如其分的以艺术作为饵料,吸引大家走进濑户内海,并在探险艺术的同时,让自己感受到乡野海岛如初的魅力。

中国浙江“桐庐”大地艺术节发布会现场

北川富朗先生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很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为谁而做。所以无论是“越后妻有”还是“濑户内”,以及即将在中国浙江省开启的“桐庐”大地艺术节,都可以展现他在艺术与乡土振兴过程中的挚诚。

关于作者

马春雨 Hubert·MA

马春雨(Hubert·MA),先后就读于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文化观察员,独立艺术项目策划人,民营博物馆从业者;长期从事:艺术化营销、产业地产的艺术解决方案、联觉艺术等专题研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凤凰艺术 独家报道 撰文/马春雨 责编/dbk)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点图去看看?

“超越时空的对话——吴为山雕塑作品展”

云自在 高云作品展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

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 DE JA VU

“摄影180年在中国”

倪有鱼:∞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