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退位时众臣欢庆,仅一人垂头大哭,一年后没哭的人全被处死

2022-02-24     军武四分三十三

原标题:武则天退位时众臣欢庆,仅一人垂头大哭,一年后没哭的人全被处死

有句话说得好:“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时候的文人读书,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进入官场,或是想光宗耀祖,或是愿为民请命,或是为了一腔抱负。譬如大名鼎鼎的李白,一生求仕而不得。

在唐朝,有这么一个人,比李白早出生半个世纪,他的诗和文章被《全唐诗》《全唐文》收录。但和李白不同,他一生历经四朝,数次出任宰相。这个人就是姚崇,是唐朝的四大贤相之一。

得武则天赏识

姚崇的父亲是唐初的官员,但是很早就辞官回归田园了。后来,年纪大的时候又被高宗起复任用,倒是做出了一番成绩。姚崇性格潇洒,受父亲影响,喜爱习武,直到二十余岁才开始勤学苦读。

步入仕途之后,姚崇按部就班地升迁。后来,契丹作乱之时,姚崇正好在兵部任职,虽然因为战乱事务且多且杂且乱,但姚崇处理得得心应手,一众事务井然有序,丝毫没有慌乱,姚崇因此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

武则天虽然推行酷吏,但是也很注重人才的选拔,知人善任。发现姚崇这个人才之后就开始大力提拔,没过两年,就提升姚崇为宰相。可以说,武则天对姚崇有知遇之恩。

后来,姚崇因为铁面无私,不给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情面而得罪他,于是在张易之的鼓动下,姚崇被贬。但即使被贬了,姚崇仍然心系朝堂,举荐了张柬之。

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太子趁着她病重率领群臣发动神龙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兵变成功后,众人皆喜,只有姚崇告别旧君低头垂泣。武则天对姚崇毕竟有恩,当年那个手腕强硬的女人风烛残年之际,失去了权力怎么不令人唏嘘。

姚崇因此遭到新任皇帝的不喜,五大功臣中其余四位如张柬之均获封王位,唯有姚崇得到的封赏最小不说,还被外放贬职。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年之后,其余四人不是被残酷杀害就是死在了流放之中,只有被贬的姚崇得以幸运生存。

几度变迁

在武周时期姚崇就历经了升迁、贬职。中宗继位,姚崇却为武则天哭泣而再度贬职,这不但是因为姚崇确实感激武则天的知遇之恩,还有他深知中宗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而主政大臣又刚愎自用不斩草除根徒留后患的缘故。

睿宗继位后,姚崇再次被起用,他同另一位有名的贤相宋璟齐心协力整顿朝纲,罢奸人用有才之士,两人性格互补一刚一柔可谓合作无间,一时之间,朝堂风气大为改观。

但好景不长,姚崇因欲除去对太子有威胁的人,被冠上离间宗室的罪名而被遭贬谪。都说“文死谏,武死战”,姚崇认为太平公主和诸位王爷不是扰乱朝堂就是兵权在手,应将他们分别外放迁居,此等行为触怒了太平公主。

这次和他一起被贬的还有宋璟,太平公主是不允许这两个人在朝堂之上和她作对。太平公主得武则天盛宠,性格刚强,出手果断,她是绝对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做个寻常公主的。

两年后,玄宗诛灭太平公主集团,然后召见了姚崇。此时的姚崇在宦海之中沉浮了几十年,历任中央和地方多年,一生经历无数个危机时刻。姚崇针对这些年所看到的朝政弊端,分门别类提出了对应的意见。

一番促膝长谈过后,玄宗接受了姚崇提出的建议。他深知这位从高宗时期就开始出仕的老宰相善于见微知著、经验丰富又为人忠心耿耿,姚崇的意见必然是他几十年的心血结晶,正合此时励精图治的玄宗的心意。

于是姚崇再次重返京城辅佐朝政,选贤能、罢冗余;平衡朝堂势力;兴农业,捕杀蝗虫救灾。这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开元盛世奠定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基础。

毛主席盛赞

毛主席熟读史书,对古代的政治家尤为关注,对姚崇这个古代贤相,他的评价颇高,毛主席称姚崇为“大政治家”。尤其是姚崇给玄宗提出的10条意见,不过两百来字,却针对性强实施性高,“古今少见”。

毛主席还称姚崇是个“唯物论者”,姚崇在治理蝗灾的时候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古时候的人多为迷信,蝗虫肆虐,百姓和官员却不敢捕杀它们,生怕不符合老天爷的心意招来什么祸患。

但姚崇不同,他坚信“人定胜天”,对所谓修德一说嗤之以鼻。为了劝谏玄宗,姚崇翻阅历史记载,列举前朝因为不灭蝗灾而导致的粮食颗粒无收,灾民遍野,绝望之中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现象,其惨烈程度难以想象。

另外,古人还讲究“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对身后事非常重视。我们经常在出土的陵墓中看到,很多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东西作为陪葬品,这是让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能够继续享受。

但姚崇显然不这么认为,他对后代的交代就是死后薄葬,“人死了就没有任何知觉了”,薄葬怎样厚葬又如何,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能受用了。

姚崇劝谏也会讲究方法,并不会死磕硬碰,这一点,恰好与宋璟的直陈明谏有着鲜明对比。姚崇会根据皇帝的性格采用不同的劝谏方法,比如对玄宗,他就会循序渐进,使得玄宗听得进去他的话才会慢慢进言从而达到目的。

历任三朝宰相,又经历了国力鼎盛时期,身居高位的姚崇却十分简朴,从不贪墨,以致于年老之时还买不起京城的房子,只能住在郊区的寺庙里,其清廉可见一斑。

小结:

姚崇是个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人,善于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把握住主要的方向,所以才能够历任四位帝王都能够得到任用、信任,数次出任宰相。

同时,姚崇荐贤任能进退有度懂得急流勇退,所以才在晚年辞官之后也能得到唐玄宗的荣宠。生病之后,唐玄宗还让他住进专门的居所,君臣相得直至姚崇病逝,成为一代佳话。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2de6923b15eeb67a66d3091ebf794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