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草原与青春的双向奔赴,这场炽热高歌打动了谁?

2023-08-06   深度文娱

原标题:一次草原与青春的双向奔赴,这场炽热高歌打动了谁?

夏日的夜晚,一场充满草原文化魅力的音乐盛宴拉开帷幕。

舞步矫健有力,仿佛奔腾的骏马在广袤的草原上驰骋。开场歌舞《雄鹰》中,河畔丰收的赞歌,让草原的繁荣以画卷的形式展开,草原民族的豪放气概和朴实情感也呼之欲出。

老IP,新歌会。《“央young之夏”草原之夜歌会》来袭,于8月5日在央视频和央视网播出。这次新鲜的跨界混搭不仅让观众尽享视听之美,还展现了草原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精神。从舞蹈到传统歌曲,再到现代音乐融合,每个节目都散发着自由飒爽、热情奔放的魅力,同时深深地传递着草原文化的丰富内涵。

草原风与摇滚魂交织,自由热情呈现更需创新

草原风与摇滚魂交织,自由热情呈现更需创新

歌曲响起,动感的鼓点、炽热的吉他声和低沉的贝斯声交织在一起,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激情。

内蒙古原生摇滚乐队“突腾乐队”的成员们在舞台上蓄势待发,犹如草原上奔驰的野马。《牧马人》旋律简洁明快,结合着中西乐器的独特演奏,将草原的豪放与摇滚的张扬相结合。而陈旻用他独具特色的嗓音,将歌曲中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牧马人”在广袤的草原上奔腾驰骋。

摇滚音乐的狂热与激昂,草原文化的包容与开放,在此刻交织。正因如此,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草原风的狂野与自由。乐队成员的精湛演奏和热情四溢的表演,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向观众传递出一种不受拘束的生命力和草原精神。这首歌曲以其摇滚的节奏和草原的主题,让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为草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牧马人》的演绎向世人展示了草原音乐的多样性,也表现出了摇滚乐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音乐风格,与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结合可能性。

但融合不止,草原的热情永续。“我要登上登上山顶,去寻觅雾中的身影”,跟随《天边》的旋律,跨上骏马,去追逐遥远的星星,草原年轻一代的朝气与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云飞、龚明威和段国峰的合作演奏让小提琴和萨克斯相得益彰,悠扬的旋律让观众感受到了草原的自由与包容,热情与豁达。

除此之外,当苏尼特右旗少儿合唱团唱出熟悉的歌词:“草原最美的花,火红的萨日朗”,美妙的童声一下把人们带入纯净辽阔的草原。紧接着,鞠萍悠扬的歌声,再加上说唱歌手舒克独特的说唱风格,为这首经典草原歌曲注入了新的元素。流畅而富有节奏感,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讲述着草原的故事;而灵动的词藻和激情四溢的嗓音,将草原的壮美和草原人民的勇敢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管男女老少、地域距离,还是器乐不同、文化差异等,《“央young之夏”草原之夜歌会》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之间的隔阂,为观众带来了这个夏天新鲜的音乐体验;再加上舞台置身于草原的自然实景,一轮明亮圆月与夜晚的微风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草原的美丽与广袤。

打破城市和草原隔阂,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城市和草原能够如何对话?“央young之夏”本身的模式便是答案。

在《乌兰巴托的夜》中,朱迅、阿里玛和乌兰牧骑民族乐团的合作,同样是一次城市与草原文化的跨界融合,也是打破隔阂、传承草原非遗的重要实践。这场演出将城市现代元素和草原文化完美结合,让观众领略到了草原文化的深厚底蕴。

作为总台主持人,朱迅与阿里玛和乌兰牧骑民族乐团的合作,展现了城市与草原之间的融合,以及潮流与传统之间的相互尊重。阿里玛是乌兰牧骑的长调歌手,她的声音宏亮而深情,表现了草原的豪迈与热烈;齐·布日古德带领的乌兰牧骑民族乐团则用马头琴等传统乐器为演出增色不少,展现了草原非遗文化的魅力。

一曲“牧歌”,宛转悠扬,情深厚谊。草原文化自古以来就与广袤的大草原紧密相连,牧歌是草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在《牧歌》中,长调是蒙古族传统的音乐形式,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而著称。孟克深厚的唱功和情感表达,让歌曲充满了传统长调的特有韵味;与此同时,苏雅拉图作为呼麦非遗传承人,以其特有的喉音和节奏感,让这种内蒙古传统的咏叹音乐形式深入人心。

而“锡林河”也象征着草原文化的繁荣和传承,孟克和图娅用歌声传递了对草原文化的承载,让观众更深刻地了解和认同草原文化的魅力。观众在欣赏这样的表演时,能够与当下生活的城市产生一种强烈的“间离感”,更深刻地感受到与草原文化的交融与共生。

“万马奔腾”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蒙古族马头琴演奏家、草原马头琴乐团的灵魂人物齐·宝力高野马马头琴乐团的合奏从音乐上予以磅礴的回答。他们的音乐交织在一起,宛如万马奔腾的场景再现,观众仿佛听到了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声音,感受到了草原的壮丽景象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观众深受感染。

能够看到,这场歌会通过融合总台主持人和草原艺术家,在跨界合作、多样化表演和引入草原元素等多方面的努力之下,成功地打破了城市与草原的距离,传承了非遗文化,为草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绽放“正青春”之姿,“诗和远方”引领青年价值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

当总台主持人与所有表演嘉宾一同唱响这首《月亮之上》,夏日的火热与草原的治愈达到了高潮,“诗与远方”也仿佛通过屏幕来到了脚下。

精品文艺作品播出,不仅引发观众观看热潮,也为文旅产业带去流量和动能。一方面,“央young之夏”IP的年轻化属性已经深入人心。通过央视频、央视网等总台媒体矩阵的多维切入、立体分发,汇聚资源,讲好草原故事,全方位内外交互释放信息价值,让更多年轻观众对草原文化的兴趣被激发。他们会更有动力来一场草原之旅,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为草原地区的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央young之夏”也让草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在节目中,许多传统草原艺人和表演团体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广阔的舞台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传承和展示了传统的草原文化;这样的传承更有助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学习草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生长于新媒体的热门IP,正如草原的微风般吹入文旅产业,双向赋能,共同成长。

更重要的是,这场融媒体实践将草原文化与流行元素相结合,以多样化、时尚化的方式呈现,成功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同时,节目中的众多青年表演嘉宾们也展示了年轻一代的热情、活力和创新精神,以“正青春”之姿,为更多青年观众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引领了青年价值观的发展,真正实现草原与青春的“双向奔赴”。

具体而言,无论是舞台演绎还是幕后创作,不管是对非遗文化的坚守,还是对融合创新的尝试,都表现出对他们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敢于尝试新的音乐风格、舞蹈形式,也展现出对草原的热爱、寄托与认同——这些价值观层面的精准表达,也为年轻观众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鼓励他们既要在追求梦想时敢于创新与拼搏,又要始终把家国情怀融入生命历程中。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着时代的精神风貌,引领着时代的风气之先。《“央young之夏”草原之夜歌会》通过这种立足于草原、着眼于融合的创新实践,不仅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也在抒发草原人民对祖国热爱的同时,激发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