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明明已经给猫咪做完了绝育,可是猫咪还是出现了发情期的行为。
这是一个网友养猫的亲身经历。
他家的小公猫,2岁多才带去绝育;而在绝育之前,已经借给朋友家的猫咪配了几次猫。
为了担心猫咪年龄大了,身体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他选择带猫咪绝育。
绝育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猫咪倒是没有表现出什么问题。
该吃吃,该喝喝,体重也是平稳增长。
可是某天,网友忽然发现:
猫咪好像“又发情了”。
各位养猫的铲屎官,对于小公猫发情应该有经验:猫咪叫唤,随意大小便,多次上厕所,而且会变得暴躁焦虑,渴望窗外的世界。
这就让网友很诧异:“我家猫明明绝育完了,为啥还会这个样子?”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的一个案例。
一个网友收养了流浪猫,直接带去宠物医院给猫咪绝育。
一次绝育公猫600块钱,他带去了5只流浪猫,只有1只绝育成功。
另外4只是什么情况?只是看上去绝育了,实际上猫咪的“隐睾”并没有被摘除。
所以,猫咪明明绝育了,却还是会有发情期的行为表现。
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猫咪的隐睾没有被切掉”。
跟猫咪的行为模式有关。
举个例子:
猫咪之前已经习惯了这种行为,对于猫咪来说,它们即使是无意识的行动,也会表现出类似的动作。
虽然猫咪已经绝育了,可猫咪平时的一些动作,还是会趋向于发情期的表现。
这就让铲屎官误以为:“糟糕,我给猫咪做了假的绝育手术。”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猫咪之所以频繁会产生发情期才有的行为。
这可能是猫咪体内的激素没有完全消失,还有一部分残留在体内。
只不过,这个极端的猫咪,已经变成了“有心无力”的状态。
即使它们有这个心思,也已经不具备了某些能力。
一般来说,猫咪在8个月之前绝育,往往会出现体内激素残留的现象。
因为8个月之前的猫咪,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还会成长。
铲屎官带着猫咪去绝育,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首先,最好等到猫咪1岁左右,第一次发情期过去后,再带猫咪做绝育。
那样的话,猫咪的身体已经差不多发育完了,一般不会出现再次发情的行为。
其次,提前给猫咪断水断食。
一般是12个小时左右,不让猫咪吃东西,也不让猫咪喝水。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避免猫咪绝育手术时,被呛到。
最后,猫咪绝育后,带猫咪回家一定不要让猫咪舔伤口。
最好给猫咪戴上“伊丽莎白圈”,这样有利于猫咪恢复。
今日话题:
你会带着家里的猫咪做绝育吗?
你如何看待猫咪绝育?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