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岁女童失踪:罪恶元凶,不是12分钟

2023-10-10   京城教育圈

原标题:上海4岁女童失踪:罪恶元凶,不是12分钟

来源 | 闲时花开作者 | 刘娜

这两天,一个叫黄元芯的小女孩,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她失踪了。

截至我写这篇稿子时,60多个小时过去了,她还没有被找到。

这个可爱漂亮的小姑娘,是被汹涌的海水卷走了,还是被可恶的坏人拐走了?

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知道的是,黄元芯失踪的原因,着实令人不解又气愤——

01

事发——

4岁女童失踪了!

据黄元芯的父母和媒体发布的消息,事情原委是这样的:

10月4日下午5时许,在上海本地生活的一家人,带着两个小朋友到南汇新城下的海滩上玩。

妈妈和外婆带着更年幼的弟弟,留在岸上。

爸爸带着4岁半的黄元芯,在海滩上玩。

父女俩人都脱了鞋,小女孩穿着最爱的蓝色连衣裙,拿着小铲子在玩沙子。

下午5点35分时,爸爸去岸边拿手机,就把黄元芯一个人留在海滩上,同时叮嘱她不要乱跑,站在原地等候。

爸爸说,黄元芯所处的海滩,距离岸边大约三五百米,走过去需要五六分钟,拿到手机走回来又花费五六分钟,他不过离开了12分钟,回来孩子就失踪了。

短短12分钟,4岁半的小女孩海边失踪!

事发后,黄元芯的家人联系警方和媒体寻求帮助。

孩子失踪是关乎千家万户的高敏感话题,所以黄元芯的安危,牵动着千万网友的心,也迅速引发了全网热议。

不少人站出来指责黄元芯爸爸:

“怎么这么心大,竟然把4岁的孩子一个人扔到海滩上12分钟!知道涨潮的海洋多么凶险可怕吗?12秒钟也不行!”

也有不少宝爸宝妈从亲身经历出发,分享带娃的种种惊险,只为证明一件事:

年幼的孩子离开视线一秒钟,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支持这种批评和指责。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因为作为父母,但凡多个心眼,带着孩子一起回到岸边拿手机,或者托旁边人照看一下孩子,就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已发生的众多惨案,无不提醒我们:

疏忽大意和心存侥幸,是幼童惨案频发的罪恶元凶。

因为当天去同片海滩的人很多,不少人也拍了照片和视频。

而这些影像资料的相互佐证,证明事情绝非黄元芯爸爸说得那么简单——

02

疑问——

爸爸到底离开多少分钟?

黄元芯失踪后,当地警方和救援队立即展开搜救。

6支救援队200多人搜索了两天,还是没有找到黄元芯。

倒是10月4日同一时段前往这片海滩的热心网友,纷纷翻出自己手机和相机,根据媒体曝光的黄元芯的衣着相貌,辨认出了她在海滩的最后画面。

照片显示:

10月4日下午5点33分。

黄元芯和爸爸的确在海滩上玩,蓝裙子的是黄元芯,白T恤的是爸爸。

10月4日下午5点40分。

爸爸离开了,就只剩下小朋友一个人在海滩上玩。

10月4日下午5点42分。

海滩上还有不少人,天色已经暗下来,爸爸没回来,小女孩站在人群中。

10月4日下午5点53分。

黄昏把天空和海水都涂成金色,海滩上的人越来越少,小朋友孤零零一个人站在海水中,异常孤单,翘首以待。

这些照片,目前也得到了黄元芯爸爸的转发和确认。

恰恰这些照片的相互佐证,让我们确认这样的真相:

爸爸离开黄元芯,绝不止12分钟。

有网友疑似拍到,一直到10月4日下午6点06分,还看到黄元芯一个人孤独地站在海水里,等爸爸来。

如果网友爆料属实,那就意味着爸爸至少离开黄元芯20分钟以上。

这么长的时间里,爸爸去哪儿了?

他到底是故意把孩子遗弃到海滩上,还是说藏着别的隐情?

03

纷争——

到底是疏忽大意,还是故意遗弃?

10月6日晚上,参与搜救失踪女孩黄元芯的蓝天救援队,公布了小女孩在海边的最后视频:

全面搜索后,排除了孩子被他人带离海滩的可能。

因为黄元芯的爸爸一直到10月5日下午,才能指出自己和女童分开的准确方位,民警根据这个准确位置,通过监控在近百人中发现了小女孩的身影。

她站在原地等候10多分钟后,向水边走去,在水边摔倒后,消失在海浪中。

一句“消失在海浪中”,让人感到后背发凉,凶多吉少。

与此同时,为黄元芯小朋友忧虑的不少网友,也一个个化身福尔摩斯,陷入了阴谋论。

他们认为这起失踪案,很可能是一场蓄意遗弃案或谋杀案。

我综合网友推测,总结如下:

第一:

爸爸不仅在到底离开孩子多长时间上,撒了谎,而且在事发地距离岸边的距离上撒了谎——警方通报是二三十米,他说三五百米;

第二:

找不到女儿后,爸爸竟然走着去派出所报案,而不是第一时间打电话求助;

第三:

爸爸一直到事发第二天,才能认出女儿失踪的准确位置,涉嫌故意隐瞒;

第四:

妈妈和姥姥看见爸爸回来拿手机,当时竟然不质疑爸爸,任凭小女孩一个人置身危险中,一家人都有问题;

第五:

黄元芯失踪后,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接受采访,语气都过分冷静,而没有悲伤和崩溃……

当然,还有很多未经核实的猜测,比如说黄元芯的爸爸是继父,比如说黄元芯7月份就走丢过一次……

这些,都已被证实为谣言。

理解网友因过分担心黄元芯的安危,而把焦虑和崩溃投射给孩子爸爸的愤怒。

我想表达的是:

首先,如果这起案件涉嫌故意遗弃或谋杀,请相信警方绝对不是吃素的。

其次,我也想从心理和情感的角度,尽量客观地和朋友们分享这样的认知: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时,他极有可能通过模糊细节的撒谎,淡化自己的责任,逃避周围人对他的指责

黄元芯爸爸说自己只离开了12分钟,实际上是更久,极有可能是出于这种心理。

创伤后遗症的症候之一,是记忆错乱和意识模糊,尤其是刚刚经历了极端灾难的人。

事发时傍晚,海滩又诸多相似,涨潮前后的海滩差别很大,加上他们是第一次到这片海域,黄爸爸说不准位置也有可能。

不是所有的悲伤,都是嚎啕大哭和歇斯底里。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心理上真正接受事实,然后才能在情绪上启动悲伤的按钮。

这也是很多人在听闻亲人去世后,表情麻木,哭不出来,但过了很久,终于接受亲人死亡的事实后,突然泪流不止的原因。

我们不能以是否哭天抢地,来质疑一个人是否足够悲伤。

今年5月,武汉校园车祸案中,那个儿子惨遭车祸后,又被网暴“不够悲伤,想当网红”的妈妈,绝望崩溃中纵身一跳的背影,已给了我们足够深刻的教训。

没有为不负责父母洗白的意思。

只是提醒更多人,面对他人悲欢,多些耐心和思辨,多些善意和客观。

要知道:

我们的发声,可以是光,也可以是枪。

最后——

04

守护——

每个孩子的两个礼物。

看到黄元芯失踪案,看到她孤零零站在海水中的背影,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幼年时的两件事。

一件,是我六七岁时,父亲带我去赶集,把我一个人留在供销社门口,他去另外一条街卖粮食。

父亲承诺我,卖完粮食拿到钱,就到供销社给我买好吃的。

父亲去卖粮食的几十分钟里,我看着街上的人来人往,认定父亲不要我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几十分钟,我感觉像1000年那么漫长。

父亲卖完粮食后,当然很快回来了,也带我去买了好吃的。

但时光过去30多年,我已记不得那天吃了什么,但那天火辣辣的太阳,极度恐惧的我,还有时不时想要去找父亲的冲动,至今仍明晃晃地霸占在记忆里。

另一件,是小时候家里养牛,小牛犊总爱恋群,时不时挣脱绳索,跑到田里河里或别的村庄,深夜也不回来。

每当这时,父母就会带上我哥去找牛犊,让我和我妹妹留在家里看门。

黢黑的夜晚,我抱着我妹坐在自家门槛上,盼星星盼月亮盼父母盼牛犊,被深深的恐惧捉住,感觉妖魔鬼怪很快就会来把我和我妹妹抓走,我们再也见不到爸妈和哥哥了。

那种坐在自家门口依然无比恐惧不安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

童年的经历,让我在当了妈妈后,尤其关注孩子的安危和感受,有时甚至到了草木皆兵、过分敏感的地步。

后来,我学了一点心理学,发现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在强调:

安全感和归属感,是一个人幼年时最重要的两件礼物。

安全感,就是父母一直守候在身边。

归属感,就是在父母那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为人父母最容易犯的误区是,带孩子出门,认为叮嘱了孩子不要乱跑,孩子会一直留在原地等候。

把孩子扔在家里,认为在自己家中,孩子有什么好怕的。

真相是:

丧失了安全感的孩子,很难一直留在原地等候,因为他要寻找父母,要和父母在一起。

没有归属感的孩子,即便在自己家里,也一样陷入恐惧,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是否重要。

天天谈爱和教育的我们这代父母,要记得孩子最重要的两个礼物,是安全感和归属感,并用言行和细节向孩子表达:

“我爱你,我和你在一起。”

而不是,在想当然中大意中,制造惨案,悔不当初。

最后:

正在看此文的善良的你,如果在城市,在农村,在山间,在海边,在深夜,在白天,看见陌生小朋友孤独一个人,请一定要上前询问:

“孩子,你怎么了?需要不需要我的帮助?”

你的一句话,可能会挽救一个孩子的命。

愿黄元芯能平安归来。

愿每个孩子,都被养育者善待。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新书《见字如面》全网热销中。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